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2020-12-16 騰訊網

校園霸凌(bullying)這個話題最近又一次變熱。

這不得不歸功於郭敬明在導演請就位中的唇槍舌劍,為自己的中國第一部校園霸凌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正名。反倒是人們忘記了悲傷逆流成河,記住了校園霸凌。

緊接著,《少年的你》幾乎毫不費吹灰之力就立刻上位,借著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精湛演出,把這個話題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影片雖有很多爭議,比如原著涉嫌抄襲,對男女主表演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校園霸凌的確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事實上,「校園霸凌」的廣泛程度遠遠超乎人們平時的認知。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背後罪行的實施者是未成年人,很多施暴者在對他人施暴的時候往往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很多被施暴者,可能要很多年之後,才知道自己當年遭遇了校園霸凌,或者在當時已經意識到自己被欺負了,卻不知道跟誰求助。

這些霸凌行為往往不止一次,會重複出現,常常是以多對一。校園霸凌的形式,也絕不僅僅是肢體的碰撞,還有言語的辱罵和嘲諷,對被施暴者來說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

常見的校園霸凌(Bullying)有如下三種:

1. 肢體霸凌

毆打或是搶奪他人財物。

Hitbeat這兩個詞,都能表示「打」

This little boy was hit by his classmates.

這個小男孩被同學打了。

Rob sb. Of sth. 搶奪某人的…

He was robbed of money in a street.

他在街上被搶了錢。

2. 語言霸凌

包括恐嚇,嘲笑,散播謠言,針對對方身體特徵取侮辱性綽號。

Threaten v.[ θretn]威脅,恐嚇

Threaten to do… 威脅要做…

He threatened to kill a passenger every hour if their demands were not met.

他威脅說,如果要求沒有被滿足,每過一小時,就殺掉一名乘客。

Mock v.[m k]嘲笑

He always mocked my accent.

他總是嘲笑我的口音。

Rumor n.[ ru m (r)]流言,謠言

Spread rumors 散播謠言

Don’t spread rumors. Because it will bring emotional trauma to others.

不要散播謠言,這會給他人帶來心理創傷。

Emotional trauma 心理創傷

3. 關係霸凌

包括排擠,孤立等。

Crowd sb. Out 排擠某人

Isolate v.[ a s le t]孤立,隔絕

Isolating yourself will>自我隔離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霸凌,對當事人的傷害都是巨大的。電影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沒有一堂課會告訴我們如何做大人」。年幼時期受到的傷害並不會隨著進入成年期,隨著人成年了,就突然消失了,克服了。人的心智也並非一定能隨著年齡的遞增,就變得成熟和堅強,意識和經歷才塑造人的心智。

解決「校園霸凌」這個問題,絕不能只依賴於學校一方之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美好和睦的校園環境,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雙方努力,才可能實現。

那麼,面對校園霸凌,其他國家都是怎麼做的呢?

01

美 國

世界上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最好的國家是美國。美國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加強立法,把霸凌的定義逐漸降低標準。

2015年3月,美國蒙大拿州通過了反霸凌法。至此,美國50個州全部有了反霸凌立法。從1999年第一部反霸凌法在喬治亞州誕生,到反霸凌立法遍布全美,歷時16年。

各州反霸凌法都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反霸凌上的責任,並將懲罰權交給學校,美國學校的「零容忍」政策有了法律支撐。一旦學校發現霸凌事件,須立即採取行動,例如,對嚴重的行為可以直接開除學生;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部門應及時介入;如果案情嚴重,即使未成年人,也可以按成年人判罪。

可見首先在立法上對霸凌行為明確的定義為犯罪行為,才能有法可依,才能使霸凌者明白其行為是犯法行為。

美國的刑法,有一個felony murder rule(重罪謀殺罪原則),如果小孩子共同進行一個犯罪行為的話,所犯的罪全部人都要承擔最重的懲罰。

很多中國人驚訝於刑罰之重,但是在美國國土上,當然要遵守美國社會的規則。

美國為什麼對霸凌給予這麼高的懲罰呢?

其實美國在很長時間裡對霸凌視而不見,甚至認為這是成長的代價。直到1999年科倫拜校園槍擊案,這起槍擊案是很多美國人心中難以癒合的傷口。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拜中學,兩名青少年學生:埃裡克·哈裡斯和迪倫·克萊伯德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15人,並造成24人受傷,兩人接著自殺身亡。

許多人也認為他們兩人在學校被其他的同學所孤立,導致兩人的無助感、不安全感和沮喪感,也使他們強烈渴望作出引人注目的事情。

許多人開始關注在中學校園裡常見的欺凌現象和學生間的小圈子文化。有關機構也給出報告:校園槍擊案兇手三分之二是霸凌受害者

2015年4月,所有州都通過了反霸凌法。美國形成了對待霸凌現象的專業體系,老師、家長發現霸凌傾向如何制止、如何減少學生的霸凌受害者特徵來避免受欺負,遭到霸凌如何應對、如何做好受害者的心理幹預。

美國如何幫助學生反霸凌?

