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情感,這些信號告訴你,他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2020-09-15 興智家庭教育


校園霸凌是什麼?


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孩子之前的欺凌與壓迫。


很多家長覺得校園霸凌離我們很遠,實際上,它有可能就發生在你孩子的學校裡,發生在你孩子的生活裡。


很多家長認為不存在什麼校園霸凌,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過一會就好了。根本不會引起重視。


甚至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也會認為是孩子調皮,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好好相處。


如果家長還是這樣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校園霸凌並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種常態。



今天,我們跟著胡金丹老師學習——如何正確的面對校園霸凌。


霸凌不是偶然,是常態


2003年全球學生健康調查小組對9015名13-15歲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其中29%學生在受訪前的30天內,受到一次或多次的欺凌。


2016年聯合國合同基金會發布了校園霸凌報告,其中收集了18個國家,數十萬年輕人的數據。顯示全球有25%的人曾經受到過霸凌


被霸凌的原因有很多,有人因為外形,有人因為性別及性取向,最普遍的是給霸凌的人取外號,譏諷、戲弄、排擠以及語言暴力,身體暴力。



沒有經歷過霸凌的人永遠不知道對他的傷害有多大,校園霸凌絕對不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它不僅會對孩子當下造成影響,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研究發現受到了霸凌的人在成年之後依然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疏導以及解決,會讓孩子覺得從小到大都不被在乎,甚至潛意識裡培養討好人格和低自尊


我們也在網絡上看到各式各樣的校園霸凌新聞,但曝出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更多的是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的時候選擇沉默。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越來越關注校園霸凌事件,已有部分的霸凌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也有更多的校園霸凌素材出現在電影中——《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少關於校園霸凌的關注和討論。



小時候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校園霸凌,現在只模糊的記得小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在頭髮上粘口香糖,莫名其妙的被打,被孤立。


但還是願意跟他們玩,被取笑還很開心,最起碼大家有看到我的時候。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霸凌。


校園霸凌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現在在職場特別害怕同事不理我,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好累。


從小好像就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是校園霸凌,有幾次被同學無緣無故的惡作劇,跟家長和老師反饋都沒有作用。爸媽只是告訴我,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不然為什麼別人就欺負你呢?慢慢的我變得越來越沉默。


如果那個時候爸媽站在我這邊,告訴我這不是我的錯,我的人生一定是另外的樣子。


如果我當初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也有一個人站在我身邊幫我就好了。


怎樣正確面對校園霸凌


在我的工作中常常有家長跟我反饋,孩子不願意去上學或者突然得了抑鬱症。這裡面,有一些情況是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


所有,我們做這一期的節目,也是旨在提醒家長平時要多注意、多關注自己的孩子。


首先,多與孩子溝通,細心觀察孩子的異常行為。家長要養成和孩子溝通的習慣,讓孩子習慣自我表達,當孩子在講述學校發生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都要認真耐心的傾聽。


一旦發現了疑似霸凌的事件,家長要堅定的告訴孩子,我們會一直站在孩子那邊支持他。


你的堅定反應,會幫孩子建立他的態度,這就意味著他不是一個人,你們將一起面對這個問題。並且肯定孩子主動告知的勇敢行為,讓孩子明白,只要他勇敢面對,家長就會陪他一起解決問題。


在孩子受到校園霸凌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極端的行為,比如:不願意去上學,抗拒和人交流等。這個時候家長要去寬容對待孩子,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面對孩子的極端行為,要做的就是安撫自己的孩子,平復他的情緒,越早處理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越小。


一般人際交往較差,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容易受到霸凌,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交往能力,學會跟同學友善交往。這對校園霸凌的現象,可以起到很大的緩衝作用。


作為普通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友善的對待同學,同時,遭到霸凌時可以勇敢的尋求幫助,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完善的成長環境。


願我們都遠離霸凌,杜絕霸凌!


