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你還依然認為,校園霸凌離你家孩子很遠嗎?

2021-02-06 湖北影視


近日,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轉發。

 

文章作者是一位母親,兒子斌斌剛滿十歲,就讀於北京某小學四年級,最近遭受校園欺凌,心靈受到嚴重創傷並引發急性應激反應。而涉事學生家長和校方對事件的處理態度令其失望。

 

文章受到網友的熱烈響應,隨著文章的熱傳,「校園霸凌」這一話題被送上風口浪尖。

 

● ● ●

「校園霸凌」不等同於「校園暴力」


在中國,對「校園霸凌」的討論長期局限於很小的範圍,而且很多家長常常把它等同於 「校園暴力」,這可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暴力意指較極端的故意傷人行為,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威脅或實際造成身心物權嚴重損傷的攻擊行為。


霸凌則是對無法自我防衛的個體施行重複的故意攻擊行為,來達成統治或支配他人的目標,隱含著力量失衡的權力關係。


● ●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霸凌?


這些孩子容易遭受校園霸凌:


那些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孩子。


那些受到了傷害無法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的孩子。


那些看上去更加與眾不同的孩子:超重或者過瘦,戴眼鏡,轉校生等等。


不受歡迎,沒有朋友。與讓人交流不暢快,普遍溝通卻被認為是挑釁和對抗等。


以及,Parren和Hornung(2015)針對1107個7-9年級的瑞士學生的調查發現,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關係中,被保護過度;而女性受害者,則更多來自情感被虐的家庭。

● ●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遭遇校園霸凌?


如果您的孩子回到家後,出現了一下這些現象,您可能要格外留心了:


突然表現得不願上學


原本並不排斥學校,成績也不錯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現出不遠上學的傾向,可能並不是孩子厭學了,很可能因為學校裡出現了一些令他煩惱頭疼,不願面對和處理的事情。請您留意,或許正是孩子在學校挨欺負了!

 

無端情緒變化


孩子放學回家經常悶悶不樂,有厭學的念頭,原本活潑開朗的小朋友突然間變得陰晴不定,很可能是學校有什麼事情影響著他。

 

抱怨有同學針對他


這是您的孩子向您尋求幫助的信號了,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試著緩解這種情況,並在一定時間內加以詢問,或者把同學請到家裡來玩,不經意的聊聊天,如果長期針對您可得多加注意了。

 

身上出現傷痕卻不願告知家長


有些孩子放學回家全身髒兮兮,身上還有傷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鬥造成的,可孩子還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傷到的,雖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現倒也正常,但也不能忽視。


性情變化 行為異常


這個階段就比較嚴重了,如果您的孩子情緒突然特別的不穩定,一點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應,特別的粘人,失眠愛驚醒,拒絕去學校,變得非常膽小怕人,您就該去學校了解了解情況了。


● ● ●

如果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不能24小時陪在孩子身邊,有哪些做法是您現在就該教給孩子,防止校園霸凌的?如果您的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園霸凌,哪些事兒是您一定要做的呢?

 

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校園霸凌尤其容易發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負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謂「人都喜歡找軟柿子捏」,如果有同學欺負自己,而自己不去反抗,只是一味地自我懷疑,那麼就會加重被欺負的可能性。很多情況是,有些家長在加重打壓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順從,這樣是十分危險的,這樣的孩子在學校中,很有可能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相反的例子是,有很多男孩回憶自己遭受其他男生挑釁的經歷,他們的做法是鼓起勇氣揍回去,讓男生不敢欺負自己。這種做法雖然不提倡,但簡單粗暴地表達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我不是好欺負的,欺負我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種信號往往保護孩子免受進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態已超出孩子的應對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長就該在孩子被欺負時親自出馬,採取行動,要求學校和老師有所作為,不能聽之任之。

 

用有益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園霸凌的還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在一些人際孤立的案例中,也許確實有學生有能量鼓勵和影響一大幫同學孤立和排擠某一個人,但也會有學生對被欺負的一方報以同情和善意。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際關係的能力。這對校園霸凌的影響能產生很大的緩衝作用。


如果千防萬防,孩子還是真的遭遇了校園霸凌並且身心受到了傷害,您也不能慌,下面這幾點將會幫到您:


冷靜,最重要的是孩子


當孩子願意給你講述霸凌發生的情形時,請保持冷靜,不要慌張。


他們談論受害時可能是平靜的也可能是可怕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作為一個能夠幫助他們的成年人,你都應該很好地傾聽並作出回應,讓孩子知道這個情況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你堅定的反應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他的態度,這意味著你們將開始一起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共情,先別追問過多細節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學計較,因為這有可能讓孩子誤以為霸凌事件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讓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與自責。對孩子表達共情是很有幫助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向這個孩子傳遞出這樣的信號,他們所描述的事情並不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態」,你對於他們一直以來所遭受的殘酷對待感到非常痛心。

 

接納,父母絕不拋棄你


孩子在遭受霸凌後很容易出現極端的情緒,比如對於人際關係異常抗拒,不願意上學等,這個時候家長要寬容對待,因為孩子很可能正處於應激狀態,不要對他產生二度傷害。

 

