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錫市法院告訴你如何抵制校園霸凌

2020-12-16 錫林浩特市人民法院

本該如虹

少年的我

近日《少年的你》上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觀看

說實話,小編看完心臟有點疼

不過影片中的校園霸凌問題也再次引起關注

也是很讓人欣慰了

所以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校園霸凌

希望遇到這樣情況的你

不再彷徨

希望你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

你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小編代表大家也想向「校園霸凌」說不

「霸凌」一詞源於臺灣,是英文「Bully」的音譯,指恃強欺弱者、惡霸。有關校園霸凌,國際上的定義是: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

一般來說,校園霸凌有四種形式:語言霸凌、肢體霸凌、社交霸凌、網絡霸凌。

01

語言霸凌

指的是用殘酷的、粗魯的、欺凌性的詞彙持續地辱罵、威脅、評論別人,包括一個人的外貌、種族、身體缺陷等方面

02

肢體霸凌

指的是具有強烈攻擊性的人身威脅,包括打、踢、推、幽閉,以及用不必要的和不恰當的方法觸碰。

03

社交霸凌

指的是排擠、故意阻止一個人加入某個群體,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

04

網絡霸凌

是指通過電子郵件、簡訊、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傳播侮辱人格的語言,散播謊言和謠言,內容涉及到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方面,直接或間接針對孩子。

向校園霸凌說不

在全球範圍內,霸凌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中國媒體曝光的校園霸凌/暴力事件共43起。據浙江大學《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則顯示,49%的同學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烏合之眾》中說:「一旦開始抱團,惡行可能會沒有下限。群體作惡的程度,由他們當中成員最低點來決定。」

一、孩子特別討厭上學,原本在學校表現不錯的孩子,突然之間很厭學,這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保持警惕了。

二、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一向開朗孩子長時間不愛說話一定是有原因的。

三、抱怨有同學針對他,這可能是你的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四、身上出現明顯傷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鬥造成的,可孩子還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磕到的。次數多的話,家長要多加注意。

五、性格變化大,行為異常,這個階段就比較嚴重了。一旦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引起激烈的爭論。畢竟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最容易卸下心房也是最容易沒安全感的。

內蒙古某中學的一個男生,因為長期遭受校園暴力,家長找到學校,校方給予的答覆只是學生打鬧,並聲稱被打的學生情緒已經穩定。

結果,那個男生上吊自殺了。

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個四年級的男生被同學欺負,兩個同班同學趁他上廁所的時候,把廁所的垃圾桶倒在他的頭上,擦過尿和屎的紙灑了這個孩子一身。有其他家長說,這就是孩子們之間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

結果,這個才10歲的孩子情緒受到很大影響,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去年11月份,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件進行了宣判。(五名同學正在毆打辱罵兩名女生,期間有一位被強迫脫光了衣服,並被拍下視頻,還進行了小範圍的傳播。)

五名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被告人分別被處以有期徒刑。

那個時候,有網友留言:「未成年」終於不再是校園暴力的避風港了。

把色彩還給他們

近幾年,我國對校園霸凌和未成年犯罪現象越來越重視。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隨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典型案例,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該《意見》針對學校、老師的相關責任進行了明確,《意見》要求,老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係狀況,特別要關注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對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為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當霸凌已經發生

如果很不幸,霸凌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請這樣做:

1.第一時間查看是否身上有傷並檢查治療。

2.絕不教導孩子以暴制暴

3.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建立自信心

4.如有必要及時報警

如果很氣憤,霸凌者是你的孩子或是你本人,請你這樣做:

1.及時教育孩子停止霸凌

2.請向受害者道歉,必要時賠償

3.反思自己的過錯、不要推諉責任

4.如有必要、去看心理醫生

如果你是校方,請你這樣做:

1.儘快建立包括學校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在內的有效應對校園霸凌及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機制。不論是因開玩笑、惡作劇導致學生受到傷害,還是校園霸凌或其他傷害事故,只要有學生報告受到傷害,學校都應該及時啟動相關應對機制,及時有效、專業地來處理。

2、建議學校增加懲罰教育。社會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而校方和老師除了教給孩子們知識之外,並沒有懲罰權利,學校應適當增加懲罰教育。「管控有餘,教育不足」,忽視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會留下一系列隱患

