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家人聊天,在說表妹越來越不聽話,總是發脾氣,時不時頂嘴,還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不理人了。也不和父母溝通,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也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不聽話,管也管不得,罵也罵不得,對孩子的成長變化不知所措。漸漸的孩子也開始疏遠父母,將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多的隱藏起來。
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用你不習慣或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頂撞你時,父母們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因為她/他正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你: 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這種時候,父母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陪伴孩子要時刻謹記:不要太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熱心。不然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感或厭煩。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父母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別人一樣的普通人。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侵入過多。
青春期階段,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發展,父母們也要改變教育孩子的態度和方法。
就像坐在樹蔭下乘涼,陰影會隨著陽光移動,我們就要不斷的挪移我們的椅子,才不會被陽光曬到。而不是坐在那邊不動,卻要樹移動一樣,那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隨著年齡的成長,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溝通是很彆扭的事。而對於父母來說,要讓子女覺得自然,要讓家裡有一種「聆聽的氣氛」,經常抽空陪孩子,做個好聽眾。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裡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一般進入中學後孩子思想獨立性增強,他們喜歡堅持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或許有些偏執或幼稚。
作為家長也不要簡單粗暴簡單的訓斥,要平和溝通。掌握孩子心理特徵和心理活動,更有效的和孩子溝通。
在青春期和孩子溝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言行和方式,要不很容易和孩子頂起來,彼此站在對立面。先培養親近感,用朋友的心態尊重孩子,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的主張,即使家長知道最佳解決方式,也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更不要強迫孩子聽取採納,建議使用發問式溝通。比如:你覺得這個事情怎樣處理比較好?
與孩子溝通的前提,是要認識到孩子的獨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
相信孩子,給孩子以成長發展的機會,孩子才會慢慢理解家長的苦衷,才會慢慢敞開心扉。正確的溝通,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更加融洽,還能給這個時期的孩子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導。
溝通是一門藝術,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是一門需要積極傾聽和適時沉默的藝術。相信各位家長們能夠做到這一點。
註:部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