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2020-12-27 龍爸談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我的鄰居周女士家裡有一個14歲的女兒,幾乎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在隔壁發生激烈的爭吵,以及周女士歇斯底裡的吼叫。每次在小區裡相遇的時候,周女士總是免不了要和我抱怨一下自己家中的苦惱:最近兩年開始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困難,不管說什麼話題,哪怕是抱著善意去與孩子進行交流,但是女兒回饋的往往是不耐煩和頂嘴。周女士本身脾氣就不太溫柔,一來一往之間,母女倆的矛盾越發激烈,產生了很多紛爭苦惱。

這種現象幾乎在每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都會發生,家長應該巧用「刺蝟定律」來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真正的成為朋友。

顧名思義,「刺蝟定律」就是指兩個人迫切的想給對方保護和善意,但是由於身上有刺,如果距離過近就會傷害到對方。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傳遞給對方溫暖。

在親子教育中也是如此,家長應該在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給雙方的「刺」留有空間。在保護對方的基礎上,再進行有效溝通。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為什麼越來越難溝通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出現叛逆的現象,給親子溝通造成了很多阻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家長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1,不信任的親子關係。

親子雙方並沒有形成信任的、可依賴的關係,孩子從心底不信任父母,所以不願意把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雙方在交流的時候沒有辦法敞開心扉,彼此都覺得對方說的不對,認為對方不講道理,因此就產生了矛盾。

2,只看重孩子成績。

家長過於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無論孩子和家長分享什麼話題,說不了幾句話,最後又歸結到了學習上。每日裡只是嘮叨讓孩子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並不關注孩子的交友和心理狀態,也不想聽孩子的內心想法。

3,家長情緒失控。

有些家長可能是自身的性格原因,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時常會情緒失控出現暴躁、易怒、發脾氣的現象。每當孩子出現反叛情緒,家長就會為了保護自己身為父母的尊嚴,以更加惡劣的情緒去回擊孩子。導致雙方矛盾與衝突越來越激烈,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溝通。

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1,心理壓抑,出現異常。

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最值得依賴的人,應該就是自己的父母。當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辦法形成互相信任的親子關係,沒有人可以訴說自己的內心想法。過多的負面情緒積壓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出現壓抑的異常容易引發抑鬱症,讓孩子性格變得內向自卑,不願意與人社交。

2,為了反抗而反抗。

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快速增加,敏感、自尊心強。很多時候都會在與家長對話中受到傷害,因此就會為了反抗家長而故意去製造對立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長越不讓做什麼,孩子越要去做什麼。這種為了反抗而反抗的行為,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誤入歧途,自暴自棄。

3,缺少親子安全感。

親子雙方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溝通,因此孩子沒有辦法獲得父母和家庭給予的安全感。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因此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情緒,面對挫折的時候缺乏抗壓力,也不敢去挑戰未知、面對困難。

正確有效的溝通方式,可以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親子關係。讓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心中擁有底氣,有自信可以去戰勝困難。所以家長應該注意,使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與孩子建立充滿關愛的溝通橋梁。

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親子之間愛的溝通障礙

1,尊重孩子的判斷。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判斷,在孩子做出某種選擇或者提出某種看法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進行否認並且加以指責。而是應該聽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人生的路廣闊又崎嶇,家長應該讓孩子擁有獨自踏上旅程的能力,不要強勢的要求孩子必須服從自己。

2,平等的交流。

家長應該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放下自己作為父母的架子和威嚴。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進行出發,理解孩子的思維和想法。彼此信任平等的去對待對方,而不是抱著父母的架子不放,認為自己是成年人,自己的經歷可以碾壓孩子,所以就替孩子做主。

3,鼓勵孩子獨立面對。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讓孩子自己去分析事物的原因以及思考如何解決。父母應該做的是成為孩子的後盾,當他成功的時候去為他喝彩,如果孩子失敗了,那麼父母要給予安慰,並且幫他一起尋找失敗的原因。

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想成為一個善於說話的人,那麼,首先要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