相關焦點

  • 看了這些,你還依然認為,校園霸凌離你家孩子很遠嗎?
    這種信號往往保護孩子免受進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態已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長就該在孩子被欺負時親自出馬,採取行動,要求學校和老師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 用有益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霸凌容易遭受校園霸凌的還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欺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之前有一場很火電影,這場電影哪怕是現在已經播出很久,熱度卻一直未減,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是不可逆的。
  • 「聚焦熱點」錫市法院告訴你如何抵制校園霸凌
    向校園霸凌說不在全球範圍內,霸凌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中國媒體曝光的校園霸凌/暴力事件共43起。據浙江大學《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則顯示,49%的同學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 校園霸凌,也許你的孩子正在經歷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每一個人而鳴。校園霸凌,屢禁不止。它毀了千千萬萬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奪走他們的生命。部分老師會選擇和稀泥,部分家長會教育孩子不要與別人起衝突,退一步海闊天空。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家長往往會覺得校園霸凌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小孩之間的小矛盾,不會有十分嚴重後果。
  • 關於校園霸凌
    和父母吃飯時該笑的笑,該說的說,回到自己房間時才卸下偽裝的面具,遭受的苦難只有你自己清楚——最後你擦乾眼淚,一邊做功課,一邊迎接「明日份」的噩夢,循環往復。看到這裡,可能正在遭遇霸凌的孩子感同身受著,曾經被霸凌的孩子喚醒了多年前的記憶。
  • 學霸疑遭欺凌跳樓,校園霸凌離你家孩子到底遠不遠?
    但作為旁觀者,思思老師今天想跟你探討的是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校園霸凌到底離我們遠不遠?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或許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聽聽那些曾經被霸凌過的人,他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知乎上有個關注度很高的話題是「你遭受「霸凌」或「校園暴力」的經歷是怎樣的?事後如何處理?」
  •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中外處理方式大不同
    這種信號往往保護孩子免受進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態已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長就該在孩子被欺負時親自出馬,採取行動,要求學校和老師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 用有益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園霸凌的還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 少年的你:孩子遭受校園霸凌魔爪,作為家長,熟記5個小妙招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 你曾經了解過校園霸凌嗎?其實近期我們聽說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只是作為家長朋友們,你是否也會分不清什麼是校園霸凌?我們並不需要像學習一樣,記住它的定義,也可以說只是記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定義只是概括,在百度上一搜,你就能看到。而真正的校園霸凌,並沒有那一句簡短的話,說得那麼籠統。作為家長朋友們,孩子上學期間,最害怕的可能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最讓家長朋友們覺得恐怖的就是校園霸凌。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1、 關係暴力:最為常見的,容易被忽視。關係暴力是對某個人排斥和拒絕,使他脫離小圈子,或者是切斷他的社會連結,讓他覺得被孤立。這種暴力通常通過語言暴力進行表達,比如說散布謠言、冷嘲熱諷。女孩子更多通過關係暴力達到傷害同學的目的。
  • 又是場血的教訓:校園霸凌離你的還孩子並不算遠