美國學校的「反校園霸凌」規則:

美國學校經常張貼海報,隨時提醒「反校園霸凌」

除了法律與規則的約束之外,很多人都把付諸了自己的行動來支持反霸凌:

美國成立了一個反欺凌機車幫!與規則的約束之外,很多人都把付諸了自己的行動來支持反霸凌:

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也被英國採納!

來自英國的小男孩Darren Stevenson,和他最好的朋友Connor Torrance因身高與穿著被被一群街頭少年欺負了幾個月。

後來,Darren Stevenson的叔叔向反霸凌車隊請求幫忙,結果來了40位騎著重機的大叔。這些大人二話不說,下車就把那幫欺負Darren的不良少年圍住。他們警告那些不良少年——「不要再欺負這個叫Darren的小孩,我們罩著他,他出什麼事我們唯你是問!」這幫人哪見過這樣的場面,簡直都嚇尿了,他們紛紛答應不會再犯,然後慌忙離開。

02

英 國

在英國,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保護學生免受校園霸凌的困擾。

法律規定,某些形式的欺凌行為是違法的,應向警方報告。這些包括:

暴力或攻擊

偷竊

反覆騷擾或恐嚇,例如:不停地叫名字、威脅或辱罵電話

仇恨犯罪

如果您或其他人有危險,請致電999

同時,英國政府還要求所有學校都必須制定一項行為政策,其中應包括防止學生遭受各種形式欺凌行為的措施。

此政策由學校決定,必須告知所有學生、老師和家長。

英國政府還規定學校還必須遵守反歧視法。這意味著工作人員必須採取行動以防止學校內部的歧視、騷擾和受害。

此法規適用於所有英格蘭、威爾斯的學校以及絕大部分蘇格蘭的學校。

英國私校的反欺凌政策

所有兒童均享有他們認為安全且不受騷擾和欺凌的教育環境。英國的私校為了保護學生,都制定了詳細的反欺凌政策,如Emma Watson 和抖森的母校Dragon School。

學校希望所有成員以友好尊重的態度互相對待,並要求所有員工警惕欺凌現象並採取適當措施給被欺凌者以及欺凌者提供支持。學校對欺凌行為進行了詳細的定義及區分:

與此同時,學校還給受欺凌的學生以及見證其他學生受欺凌的學生提供指導與建議:

當然,為了防患於未然,學校也會教學生如何避免被欺凌,同樣的,學校也會告知家長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欺凌。

03

澳大利亞

欺負行為在澳大利亞學校很普遍。研究表明,多達20%的澳大利亞學校的兒童和學生受到欺凌和騷擾。

之前一份名為《The Red Zone》的報告,詳細披露了大學校園內發生的暴力行為和欺凌事件,其中包括駭人聽聞的長期欺辱行為等等。

近年來,校園霸凌更是將其魔爪伸向了廣闊的網絡世界。「網絡霸凌」化身校園霸凌的新形式,用它迅速膨脹的陰影吞噬著無數年輕的心靈。在這個校園霸凌橫行的年代,澳大利亞的反霸凌行動究竟進展如何?

反霸凌法律尚未完善

2003年,澳大利亞政府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National Safe Schools Framework),這是澳大利亞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指導政策,強調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團體的在反霸凌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霸凌行為的評估標準,以及關鍵措施和實踐操作策略,制定了安全校園建設的核心標準。

但是,在刑事定罪方面,根據澳洲零欺凌基金會(Bully Zero Australia Foundation)的信息,維多利亞州是全澳唯一一個將霸凌行為定為犯罪的州。在其他州,只有一些關於跟蹤和騷擾的法律覆蓋了霸凌的一些要素,但是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款可以針對霸凌定罪。

全國反欺凌暴力行動日

2018年3月16日,將是澳大利亞的第八屆「全國反欺凌暴力行動日」(National Day of Action against Bullying and Violence,簡稱「NDA」)。

澳洲前總理特恩布爾(Turnbull)呼籲所有學校都註冊加入NDA,以反對欺凌和暴力。特恩布爾在致學校的信中表示:我們相信,所有的學生在學校都有獲得安全的權利。欺凌和暴力在澳洲沒有立足之地。

此外,澳洲政府還設立了專門的網站,用於支持反霸凌活動。

國家兒童和青年法律中心

為了保護青少年權益和維護其訴諸司法的機會,1993年6月,澳大利亞政府設立了國家兒童和青年法律中心(National Children's and Youth Law Centre),該中心是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州大學和公共利益宣傳中心的一個聯合項目,現由聯邦總檢察長部為該中心提供持續的資金。

