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把真正的感覺告訴父母,不管是自我中心的想法,或者是過去的經驗,他們認為跟父母說是沒有用的和不安全的,而且通常只會換來忽視、嘲笑或指責等負面結果,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使父母失去了許多原本可以幫助子女成長的機會。
青少年的父母總希望能夠建立他們子女的「自信」,使其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信心的建立,來自於自我的成就動機與別人的讚美和鼓勵。
許多父母吝於或疏於給孩子適切的鼓勵,特別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求多過徵求他的同意、苛責多於讚許。其實只要適當地把握「鼓勵」的原則,溝通的結果多半是能趨於一個積極、正面的行為導向,使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和諧,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以下是5個重要原則:
01
對孩子有信心
青少年需要大人的指導是天經地義,但一旦指導原則確定且互相同意後,父母應要求孩子有遵守約定的誠意,而且相信他們會去遵守,也就是對孩子要有正面的期望,不要認為他做不到,也不應要求他做到完美。
02
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把他拿來和其他兄弟姐妹或朋友進行比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給子女選擇做自己的權利。經常拿來和別人比,尤其是比他表現好的比較,跟當別人面前打他的耳光沒什麼兩樣,不僅有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使他容易放棄努力。
03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只要青少年的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和努力,父母都應該鼓勵他們。鼓勵是在強調過程(努力、行動、前進),而不是在結果(成就、得失、榮耀)。找出其最有興趣的事物,鼓勵他發展實際(不是遙不可及) 的目標,不要給他壓力,以他能力可及之限為標準,要求過高的結果常會導致孩子反抗或退縮的兩極反應。
04
集中注意力在他的優點和潛力
不要指責孩子的錯誤,多給他的優點和能力加油,幫助他找到屬於自己的潛能。每個人不同的特質造就他存在的意義,在他表現不好的項目上給予鼓勵,在他表現好的項目上肯定其長處,真誠的告訴他:「你會做得很好!」
05
接納犯錯的可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而青少年正處在嘗試不同角色以達到「自我認定」的階段,接納他,與他一起討論,親子一同在這過程中學習,檢討出原因並找出可能改進方法,幫助孩子面對錯誤而自行修正,而且不忘記對他說:「我們永遠在這裡給你支持的力量!」 訂定規範在生活的競賽中,父母是教練,孩子是球員,共同訂定一套彼此都能接納的「遊戲規則」是制勝的保證。
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失望、挫折與痛苦。如,與朋友、手足、父母、老師、環境之間的問題,或是自己本身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若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孩子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獲得更多的力量與信心。
濟南大千教育
濟南大千教育經國家各級政府部門聯合審批、監管下的問題青少年教育學校,是一所專門接受家長和政府委託,對青少年在個體成長中所暴露的不良行為習慣及心理癥結如:
上網成癮、逆反出走、與父母老師溝通困難,性格孤僻、自卑、自閉、厭學、貪玩、早戀、吸菸、喝酒、打架鬥毆、暴力傾向、混跡社會、奢侈消費等問題進行」心理輔導、思想教育、行為矯正、素質培養和文化補習等」矯正與輔導的成長教育學校。
我們的老師已經累計幫助2000名孩子完成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