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什麼相信你,你能做到哪些,讓我相信"。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就面臨著一個信任問題。信任就是彼此之間相互依賴對方,渴望對方能做出自己滿意的事,信任也是一種達到共同目標的載體。信任分為立信和守信。![]()
"這件事交給你處理,我相信你",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被託付的人認可,會有一種責任感,眾望所歸,漂亮的完成託付的事情,就會得到更大的信任,反之則會讓信任變的脆弱。
在被信任之前會有立信的過程,讓別人相信你,就要說到做到。在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這是一份大的獎賞。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就能得到這麼高的賞賜,沒有一個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履行承諾立即賞了他五十金。這一舉動,在老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接下來的商鞅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使秦國漸漸強盛,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這就是立木為信的典故,人的信任會產生一種力量,在信任的基礎之下人們會為認可的事情竭盡全力。樹立威信不容易,需要自己先捨去一部分利益給別人獲取信任。想一想,平時商業活動中,在雙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預料一部分定金也是初步立信的過程。這個舉動保證了商家和個體之間的利益不被侵染。還有現在的電商其實也是一個雙方共同認可的載體,正是解決了信任問題,才會放心地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交易。
立信是讓人初步的相信認可自己,敢於同自己交集,那守信就更為重要,是逐步提高你能給對方帶來什麼價值,體現自己價值的行為。也是一個持續不斷付出的過程。
狼來了,是一個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小故事。說是一個村子裡放羊的小孩,放羊的時候接二連三的欺騙大傢伙說狼來了要吃羊,三番五次都是大家來了什麼都沒有,羊兒還是在乖乖的吃草,小孩子卻哈哈大笑。等最後狼真的來的時候,大家反而不再相信他,一聽到他呼喊繼續幹自己手裡的活,沒有一個去幫忙。最終小孩兒落下了羊被吃沒有一個人幫忙的結局。怪誰呢,怪自己,透支了信任,帶來的只能是苦果。
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就是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就帶她上了驪山,點燃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烽火,都急忙趕過來相救,趕到時卻聽到山上一陣陣歡快的奏樂聲和唱歌的聲音,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見此情景就真的笑了。 後來當周幽王遇到了真的軍情點燃烽火臺時,沒有一路諸侯過來相救,這個事件奠定了最終的滅國。
失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今很多失信的人員名單也被媒體報導出來,失去了信任,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認可,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失去了信任,沒人相信你的時候就會被社會隔離,別人也不願意同你交往。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憑什麼相信你,你能做到哪些,讓我相信",這其實就是一個承諾的過程一個立信的過程。所保證的事情價值越高,越不容易做到,而你做到了並拿出來證明。被認可價值就越多,越能讓人信服,越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立信是一種付出,一種自我證明,守信更是對立信的鞏固。一個人的信用值越高,他的價值也就越高,不管是商家還是個人都喜歡與他交集。信用卡就是一個最簡單的證明,還有,一個十分守信的人威望一定也特別高,大家都尊敬他。回到村子,經常看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說出去的話,交代過的事情很快就有結果回饋。這就是信任給他們帶來的更直觀的體現。
信任的付出也必將帶來它所應有的回報,共贏的局面讓雙方心裡都感到愉悅。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但不得不說信任也很脆弱,你信任的人或者事一旦失去了守信這個意義,結果就如同上邊例子中的悲慘結局。
信任是一個一輩子需要去守護的東西。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很難相信對方。太多的我保證,我發誓,最終確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把保證和宣誓當作聖潔的外衣,內心裡卻藏著齷齪的想法。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我的建議是遠離。
![]()
這樣的偽信任在害了別人的同時也會害了自己。把別人的信任當作自己獲取利益的工具讓人不齒。也只能讓真正的信任付出的更多,讓彼此之間永遠隔著一層內心裡的不相信,懷疑。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更能幫助自己走向成功,偽信任,只會為一時的利益付出慘痛的代價。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喜歡與什麼樣的人交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身正氣,言而有信,相信大家也都喜過歡與這樣的人交往。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你怎麼看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你會怎麼處理,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