    媒體採訪學生,很多孩子說不想回學校是因為在學校受到霸凌,不敢再回去;更可怕的是,不少學生都由於不堪忍受校園霸凌而考慮過自殺。這些情況在全球並不是個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校園霸凌類型的電影受到人們的重視。
  • 「青少年心理專題」對比《少年的你》,校園霸凌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這部電影,嚴肅的講述了校園霸凌的故事,國內從未有一部青春片,像《少年的你》,如此直觀深刻地揭開了校園中這一敏感黑暗的角落。相反,因為害怕被報復,他們常常會選擇逃學或裝病,有的孩子甚至想到死亡,比如《少年的你》電影開頭就是一位學生不能能忍受校園霸凌而跳樓自殺。
  •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你卻全然不知;也許你的孩子正在作為校園霸凌者,而你卻沒能及時制止。所以,家長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你要有刺破黑暗的劍,也要有保護自己的盔甲。1、尋求幫助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遇到校園霸凌,不管是自己受到威脅,還是看見其他人被欺負,力量懸殊或寡不敵眾的時候,不要冒進,可以選擇告訴老師和父母,讓大人去解決。
  • 校園霸凌從幼兒園就存在!如果忽視了後果很嚴重
    「媽媽,幼兒園的涵涵又打我了……」「那你告訴老師,讓老師制止他打你好不好?」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大家可能一般採取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讓孩子告訴老師來制止打人的小朋友。● 告訴孩子誰打你你也打他。● 讓孩子以後看到打人小朋友離他遠點。● 家長找老師討個說法。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影后馬思純在《我的生活》節目中,與好友敘舊時自曝有焦慮症,其原因在於,曾經遭受過校園霸凌。她回憶到,初中的那段時光,猶如人間地獄。她因為長得比較胖,被同學針對、擠兌。 有同學故意在她的飲料裡倒粉筆灰、拖把水,還有同學偷偷拿她的信去全班朗讀。這些行為,都造成她長期焦慮、不自信、軟弱的性格。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校園暴力的根源性解決是否更應該從矯正施暴者心理出發,教育受害者規避只會讓施暴者開始尋求下一個目標。」心理扭曲,是沒有盡頭的暴力。校園霸凌到底會經歷什麼?有網友說了她的例子。是我們很多人無法想像,甚至從未接觸的陰暗面。(來自知乎)你可能正在校園裡玩,突然遇到他們,走過來猛踢你的小腹。
  • 又現校園霸凌:救救孩子,從家開始!
    出臺法律法規也罷,制定預防校園欺凌政案也罷,各地推出防範措施也罷,全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群毆依然在,霸凌依然在,禍事不斷傳來,正在校園讀書者孩子及其家長,正待進入學校的兒童及其家長,無不感到心寒:傷害,說不準某一天,就會落在自己或自己孩子頭上。
  • 黃子韜自曝曾被校園霸凌,被踹尿坑扇耳光,遇上校園霸凌怎麼辦?
    黃子韜在直播中談起校園霸凌這個話題,自曝自己曾經被校園霸凌過,並和粉絲談了自己是如何面對的。黃子韜說自己那時候打球很好,有一個女孩就很喜歡他。黃子韜就回應說謝謝你,我會很努力打籃球的。之後黃子韜去上廁所,不一會兒就有三個男生過來一腳把他踹到了尿坑子裡。黃子韜不明所以,對方說你為什麼要和我女朋友說話。接著又給了黃子韜一個巴掌。黃子韜呼籲粉絲,千萬不要一個人承受這種痛苦和壓力,就直接回家跟父母說。不管遭受了什麼,還是心裡有什麼不開心,永遠不要憋在自己心裡,要說出來。
  • 如何判斷孩子遭受了校園霸凌?
    但需要父母有細心觀察的習慣,以及對自家孩子的狀態有深入的了解。當你每天都跟孩子聊天、交流的時候,孩子去幼兒園或學校的一點點變化,你都會發現,很容易發現問題。這些因素,單獨出現1、2條很正常,有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同時出現4、5條以上,通常就是孩子遇到問題了,雖然不一定是校園霸凌,也有可能是其它問題
  • 由《少年的你》反思,如何避免成為「情感忽視」的父母?
    《少年的你》,這部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電影一經上映就受到廣泛關注,豆瓣8.3的高分,15.44億的票房成績,更是對此片意義和價值的肯定。《少年的你》講述的是面臨高考的陳念,因為受校園霸凌自殺的同學蓋上衣服,而成為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一次偶然中,陳念認識了小混混小北,小北暗中保護陳念免受校園欺凌,兩個人在各自陰暗的生活中成為彼此的依靠。
  • 被霸凌致死的孩子: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告訴父母
    而不正確的教導方式,如體罰孩子,打孩子,或者經歷過"家暴",有親情缺失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施暴者。再來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在有人帶頭欺凌其他人時,往往他的身邊總會有幾名"跟風者",而這些"跟風者"會變得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