安撫,先平復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更看重別人的關心和關愛,這是要在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的,越早的把情緒處理好,對孩子的傷害和日後的影響才能越小,這比起解決事情本身更重要。另外,讓孩子看到你處理這件事的態度和方法,對他來說也是學習應對問題的機會。

 

感謝,你肯將事情講出來,很勇敢


告訴孩子你很感謝他可以有勇氣告訴你這件事。勇氣對於克服恐懼、尷尬和自我懷疑是一個很重要的肯定。同時也肯定他:只有你願意談到這個事情時,家長才有機會可以幫助他,這也是很了不起的。比較有效的一種表達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氣告訴我這些,儘管這麼艱難,你卻依然願意告訴我,謝謝你的信任。」

● ● ●

千萬不要放縱施暴者


對一個孩子來說,遭受霸凌之後,如果得不到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助,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他將受到嚴重的二次傷害。有時候,他會爆發,把自己也變成暴力的實施者。


先給大家看一個反轉的小視頻,結尾非常出人意料



上面的這個公益短片,片子放第一遍的時候,所有人都只看到一對青年男女在校園裡浪漫邂逅、相戀的故事,直到片尾,大門轟然打開,一個暴徒端著槍突然衝進男女主人公所在的圖書館,周圍響起一片尖叫聲……


之後,短片重放,我們終於發現,在男主和女主愛情故事的背景裡,被我們所有人所忽略的,是一個槍手的完整成長史——在學校裡被凌虐,被推倒在更衣柜上,被嘲笑,沒朋友,獨自一人看暴力書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恐怖宣言……


公益片想告訴我們的是:每一個暴力實施者,都是慢慢成長起來的,一開始,他往往是暴力的受害者,如果我們始終忽視他,不幫他,不對傷害他的惡行進行早期幹預,終有一天,他可能會走上一條極端的路。


放縱作惡者的另外一個後遺症,是讓惡者嘗到了甜頭,因而變得更惡,最後終於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比如,新聞裡的那兩個施暴的孩子,他們在這件事上獲得的經驗就是——把屎尿扣在同學頭上,並不會承受任何懲罰。



