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如虹
少年的我
近日《少年的你》上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觀看
說實話,小編看完心臟有點疼
不過影片中的校園霸凌問題也再次引起關注
也是很讓人欣慰了
所以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校園霸凌
希望遇到這樣情況的你
不再彷徨
希望你的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
你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小編代表大家也想向「校園霸凌」說不
「霸凌」一詞源於臺灣,是英文「Bully」的音譯,指恃強欺弱者、惡霸。有關校園霸凌,國際上的定義是: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行為之中,導致其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形。
一般來說,校園霸凌有四種形式:語言霸凌、肢體霸凌、社交霸凌、網絡霸凌。
01
語言霸凌
指的是用殘酷的、粗魯的、欺凌性的詞彙持續地辱罵、威脅、評論別人,包括一個人的外貌、種族、身體缺陷等方面
02
肢體霸凌
指的是具有強烈攻擊性的人身威脅,包括打、踢、推、幽閉,以及用不必要的和不恰當的方法觸碰。
03
社交霸凌
指的是排擠、故意阻止一個人加入某個群體,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
04
網絡霸凌
是指通過電子郵件、簡訊、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傳播侮辱人格的語言,散播謊言和謠言,內容涉及到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方面,直接或間接針對孩子。
向校園霸凌說不
在全球範圍內,霸凌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中國媒體曝光的校園霸凌/暴力事件共43起。據浙江大學《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則顯示,49%的同學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烏合之眾》中說:「一旦開始抱團,惡行可能會沒有下限。群體作惡的程度,由他們當中成員最低點來決定。」
一、孩子特別討厭上學,原本在學校表現不錯的孩子,突然之間很厭學,這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保持警惕了。
二、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一向開朗孩子長時間不愛說話一定是有原因的。
三、抱怨有同學針對他,這可能是你的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四、身上出現明顯傷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鬥造成的,可孩子還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磕到的。次數多的話,家長要多加注意。
五、性格變化大,行為異常,這個階段就比較嚴重了。一旦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引起激烈的爭論。畢竟孩子在父母面前是最容易卸下心房也是最容易沒安全感的。
內蒙古某中學的一個男生,因為長期遭受校園暴力,家長找到學校,校方給予的答覆只是學生打鬧,並聲稱被打的學生情緒已經穩定。
結果,那個男生上吊自殺了。
北京中關村二小,一個四年級的男生被同學欺負,兩個同班同學趁他上廁所的時候,把廁所的垃圾桶倒在他的頭上,擦過尿和屎的紙灑了這個孩子一身。有其他家長說,這就是孩子們之間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
結果,這個才10歲的孩子情緒受到很大影響,被醫院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去年11月份,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件進行了宣判。(五名同學正在毆打辱罵兩名女生,期間有一位被強迫脫光了衣服,並被拍下視頻,還進行了小範圍的傳播。)
五名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被告人分別被處以有期徒刑。
那個時候,有網友留言:「未成年」終於不再是校園暴力的避風港了。
把色彩還給他們
近幾年,我國對校園霸凌和未成年犯罪現象越來越重視。2016年5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隨後,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典型案例,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該《意見》針對學校、老師的相關責任進行了明確,《意見》要求,老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係狀況,特別要關注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對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為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當霸凌已經發生
如果很不幸,霸凌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請這樣做:
1.第一時間查看是否身上有傷並檢查治療。
2.絕不教導孩子以暴制暴
3.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建立自信心
4.如有必要及時報警
如果很氣憤,霸凌者是你的孩子或是你本人,請你這樣做:
1.及時教育孩子停止霸凌
2.請向受害者道歉,必要時賠償
3.反思自己的過錯、不要推諉責任
4.如有必要、去看心理醫生
如果你是校方,請你這樣做:
1.儘快建立包括學校和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在內的有效應對校園霸凌及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機制。不論是因開玩笑、惡作劇導致學生受到傷害,還是校園霸凌或其他傷害事故,只要有學生報告受到傷害,學校都應該及時啟動相關應對機制,及時有效、專業地來處理。
2、建議學校增加懲罰教育。社會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就是成績,而校方和老師除了教給孩子們知識之外,並沒有懲罰權利,學校應適當增加懲罰教育。「管控有餘,教育不足」,忽視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會留下一系列隱患。
3、及時報警。大多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往往不正向面對校園霸凌,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總是堅持內部解決、行政處罰,息事寧人,以校園霸凌「家醜化」心態處理問題,而非報警處理、通過司法程序來追究這些霸凌者的違法、犯罪責任,造成了教育良機的錯失。
如果霸凌發生在你身上,對不起,但請你這樣做:
1、站出來捍衛自己。恃強凌弱者只欺負那些他們認為不會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孩子。
2、公開表達抗議。如果你認識的某個人正在被人欺負,要向著他說話。
3、將情況告知他人。把正在發生的事告訴某個老師、輔導員或學校校長。尋求他們的幫助。
最後小編想說,如果此時此刻,你看到了校園霸凌,請你及時告訴老師,你的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但是當你勇敢的告訴老師後,你可能挽回了一件悲劇的發生。但當你視若無睹後,可能多年後,那種無能為力的愧疚,是不容易釋懷的。
希望每一個看到的人,都不要再當沉默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