溝通是親子關係中的重要橋梁,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個性和意願的前提下,和孩子進行真誠平等的溝通。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擁有自我抉擇的權利,不要讓身上的「刺」傷害到彼此。

您和孩子存在溝通障礙嗎?您是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呢?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父母要巧用「刺蝟定律」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強,不容易溝通,這是家長在育兒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的大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是對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嚴峻考驗。我的鄰居周,女士家裡有一個14歲的女兒,她幾乎每天都能聽到他們在隔壁激烈的爭吵和周女士歇斯底裡的咆哮。
  •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巧用「刺蝟定律」是關鍵
    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會遇到一個嚴峻的問題:孩子越來越不服從父母的管教、總是做一些不太好,甚至劍走偏鋒的事情。但父母在嘗試與孩子溝通時,孩子要麼兩眼一閉、耳機一塞完全不聽父母的話,要麼父母越是說什麼,孩子越是不做什麼,就是喜歡和父母頂嘴甚至對著幹。那麼為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越來越難溝通了?
  • 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可能是父母溝通方式錯了,試試「聽說讀寫」法
    據統計,中國50%的家長無法與孩子順利溝通。而經歷過孩子青春叛逆期磨礪的家長,更能真心體會到那種溝通難的錐心的痛。青春叛逆期,一定程度來說,就是孩子不斷地推翻父母的三觀,進而形成自己的三觀的過程。在青春叛逆期,孩子是十分敏感和要強的,很多事情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溝通。父母都知道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而實際中溝通起來就不說那麼回事了,想像著母慈子孝,結果卻是雞飛狗跳。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個話題一打開,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都紛紛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差不多都不同程度有這樣的現象: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回想我和兒子的溝通,還算不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衝突偶爾也會有,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會讓衝突很快過去,然後母子兩又恢復了正常的溝通。
  • 焦點解決 溝通之道——「禾馨心靈家園」青春期親子輔導工作坊...
    今天是今年的青春期親子輔導工作坊的第六期,也是今年本主題工作坊的最後一期。孔老師為我們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準備了輕鬆愉悅的親子互動活動。首先,全面回顧課程精髓;然後,遊戲環節:1.抓手指;2.我的小拐杖;最後,真情告白。很多家長羞澀於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愛在心口難開。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如何有效解決這類問題?
    也不和父母溝通,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也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不聽話,管也管不得,罵也罵不得,對孩子的成長變化不知所措。漸漸的孩子也開始疏遠父母,將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多的隱藏起來。
  • 只要父母的溝通方式正確,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問題可以輕鬆化解
    那麼這個交朋友的這個標準才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去溝通、相互達成共識的部分,而不是貼個壞朋友的標籤,從而讓孩子去遠離這個壞朋友。說到這,很多家長就會很焦慮:不能這樣說孩子,那該怎麼做?難道就要眼看著這個壞小孩來影響自己的孩子嗎?青春期孩子的每個問題,背後都是多項問題的匯總,父母想要解決問題,也需要戰略性的循序漸進。在這裡提出4個建議:1、提升親子關係質量。孩子和父母關係是決定著孩子交朋友的關係和交友的品質。
  •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與父母溝通,怎麼回事?
    有家長會疑惑,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不與父母溝通?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但是為什麼孩子不與父母溝通?有的父母會對自己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真的是這麼回事麼?還是為了迴避問題而安慰自己的?人類的天性就是聯結,包括青春期。
  •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鍵,只有兩個字
    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關注的重點依然是孩子的成績,很難把孩子當作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對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來說,「我是誰」比「我考了多少分」可能更重要。經常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說,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親子關係不和諧,溝通不順暢,家長和孩子的日子都艱難。
  • 跟孩子溝通出現問題,父母嘗試把孩子當「客戶」,消除溝通障礙