該中心主要在三個關鍵領域開展工作:

向青少年提供信息和諮詢;

青少年權利監測和宣傳;

通過研究、法律改革和富有成效的夥伴關係,在青少年權益保護方面發揮有影響力的領導作用;

04

德 國

從人性入手,從源頭上解決。

德國對校園裡出現的恃強凌弱的「小霸王」關注態度鮮明,打擊力度也很大,其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西方國家。

在對兩次記過後仍不思悔改的校園「小霸王」,校方有權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強制管教。

德國特別重視從根源上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幼兒園和小學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這種以親自動手餵養小動物為載體的「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同情和幫助弱小者。對於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要盡力相幫,培養他們做人的基本公德。

05

挪威

政府支持,學校幹預,全民行動。

在挪威,政府鼓勵學校對包括網絡欺凌在內的校園欺凌問題採取全校範圍的幹預措施,學校建立了全校範圍的反欺凌政策。

例如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係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諮詢等。

為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挪威國會於2002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到儘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結束語

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社會問題,這關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

但同時校園霸凌又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這裡面涉及到法律問題、家庭問題、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等等。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在此次會議上提請審議。

在這次修訂草案中:增加了校園欺凌防控措施、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人員的準入資格等內容。

毫無疑問,從法律層面,這對青少年是很好的保護。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這麼一個畫面:

陳念站在講臺上,帶著學生重複朗讀: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並且提問學生:「有人知道「was」和「used to be」的區別嗎?」「used to be」代表著失去,有一種對逝去樂園的感嘆。

After all,this is our playground.

希望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每一個少年都有一個美好的樂園,從此免受校園霸凌的痛苦。