3、及時報警。大多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往往不正向面對校園霸凌,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總是堅持內部解決、行政處罰,息事寧人,以校園霸凌「家醜化」心態處理問題,而非報警處理、通過司法程序來追究這些霸凌者的違法、犯罪責任,造成了教育良機的錯失。

如果霸凌發生在你身上,對不起,但請你這樣做:

1、站出來捍衛自己。恃強凌弱者只欺負那些他們認為不會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孩子。

2、公開表達抗議。如果你認識的某個人正在被人欺負,要向著他說話。

3、將情況告知他人。把正在發生的事告訴某個老師、輔導員或學校校長。尋求他們的幫助。

最後小編想說,如果此時此刻,你看到了校園霸凌,請你及時告訴老師,你的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但是當你勇敢的告訴老師後,你可能挽回了一件悲劇的發生。但當你視若無睹後,可能多年後,那種無能為力的愧疚,是不容易釋懷的。

希望每一個看到的人,都不要再當沉默的那一個。

相關焦點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遭受霸凌的孩子為什麼「不說」——為什麼會有「校園霸凌」關於被霸凌者由於青少年自我意識保護薄弱,缺乏安全認知,也沒有家長正確的告知遇到霸凌時該如何做,作為當事人沒有這個意識
  • 2020山東遴選面試熱點:少年的你如何遠離校園霸凌
    ▎時政熱點 【熱點背景】連結一:2019年10月25日,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在該影片中,胡小蝶、陳念等遭受校園暴力,令人心疼,再次掀起了社會公眾對校園霸凌現象的關注。人民網評: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連結二:2019年7月21日晚,一段小女孩在某公園被跪打欺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一群女生狂扇一名女生巴掌,並讓其跪下喊「爸爸我錯了」,過程中,施暴者還要求被施暴者「給我笑一下」,「別哭!憋回去」。
  • 可怕的日本校園階級制度!聚焦校園霸凌
    「廁所飯」是底層同學的表現校園種姓大略分成三個階級。「抗議反而會被惹到A段班的學生啊!」事實上校園種姓並不一定只有3階,因為大家會想辦法創造新的下層階級讓自己免於霸凌。就讀男女合校的網友對於這集節目特別有感觸,但是就讀男校的網友則完全不覺得校園階級如此嚴重,因為男校的階級頂多只有兩種。「會抄筆記的人」以及「猴子」大家的學生時代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 【熱點探討】面對「校園霸凌」法律怎麼規定?
    「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再次將大眾的目光聚焦至「校園霸凌」這個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中來。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是什麼讓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義無反顧的選擇喝劇毒農藥自殺?及時有效的解決方案及後續處理,在日常教學管理活動中的防範,起到監督和管治的引導作用,從根本上遏制霸凌現象的發展。我們想要的是如何掐斷霸凌的源頭,那麼我們就必須正視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 這些日劇裡面出現的校園霸凌,現實中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校園霸凌的定義:   日本文部省(平成18年以後)對校園霸凌「いじめ」的定義為:被霸凌的學生,慢慢的會變得「不登校(ふとうこう)」,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自殘、自殺。
  • 「原創」面對校園霸凌,你咋辦?
    隨著近年來新聞媒體與影視作品的關注,校園霸凌(或稱校園欺凌)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在學生時代也經歷過校園霸凌。近期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影片中主人公在面對霸凌時內心的無助與惶恐,錯愕與掙扎,牽動人心。如何理解校園霸凌?霸凌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嗎?
  • 魯信影城聊城金鼎店邀請廣大影迷觀看《少女佳禾》:抵制校園霸凌...
    12月13日,魯信影城聊城金鼎店聯合大眾網,開展「抵制校園霸凌,打造舒適校園生活」主題觀影活動,邀請眾多影迷到場觀看電影《少女佳禾》,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觀眾認真觀影。觀影結束後,大家熱切交流心得,紛紛表示:通過電影,感受到校園霸凌的危害,要努力抵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全力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場影迷眾多,隨著情節的推進,大家被情節深深吸引,很多觀眾被眼淚大師了眼眶。影片結束後,前來觀影的劉大姐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少女佳禾》這部電影,在抵制校園霸凌上引發了強烈的共鳴。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我們都不希望霸凌事件再次發生,但是現實依舊很嚴峻。那麼在我們了解了霸凌產生的原因之後,當孩子遭遇到類似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採取怎麼樣的行動呢? 1.第一時間要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你的錯給他心理上的支持 許多孩子在外遭受到霸凌後,回來告訴父母,父母也是輕描淡寫: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家長們平時都很忙,以為所謂的被欺負也就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的熱映後,校園霸凌問題再次映入公眾視野。去年5月,湖南某中學的一名少年在廁所裡被15名同學拳打腳踢,少年不堪重負拿刀刺傷了三名霸凌者,今年7月,法院一審判決這名少年無罪,屬正當防衛。這起校園霸凌案件激起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