    2、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逆反心理是會隨著家長的一些做法而加重的。但為啥有些孩子的逆反行為會少一些呢?就是家長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到位,和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機制,讓孩子每次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不好處理的難題,都會和家長述說。
  • 這些溝通方式才是解決語言障礙的關鍵,語言障礙矯正師如何溝通
    了解語言障礙者的心理,我們才能在溝通上找到更暢通的那條路。1、與家長初次見面的溝通第一次溝通非常重要,初次了解孩子語言障礙,我們需要父母反饋的東西很多,真實、全面、細節等等,都會為發現答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 拒絕溝通,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
    開個方子父母離異,對於孩子的情緒和狀態一定會有影響,但這個影響有多深,會持續多久,完全取決於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態度表現以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有些父母會把離婚的傷痛,遷怒於孩子,甚至口不擇言地對孩子說:「就是因為你我們才離婚的。」
  • 家長如何更好的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難聽話一下子會打中我們,覺得生氣,傷心,委屈,擔憂,萬般滋味,湧上心頭。可是,如果不能自我調控,直接表現出來,通常會壞事兒。需要做下面兩步。1、千萬別全當真。人激動的時候為了充分表達情緒,什麼解氣說什麼,這時候只有那個激動是客觀的,其他都不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因為激素水平不均衡,說話做事更容易衝動。
  • 父母和孩子為什麼有溝通障礙?
    父母和孩子為什麼有溝通障礙?文 | 寂靜法師節選 | 《讓孩子成才的秘密》●●●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障礙問題,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就可以了。你們見過兔子跟雞溝通沒有?見過牛和羊溝通沒有?我沒見過。我們發現,雞跟雞溝通,鴨跟鴨溝通,雞和鴨沒法溝通。大家見過燕子和麻雀在一起說話沒有?也沒有。
  • 青春期孩子話越少,越要注意溝通
    兒童進入青春期後,與同伴的交往日益增多,與父母的交往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個性也隨之發生變化。有些小孩在青春期情緒不穩定,小臉說變就變,搞得父母莫名,覺得孩子不可理喻。小孩到了青春期,身體長高了,思想逐漸成熟,有了自己的主見和主見,不再像那個小孩那樣,媽媽說什麼就做什麼。此時如果母親仍然專橫、強硬的溝通,開始,孩子可能會默默的對抗,但是時間長了,被逼急了,就會頂嘴。
  • 父母與青春期孩子溝通需注意十大細節
    現實中,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了問題不會與父母說。這種現象是很危險的,也值得每個父母深思。只要能夠相互信任、暢通交流,父母就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就能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能引導他們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就能避免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影響。若想與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溝通,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別太「父母」。
  • 《零零後》:孩子拒絕溝通?父母巧用「名片效應」,建立親子關係
    親子溝通是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最佳途徑,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把握住機會,使得孩子的表達得不到及時的反饋。當孩子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時,自然也就對父母沒有什麼信任感,從而徹底切斷和父母的心靈交流。如果簡單的劃分,那麼可以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12歲之前是依戀期,12歲到18歲之間是青春期。
  • 原來溝通就能化解叛逆!多少青春期的孩子,缺少一位反思型父母
    每一代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但早已度過了青春期的父母,仍然會為孩子的成長上的變化而不知所措。他們或沉迷遊戲,耽誤學業;或者拒絕溝通,直接反抗父母;也有的孩子離家出走,結交了很多不良朋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小霸王,他們具備了攻擊和反抗的能力,時刻挑戰著作為父母的權威和尊嚴。但是問題真的僅僅出現在孩子身上嗎?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如果養育的花出現了問題,首先應該想的是水和土壤是不是出現了什麼狀況。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定是家庭和父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多認為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和父母無法溝通。同時,很多青春期學生的家長也苦於無法與自己的孩子有效溝通。據了解,青春期的學生在著裝、教育方式、業餘愛好、手機使用、課外讀物和隱私等多方面都和父母存在分歧。本該是家庭教育重要基礎的溝通,如今卻成為了問題。
  • 青春期的孩子讓多少家長傷透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頭小鹿,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什麼都想撞一撞,什麼都嘗一嘗,因為他們覺得,年輕就是資本,失敗了可以重來,傷口也很快癒合。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卻處處好像和這個既定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們還是相信自己是對的,相信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他們渴望理解,渴望被關注,有時甚至製作惡作劇,就是希望能引起別人的關注。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溝通,難以難教育,但每個家長又不得不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