-End-

往 期 精 彩 內 容

相關焦點

  • 電影《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其實現實真的比劇情更殘酷
    影片《少年的你》熱播,把校園裡的陰暗、殘酷、冷漠和無助揭開並展示到公眾面前,幽暗、沉重以及壓抑令觀眾的心為之緊縮。電影《少年的你》劇照整個影片以對一個「愛」字的缺失和擁有貫穿始終,缺失的是家庭的關愛,正因為家庭關愛的淪陷,產生了問題少年,從而導致「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的熱映後,校園霸凌問題再次映入公眾視野。小越有話說校園霸凌是一場純粹的不幸,是人類群體暴力裡原始的「惡」,這種惡甚至可能降臨在任何人的身上,沒有人能置身之外。我們無法告訴少年們如何「長大」,我們能做的是為他們營造一個儘可能沒有波折的成長地,並且去看到他們的無助,陪伴他們,告訴他們:「我看到你被傷害了,我完全地支持你,保護你。」
  • 反思校園霸凌的《少年的你》,傷痕累累的少年和頑強的生命
    反思校園霸凌的《少年的你》,傷痕累累的少年和頑強的生命《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領銜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在高考前夕,兩個少年因一場校園意外而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互相守護彼此的故事。媒體對這部影片有一個較為從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一部嚴肅的校園青春片。影片以胡小蝶的縱身一躍開始,在距離高考還剩四十多天的時間裡,她的屍體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教學天井地面上,教學樓裡的每個人都成了此時的旁觀者,同學們拿出手機起鬨、拍照。
  • 《少年的你》:如果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你會怎麼做?
    讀 給 你 聽 這兩天,最熱門的電影莫過於《少年的你》了,上映4天破6億,一度被網友頂上熱搜,票房口碑雙豐收!
  • 關於校園霸凌,這4部作品比《少年的你》來得更早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和大連14歲男孩殺人案件,讓校園霸凌這個事件再次得到了廣泛關注。嚴格來說,《少年的你》是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之前的《悲傷逆流成河》也涉及到了這個問題,但校園霸凌不是主題,而是主角之間關係的催化劑。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少年的你》,終於上映。 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 《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觀眾看完都久久不能平靜。 從類型來看,《少年的你》中可以看到韓日犯罪片的影子,加上對現實問題的直面關注,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 《少年的你》魏萊和陳念:「校園霸凌」背後,沒有贏家
    然後迅速回勾起對校園生活、對青春往事的美好回憶……可是,也有一群人,校園記憶留給他們的,卻只有噩夢和恐懼,所謂的同學少年,帶給他們的,卻是難以撫平的傷痛。而這一切,都源於「校園霸凌」。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時,「校園霸凌」作為一個沉重的話題,迅速被推上熱搜。
  • 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怎麼做?
    劍和盔甲都希望你有去年,有一部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高三學生陳念和小北因為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從而軌跡交叉人生發生了改變。隨著《少年的你》上映,校園霸凌這個話題推到觀眾面前。同伴能傳遞力量,父母能給予安全感,這對於一個處於校園霸凌中的孩子,都是最需要的東西。
  • 保護少年的你,前提是充分認識到,校園霸凌對於青少年心靈的傷害
    近日保護少年的你登上微博熱搜,讓我們把視線放到青少年保護和校園霸凌問題上來。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一直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重點問題。作為親戚我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作為旁觀者目睹這場霸凌的時候他們心裡是不是直接給她判了罪了?我自以為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我做到了同情弱者,但是還是沒有做到理解,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我把這歸結為我沒有這樣的經歷。原來在面對霸凌的時候別人永遠都是局外人。
  • 《少年的你》票房將突破12億,反校園欺凌小說《罪案迷城》走紅
    與此同時,「反校園欺凌」小說《罪案迷城》也迅速躥紅,揭開了「一場校園霸凌引發的連環血案」,長期佔據噹噹小說新書榜前列,豆瓣評分高達8.8,盡顯書市黑馬姿態。 《少年的你》票房口碑俱佳,校園欺凌現象引關注數據顯示,電影《少年的你》總票房已經達到11.88億元,奪得內地青春題材影史票房第一名。
  • 《少年的你》:學校霸凌就是成年社會的縮影
    而且日本法律規定14歲以下少年犯罪不會受到懲罰,由此森口悠子在班級上展開了無情報復。中島哲也的電影拍攝手法,充滿了典型的日本式美學暴力,看完後感覺日本校園太恐怖了。為此,我還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中國,而不是校園霸凌現象嚴重的日韓及歐美。現在看來,那時的我還是太天真!
  • 《少年的你》,從少年到成人,繞不過的校園霸凌
    年度催淚大戲《少年的你》為周冬雨贏得了7個大獎,助她成為最年輕的「三金」影后,也再一次把校園霸凌這一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擺到了桌面上。01欺負人的人都是找軟的捏,你越忍他越欺負你電影中魏萊是校園霸凌的代表,她漂亮有錢、家世好,身邊圍著男男女女幾個跟班的同學,在班裡形成一個欺負他人的團夥。電影一開始,陳念的朋友胡小蝶是這個霸凌團夥的欺負對象。
  • 校園霸凌背後的深度心理分析,細思極恐!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審閱者: 湯亞南(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現實世界中,校園霸凌事件仍不少見,而且很多都比影視劇中的情節更加惡劣。 除了對受害人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強烈憤恨,我們更要反思:校園霸凌為什麼還在頻繁發生?
  • 《少年的你》,不止是校園霸凌
    只要朝向陽光,你就不會看到陰影.                           -- Helen Keller`雖然「校園霸凌」是個熱門話題,可是我眼中的《少年的你》,More than that。有人可能會問了,校園霸凌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咱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
  • 《少年的你》:從四個角色的不同維度,探討如何面對校園霸凌問題
    「不是你欺負人,就是你被人欺負」。《少年的你》中,胡小蝶選擇了自殺;陳念被打的頭破血流;魏萊的小跟班為了不受欺負,乖巧聽話,淪為幫兇,結果最後也成了被欺凌的對象。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的校園霸凌,比《少年的你》還要觸目驚心得多。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是開學的日子,一想到面對新的學校,或者可以見到熟悉的老師或同學你是怎麼想的?是不是大多數都是美好的記憶甚至是開心?但是有的孩子卻覺得: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走向地獄!沒錯,想說的就是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
  • 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
    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觀影療心|從《少年的你》看校園霸凌 文\李倩cheer該片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誰容易成為替罪羊,誰是你的父母那一刻已經決定了。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的碎碎語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霸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中國約有58%的青少年經歷過校園欺凌。可見,校園霸凌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不是從前那種臨時起意、公開約架,打後拉倒的那種,而是長期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欺凌。其實鼻青臉腫、鮮血淋漓的暴力行為具有一定的可視性,發生的時間、地點、頻率都受限,且被發現、被處理的機率很高(不管不問的學校我是很難理解想和象);而冷暴力的精神欺凌隨時隨地隨意,對人的傷害更便捷、更持久、也更難彌合。
  • 少年被15人校園霸凌刺傷3人,面對校園霸凌,王朔這樣教育女兒
    儘管我們對校園霸凌深惡痛絕,但校園霸凌還是時有發生。全國無數個校園霸凌事件不知道對多少個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的孩子在霸凌中死亡,而霸凌者由於年幼尚不到法定年齡,又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孩子在霸凌中造成精神障礙,而霸凌者卻逍遙法外,恣意妄為。面對霸凌,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呢?【上饒五小殺人案】,女孩的父親衝進教室,拿刀連刺男孩多刀,目前得到的消息是男孩對女孩長期霸凌,女孩父親採取極端手段。每次看到【殺人】【砍人】等血腥的詞彙和【學校】【校園】同時出現,都會心裡發涼,那個我們覺得安全純真的象牙塔,一次次面對最殘忍的邪惡,這個社會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