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日前,由成都新華醫院主辦的「2019年中國西部ERCP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西南地區ERCP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會議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常虹帶來了「ERCP技術拓展的新探索—內鏡下乳頭夾閉成型術」的精彩報告;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副主任醫師楊建峰做了「ERCP的質控」講授;瑞金醫院王建承醫生解讀了「復發性膽管結石的預防和處理」;趙禮金做了「ERCP在胰膽疾病中的應用」分享;羅丁對「外科醫生眼中的ERCP指證」進行了闡釋。
據了解,本次學術研討會上還有大會共同主席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張俊文、綿陽四0四醫院主任醫師文黎明以及國內著名專家左國華、傅燕等分別針對《多鏡聯合在膽胰疾病中的應用》、《ERCP診治進展》、《內鏡在胰腺囊性病變診斷及治療中的價值》、《不同預切開技術在困難ERCP插管中的應用》等主題做了精彩報告,並獲得與會人員一致喝彩。
除了理論交流,論壇全天共有6臺ERCP手術在成都新華醫院開展,全程直播手術進展,主會場通過直播觀摩分會場手術實況,為年輕醫生參加2020年全國ERCP大賽提供預演及學習平臺。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ERCP的專家之一,大會主席、成都新華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張炳印可以說是見證了ERCP的發展,他介紹,ERCP技術問世51年,在大多數胰膽疾病的診療上都有明顯優勢,許多不適合或沒機會做開腹手術的患者,都可通過ERCP進行治療或改善。但由於難度大、風險高,同時也更容易出現併發症,目前推廣範圍依舊有限。
「本次學術交流活動基於基層醫院臨床醫師關心的熱點及難點問題展開,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了ERCP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和標準,為ERCP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張炳印說,每年全國需要進行ERCP手術的患者約100萬人,但能開展該項手術的醫生只有不到6000人,「在人才培養、技術提升方面,我們仍然需要努力。」
成都市民營醫療機構協會骨科專委會成立
12月21日,成都市民營醫療機構協會骨科專委會成立暨首屆學術會議在成都舉行。目前,專委會共有約150位成員,成都新華醫院骨一科主任黃永紅擔任骨科專委會第一屆主任委員,由劉育才、陰志昌等6人擔任顧問,由楊天府、胡瀛洲等4人擔任名譽主委,由李興華、盧波等9人擔任副主任委員,由馮敬桃、喬發國、劉斐文等15人擔任常務委員。
隨著政策不斷完善、管理逐漸規範,目前成都市民營醫療行業發展日漸成熟。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學術組織建立平臺,增進行業交流。「今年7月成都市民營醫療機構協會決定成立骨科專委會,由成都新華醫院為主任委員單位,負責籌建該專委會。」黃永紅說,目前,新華醫院引進專家建設團隊,包括骨科在內的科室技術水平提升,具備牽頭籌建的資格和實力。此次會議是骨科專委會成立後的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議遵循先進性、學術性和實用性原則,邀請省內骨科領域著名專家,聚焦目前骨科專業發展前沿進行專題講座及學術探討。
「之前,民營醫院骨科專科之間的交流平臺較少,通過這次專委會的建立,能夠加強學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融合,我們也將定期邀請知名專家進行技術專業上的指導,幫助民營醫院骨科學科實現技術提升。」 黃永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