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
文\李倩cheer
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
陳念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的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胡小蝶死後,陳念遭到了以魏萊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魏萊雖然表面上看來是乖巧的優等生,實際上卻心思毒辣,胡曉蝶的死和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次偶然中,陳念邂逅了名為小北的小混混,隨著時間的推移,心心相惜的兩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小北答應陳念在暗中保護她免受魏萊的欺凌,沒想到這一決定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負責調查胡曉蝶死因的警官鄭易隱隱察覺到校園裡的古怪氣氛,可他的調查卻屢屢遭到校方的阻撓。
這是一部關於高中生,青春期的青少年霸凌的故事。我們試著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看霸凌這樣一種扭曲的關係。
1
替罪羊
在人類歷史上,總是有很多無辜的個人和群體淪為替罪羊,成為其他人情緒的出口。
在陳念的班級裡面,因為是高復班,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高期許,並且因為對成績的要求,隔離了對孩子們的情感關心。而孩子們的情緒,尤其是自己不能接納的情緒,比如悲傷,憤怒,挫敗等情緒無處可逃,於是就有了替罪羊的出現。
這個替罪羊成為了整個團體情緒的發洩處。
電影剛開始跳樓的胡小蝶,因為無法忍受同學們的霸凌,選擇了跳樓。而對於一個高壓團體來說,舊的替罪羊不在了,需要尋找新的羊來供大家發洩。於是母親外出躲債,父親消失,看上去孤立無助陳念成了最佳人選。
陳念是不甘心成為替罪羊的,她找了小北來守護她,原來的團體發現這個替罪羊居然還會反抗的時候,於是又有了替代方案,那就是找了小渺來發洩團體的情緒。
為什麼是小渺,我們看到小渺的父親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揍她,明眼人一看,這是一個受慣了欺負的孩子,並且背後是沒有強大的心理支持的,就像大家看到的父親對女兒非但沒有心理支持,而是一個加害者,不斷摧殘她的心理防禦。
我們看發現陳念和小渺,就發現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背後支持的時候,在團隊裡面是很容易淪為替罪羊,成為整個團隊裡面的情緒發洩口。
而陳念最終能反抗,並有力量找了小北做她的守護者,因為她和母親其實是處在平等的位置,甚至是做了母親的媽媽,這樣一個有力量的位置,並沒有像小渺一樣,父親不僅沒有任何的情感支持,而且還把孩子摁在地上,往死裡打,讓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出口。
誰容易成為替罪羊,誰是你的父母那一刻已經決定了。
2
每個人對關係的渴望
電影裡面最多的關係是霸凌和被霸凌,其實這也是一種關係,這個扭曲的關係裡面依然充滿了雙方對關係的渴望。
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欺負,是什麼樣的需求和欲望需要滿足。
1,因為家裡被忽視,所以滿足被關注的需求。
2,對關係的渴望,再不好的關係也好過沒有關係。
3,無人回應便是絕境。有回應,就有生存的渴望。
4,有人虐待,說明自己還活著,證明自己是存在的。不然他的世界,空無一人。
5,不敢反抗,怕反抗就失去愛,家人會更不愛我。
6,爸爸媽媽打我,說是因為愛我,那麼別人欺負我,也是愛我。
7,心裡的認識裡關係裡只有迫害者和受害者,做不了迫害著,做受害者也是進入關係
8,有的人沒有界限感,甚至是不會知道自己被欺負了的,只覺的就應該是這樣。
……
經常被霸凌的孩子,背後充滿了對關注的渴望,沒有辦法得到高質量的愛,那麼低質量的互動也可以接受。
同樣,對於霸凌的孩子來說,她也需要關係,就像電影裡面魏萊的母親,一出場是社會精英的模樣,家境優越,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講各種道理,而根本看不到魏萊這樣一個活生生需要的內在情感,魏萊和母親中間用各種道理把心理連結斷開,以至於彼此看不到對方。
「每個人活著都需要關係」,魏萊因為沒有母親對關係處理的良好示範,她用霸凌他人來完成和他人的連結。用這樣扭曲的方式來完成對關係的渴望,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3
同一個在霸凌者和被霸凌相互切換
電影裡面,小北,小渺還有魏萊在不同的場景呈現了作為霸凌者,也同時扮演被霸凌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麼源頭還是被家裡做親密的人傷害過,最早是作為被霸凌者存在。小北被母親拋棄,小渺被父親暴打,魏萊被母親忽視,她們都是在身體或者心理上被自己的父母霸凌過,也就是說成為父母情緒的出口,所以為了人類的本能,想自己的父母親認同,也就是像攻擊者情感認同,她們自然就很容易成為霸凌者。
這裡恰恰是陳念和母親的相處方式,母親雖然經濟支持不夠,但是心理上總是陳念打氣,陳念的心理支持獲得比上面提到的同學們要多不少,這個也恰恰幫助了陳念,沒有進入「霸凌-被霸凌這樣的一個循環。」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小北,小渺還有魏萊都是這個踢貓效應裡面的一環。
踢貓效應的終止,需要有人看見裡面受到的傷害,當這個傷害被看到,被接納的時候,那麼就不用再往後去傳遞。
4
《少年的你》裡面充滿了絕望的情緒,好在最後鄭警官的幹預下,陳念自首,完成了救贖自己和小北的過程。鄭警官的幹預,看到陳念的欲望,看到陳念的內疚,所以陳念在這裡被療愈了。
「情感體驗看見便是療愈!」
作者:李倩cheer,心理諮詢師,專注親子兒童,婚姻家庭諮詢和心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