那麼下一次,他們就肯定還會對其他同學做出更過分的事情。


老師給他找的藉口也是「開玩笑」,殊不知玩笑開大了,也可能會把施虐者送進監獄。


如此看來,縱容施暴的孩子,看似對他的一種保護,最後卻終於也害了他。


相關焦點

  • 不要忽視孩子的情感,這些信號告訴你,他正在遭受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孩子之前的欺凌與壓迫。很多家長覺得校園霸凌離我們很遠,實際上,它有可能就發生在你孩子的學校裡,發生在你孩子的生活裡。很多家長認為不存在什麼校園霸凌,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過一會就好了。根本不會引起重視。
  • 學霸疑遭欺凌跳樓,校園霸凌離你家孩子到底遠不遠?
    但作為旁觀者,思思老師今天想跟你探討的是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校園霸凌到底離我們遠不遠?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或許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聽聽那些曾經被霸凌過的人,他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知乎上有個關注度很高的話題是「你遭受「霸凌」或「校園暴力」的經歷是怎樣的?事後如何處理?」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父母該適時教育
    後來上了小學,鄰居家的女兒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上下學,因為學校離這裡並不遠。有好幾次在小區門口見到她時,都發現她悶悶不樂的樣子,當時沒多想,後來才得知女孩在學校的時候被人欺負了。她的母親小婉有去過學校勸過這些小孩,不過她的母親覺得這些是誰都會經歷過的,沒必要大驚小怪的,所以就沒有過多的去管。
  • 又是場血的教訓:校園霸凌離你的還孩子並不算遠
    媒體採訪學生,很多孩子說不想回學校是因為在學校受到霸凌,不敢再回去;更可怕的是,不少學生都由於不堪忍受校園霸凌而考慮過自殺。這些情況在全球並不是個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校園霸凌類型的電影受到人們的重視。
  • 透過《少年的你》 看「校園暴力」 離你遠嗎?
    或許有人會問在校園裡,同學之間發聲爭執出現打架的事情屬於校園霸凌嗎?不屬於!校園霸凌是強勢對弱勢的欺凌和壓制。近日,記者走訪了惠州的一些中小學了解到,校園霸凌確實存在,而且不止於校內。 在惠州中小學生中,大多數的學生都承認同學之間會因為爭執而打架,並且校園霸凌也偶爾發生。
  • 教孩子勇敢說不:校園霸凌離TA有多近?
    作者:貝貝媽媽 絕大多數父母可能認為校園霸凌只是肉體傷害,只是離我們很遠的新聞報導中的驚悚故事事實上,它可能離我們很近很近,甚至每天都會在我們的孩子身邊上演著。 很多時候,孩子在遭遇校園霸凌時,並不會選擇主動向父母求助。作為父母,需要通過孩子表現出來的某些現象,覺察孩子在校是否正常。
  • 如何處理校園霸凌事件,這些雷區你踩過嗎?
    可見,「惡」並不會因為年齡小就不嚴重,「暴力」也不會因為發生在校園就比成人世界的輕微。我曾經看過「簡單心理」做的一個對於校園霸凌的調查,採訪對象是5個曾經經歷過校園霸凌的年輕人,他們在經歷校園霸凌的時候,和延慶二中這個受害男生年紀差不多。其中一個遭受霸凌的女生說自己到現在仍然畏懼與人接觸,難以融入一個集體。當問到她「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 又現校園霸凌:救救孩子,從家開始!
    出臺法律法規也罷,制定預防校園欺凌政案也罷,各地推出防範措施也罷,全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群毆依然在,霸凌依然在,禍事不斷傳來,正在校園讀書者孩子及其家長,正待進入學校的兒童及其家長,無不感到心寒:傷害,說不準某一天,就會落在自己或自己孩子頭上。
  • 校園霸凌,也許你的孩子正在經歷
    部分老師會選擇和稀泥,部分家長會教育孩子不要與別人起衝突,退一步海闊天空。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家長往往會覺得校園霸凌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之間的玩笑、小孩之間的小矛盾,不會有十分嚴重後果。於是依然縱容校園霸凌者,不給足懲戒,釀成更大的禍端。
  • 從校園霸凌看教育改革:孩子是誰讓你舉起了暴力的拳頭?
    今天,微信朋友圈被某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刷屏。你也看到了吧? 有人說,不知道真相是不是如文章所說。
  • 「青少年心理專題」對比《少年的你》,校園霸凌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這部電影,嚴肅的講述了校園霸凌的故事,國內從未有一部青春片,像《少年的你》,如此直觀深刻地揭開了校園中這一敏感黑暗的角落。研究發現有1/3的初中生,生活在害怕被嘲弄、威脅或毆打的恐懼之中,尤其是那些害羞或膽小的孩子,他們很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為什麼大家感覺校園霸凌離我們很遙遠,只是見於新聞報刊,主要是對於校園霸凌的形式有所誤解。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原以為極端的惡劣行為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從案情通報看:打人者的年齡分別是14周歲、15周歲和19周歲,目前距離事件已近一個月,並沒有得到令家長滿意的處理。 2020年5月9日,河北省滄州初三學生小林在家中自殺身亡,父親稱女兒生前長期遭到校園霸凌...
  • 如果你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
    ,做為孩子的家長,每當聽到校園霸凌的事,內心都憤慨不已。我有點意識到孩子可能遇到了小麻煩,就問她:「是不是主動給人家的,實話實說,即使你不小心犯錯了,媽媽也不怪你。」孩子這時才和我說了實情。原來她們班有個小男生,自稱自己是老師家的孩子,在班裡是紀律委員。利用職務之便欺負班裡的小女生,誰不聽她的就給誰記黑三角。他還說他家很有錢,爸爸開的shi q寶馬,每天放學回家都吃十幾隻哈根達斯,男孩女孩都對他趨之若鶩。
  • 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
    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 文\李倩cheer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而陳念最終能反抗,並有力量找了小北做她的守護者,因為她和母親其實是處在平等的位置,甚至是做了母親的媽媽,這樣一個有力量的位置,並沒有像小渺一樣,父親不僅沒有任何的情感支持,而且還把孩子摁在地上,往死裡打,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出口。誰容易成為替罪羊,誰是你的父母那一刻已經決定了。
  • 焦點且看繪本裡的校園霸凌處理方式!
    這些天,北京某著名小學的校園霸凌事件持續發酵,小編相信每位父母都關注到了。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吃瓜群眾們很難了解,但這個事件的積極意義在於,它啟蒙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家長,讓大家知道了霸凌不是「鬧著玩兒」,校園霸凌一直在真實生活中上演著,除了教育自己孩子勇敢地對霸凌說「NO」以外,還需要學習如何正確處理校園霸凌事件。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校園霸凌事件頻出誰之過?那些被霸凌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校園霸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本該是最天真、最青春的年紀,在書香滿園的校園,學習,積極向上。可是當一件件觸目驚心的霸凌事件被暴出時,我們甚至都不敢相信,這些未曾被殘酷社會浸染過的天真面孔,怎會做出如此惡劣行徑? 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我們常見的霸凌事件,大多發生在初高中,青春叛逆期。
  • 這樣的校園霸凌電影 你忍心看嗎?其實真實的世界比電影更殘酷
    【 關於校園霸凌,你知道多少?】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都給予了重視與關注,但是即便是這樣,這樣的事情卻仍舊在不斷的上演著。事實上,對於校園霸凌事件,至今也沒有十分妥當的處理方式。
  • 孩子,當你遇到霸凌後的第一件事,應該這樣做
    孩子既可以是純真善良的,也可以是野蠻殘忍的。而孩子的惡,一旦失去了控制,有時會超乎你我的想像。內蒙古某中學男生,因長期遭受校園暴力,校方給予家長的答覆只是學生之間的打鬧,還聲稱被打學生情緒已基本穩定。後來,這個男生,上吊自殺了。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四年級男生被欺負,兩個同班同學把廁所的垃圾桶倒在他的頭上,擦過尿和屎的紙灑了這個孩子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