「網際網路+三寬家長學校」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主辦的「家校社共育實踐區」的核心課程,由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獨家研發,2017年9月15日起在全國首播,經過2017—2020三個學年的運行,已迭代升級至2—4.0版。
三寬家長學校項目自開播以來深受政府、學校、老師以及家長的歡迎,是給全國家長教育的及時雨,同時也對學校的家長學校建設提供了系統的課程資源。為滿足更多家長體驗三寬家長學校的學習課程,「成都關工委」微信平臺即日起推出8節公開課,供大家參考學習。
第八課
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本期教師:何虹潔何
三寬家長學校項目特聘專家,中國教育家學會家庭教育研究員,第十屆中國教育家大會「當代教育家」提名獎,CCTV中學生頻道『家長學校』專家顧問。多年來,她一直奔走於全國各地,為數十萬的家長、孩子和老師,講述先進的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幫助了無數家庭走出困惑,被數百所中小學校聘為家長學校名譽校長。
心理健康
大家同時想像一個蘋果,我們腦海裡的蘋果會是什麼顏色呢?有紅色、有黃色、有綠色……同樣是蘋果,我們想像中蘋果的顏色卻截然不同。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人與人之間的生活經歷、知識儲備等等方面導致了理解差異,甚至會造成誤解。
誤解源於不了解
生活經歷不一樣,關注點也不同。孩子沒有父母曾經有過的生活經歷,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經驗之談就成了講大道理和說教。
理解三要素
1、相同的生活經歷
2、相同的知識背景
3、相同的立場
要達到理解三要素,實現完全理解是非常難的,因此,人與人之間的誤解也是一種常態。誤解會導致憤怒、衝動、悔恨,生活中的諸多悲劇都是因誤解而起。化解誤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溝通可以讓彼此相互了解。
有效溝通
溝通的結果使彼此相互理解,促進了關係,使事情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家長溝通
通過語言,人們交流的其實是一種感受,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接近成人,主要表現在:
渴望被理解
渴望被尊重
渴望被認同
渴望被需要
渴望有價值感
而家長的不當溝通,卻帶給孩子各種遭遇:
被批評
被訓斥
被否定
被懷疑
挫傷自信心,降低自我價值感
自信心是成功成才的基石,也是人的精神脊梁。12到15歲是樹立自信心的關鍵時期,但很多家長在同孩子溝通的時候,言語之間卻在不斷打擊著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否定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是成長的原動力
馬斯洛在人性需求層次論中指出,人的第一需求層次是生存,第二需求層次是安全,第三需求層次叫價值。
人的自我價值感有三點:
被尊重:被傾聽、被理解、被肯定
被需要:被請教、被求助、被信任
被愛:被無條件的愛
如果自我價值中被尊重、被需要、被愛,每項為33分,當總分沒有達到70,就稱為防禦狀態;30-70分為放棄狀態;不滿30分為零狀態。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溝通從態度開始,與孩子說話時不要先入為主的評判,更不要質問,要以平等的姿態,語調柔和的交流。
溝通三態:
平等的姿態
平和的心態
平心靜氣的語態
正確的溝通模式:
詢問:開門見山不要繞彎子
傾聽:聽孩子的訴求,聽事發的來龍去脈
重複:重複孩子說過的話
分析,建議,反問
再傾聽
當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疑問,通常有一種希望孩子主動交代的習慣,這給了孩子逃避的機會。如果撒謊可以避免懲罰,孩子就可能撒謊,與其逼迫孩子主動交代,不如直接詢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
思考
有效溝通過程中,最難做到的是什麼?
責編:成都市關工委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