  • 孩子被霸凌了怎麼辦?對校園霸凌說不!
    學生的霸凌事件被稱為校園霸凌,學校常見的霸凌類型有言語霸凌、關係霸凌、肢體霸凌等。霸凌事件中常會出現三種角色「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觀者」霸凌幾乎是大部分青少年在學生階段都會遇到的經歷,尤其是進入中學青春期後,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 只看到日本校園霸凌嚴重?!那有些事兒你可能想錯了……
    而日語中所說的"いじめ",並不能和我們平時所說的霸凌簡單劃等號,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官方定義是「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日語:當該児童生徒が、一定の人間関係のある者から、心理的、物理的な攻撃を受けたことにより、精神的な苦痛を感じているもの。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1月11日,市人大代表劉峰和鍾亞利做客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如何防範校園霸凌,一直是值得關注的社會話題。前一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對校園霸凌的討論。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報到時,有代表提議將 「反校園欺凌」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設置為必修課;還有來自學校的代表分享了防範心得,如將小學廁所從密閉改成半密閉、加強安保制度等。   昨天,市人大代表劉峰、鍾亞利來到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
  • 河北區法院:送法進校園,向校園霸凌說「不」
    河北區法院:送法進校園,向校園霸凌說「不」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你也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所有痛苦的人,你也許想過自殺;也許還想過用暴力報復整個學校,把整個學校看作你的敵人;可能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只把這種想法停留在幻想範圍,但是對於一個容易受到傷害的人來說,絕望或者憤怒或者兩者同時爆發形成對自己或對學校的暴力,直到校園霸凌引起了更廣範圍的關注為止。
  • 學霸疑遭欺凌跳樓,校園霸凌離你家孩子到底遠不遠?
    但作為旁觀者,思思老師今天想跟你探討的是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校園霸凌到底離我們遠不遠?校園霸凌到底有多可怕,或許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聽聽那些曾經被霸凌過的人,他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知乎上有個關注度很高的話題是「你遭受「霸凌」或「校園暴力」的經歷是怎樣的?事後如何處理?」
  • 又見霸凌!世界校園霸凌大國的日本現在咋樣了?
    近年來,我國校園欺凌事件不斷的被曝光,由此校園欺凌也逐步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那麼我們鄰國日本,校園霸凌行為也是一大社會問題,尤其是校園霸凌致死事件也是頻頻發生。日本是世界範圍內校園欺凌現象最嚴重國家之一日本除了在2013年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之外,還把校園欺凌納入了教師的評估系統中。
  • 抄襲有罪,看「少年的你」無罪
    嗝~感謝關注「電影炒飯」《少年的你》火了。但是《少年的你》下面的影評文也火了網友的評論,無非歸結一個字:抄襲01.「事件始末」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少年的你》終於上映,成功在兩天內拿到3億票房的成績。不僅如此,《人民日報》也發文評論道:「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
  • 心理學告訴你:校園霸凌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然而,讓我更加在乎的不是這些獎項,而是電影本身的題材「校園霸凌」。這部電影的成功,給我們傳遞出的另一個信號就是,整個社會現在更多的開始關注「校園霸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雖然影片的上映幾經波折,但最終還是走進了大眾視野。
  • 「青少年心理專題」對比《少年的你》,校園霸凌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這部電影,嚴肅的講述了校園霸凌的故事,國內從未有一部青春片,像《少年的你》,如此直觀深刻地揭開了校園中這一敏感黑暗的角落。研究發現有1/3的初中生,生活在害怕被嘲弄、威脅或毆打的恐懼之中,尤其是那些害羞或膽小的孩子,他們很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為什麼大家感覺校園霸凌離我們很遙遠,只是見於新聞報刊,主要是對於校園霸凌的形式有所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