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此後摩拜品牌不保令人遺憾,但在意料之中,畢竟其賣身後失去自主性,何去何從完全由美團說了算了。
文 | 餘 藍
一覺醒來,摩拜徹底從單車江湖中退場。12月14日23時59分,摩拜發布公告: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運營服務。
聽到這一新聞,許多摩拜用戶第一反應是心裡很慌,當年ofo倒下欠了一大筆押金,有人放棄追討,有人繼續堅持,摩拜倒了,會不會也遭遇同樣的情況,裡面的餘額怎麼辦?事實上,從公告內容上看,摩拜單車並不會像ofo那般就此消失,而是接入美團成為「美團單車」。
用戶原來在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也就是說,摩拜的退場與ofo有著本質不同:一個資金鍊斷裂,一個則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著。
當然,要和摩拜單車徹底說再見,不免令一些多年用戶為之唏噓,但摩拜「去品牌化」的結局並不出人意料。早在去年1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內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這意味著,摩拜品牌退出舞臺只是時間問題,美團品牌上位已成定局。
如今,終於走到這一步,倒計時過後,摩拜單車全面退場,美團單車作為唯一品牌走向前臺,將與滴滴、哈囉繼續在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領域廝殺和纏鬥。
談起摩拜與美團的淵源,最早要追溯至摩拜C輪融資。2016年10月,摩拜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掌門人王興,王興以個人名義投資摩拜,外界猜測未來美團或與摩拜結盟。半年後,王興公開為摩拜打call,直言摩拜模式是對的,ofo是錯的。不難看出,王興對摩拜是真愛,就像後來對理想汽車一樣。
但到了2017年12月,摩拜、ofo的日子並不好過,被媒體曝出因資金告急挪用60億元押金,儘管雙方均予以否認,但它們正為前期瘋狂燒錢擴張付出慘痛代價是不爭的事實。4個月後,美團突然以37億美元拿下摩拜,這讓外界大感意外。
不僅在於此次收購事先毫無徵兆,更在於收購方竟然是此前鮮少討論的美團。運營了兩年的摩拜單車,經歷了裁員、虧損後的燒錢大戰後,被美團全資收購,無疑是當時「救命」的選擇。2019年,摩拜單車的痕跡一點點被抹去,先是在微信「九宮格」中的入口消失,緊接著,美團發布內部信稱,美團App將成為國內唯一入口。
當時媒體報導,對於37億美元巨資收購摩拜一事,美團CEO王興曾說,「接摩拜是要很大決心的,單車是比外賣、網約車更累更重的業務,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事實證明,收購不到1年,摩拜單車就淨虧損45.5億元,佔據了美團整體淨虧損85.2億的一半還多。
摩拜之於美團,像是拿到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非但沒給自己帶來多少引流以及增加用戶粘性的好處,更多的還是巨額虧損,同時還拖累了美團的市值。與早前分析人士稱,美團37億美元巨資收購摩拜意在推高IPO前的市值,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
根據易觀《2020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報告》,與活躍用戶均超三千萬的青桔單車和哈囉出行相比,摩拜單車在市佔率上也有著明顯差距,僅有2264萬活躍用戶。儘管共享單車業務一直沒有實現盈利,但美團仍在2019年度財報中強調「共享單車是明年的核心投資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摩拜單車創始人的痕跡也在慢慢消失。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團收購摩拜後,儘管強調胡瑋煒、王曉峰、夏一平留任,但按照行業慣例,他們出局、淡出一線只是時間問題。
果不其然,2018年11月27日,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了股東工商變更,創始人胡瑋煒、投資人李斌、原CEO王曉峰、CTO夏一平等人退出,美團創始人王興成大股東,持有北京摩拜科技95%的股份。
也是這一年12月,胡瑋煒卸下摩拜CEO一職。她強調,自己離開摩拜無關「宮鬥」,也沒有不和或者任何組織的糾葛。胡瑋煒的離場,標誌著摩拜創始團隊已悉數退出,摩拜全面進入到美團時代。2019年6月至2020年初,胡瑋煒先後從武漢、四川、深圳、廈門、上海等摩拜分公司中正式抽身退任。
摩拜創始人胡煒煒
2020年10月22日,廣州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起工商變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經理均由胡瑋煒變為了李洋,這是胡瑋煒退出的第十七家摩拜系公司。儘管此後摩拜品牌不保令人遺憾,但在意料之中,畢竟其賣身後失去自主性,何去何從完全由美團說了算了。
但無論如何,接手後的美團已在加緊調整。對於平臺而言,共享單車的高頻消費場景,蘊藏著打通消費生態的戰略意義。這似乎與共享單車最初「打通公共運輸最後一公裡」的承諾已經不太相關了,但卻有著更大的成長潛力。
未來,美團單車能否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一匹黑馬?仍有待時間檢驗。
資料來源:瀟湘晨報、36氪、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