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曾聽過很多人抱怨,說自己條件差,資源少,什麼事情都幹不成。但是,這又能怪誰呢?誰也怪不了,只能怪他們自己,平時只知道閉門造車,有什麼不懂的,不會去問別人,有什麼難處,也不向別人求助。
沒有人能坐擁世上所有成事的資源,就連聰明絕頂的諸葛亮,也要草船借箭,我們普通人想把事情做好,一樣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故事。
有一天,賈島騎著毛驢外出,突然詩興大發,想起前日拜訪李凝的事兒,便作起詩來,其中有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他反反覆覆地吟誦這兩句詩,心想,如果把這後半句的「推」字改成「敲」字,似乎更生動一點。一時間,他舉棋不定。
為了能夠儘快地做出選擇,他一邊在驢背上反覆吟詠這句詩,一邊伸出手來,一會兒扣緊雙指做「敲」的手勢,一會兒攤開手掌做推狀。旁邊的人看到他這副模樣都很吃驚,對他指指點點,但他卻不為所動,完全沉浸在思考之中。
演練了好半天,他還是無法決定到底用哪個字好,這讓他煩躁不已。
就在此時,京兆尹韓愈正帶著車馬出巡。按當時的規定,官員來了,行人都要讓路,可賈島因為太過沉迷於對「推敲」二字的琢磨,竟不知不覺地撞到韓愈的儀仗隊裡。
公差立刻把他從驢背上拽下來,推到韓愈的跟前。韓愈看他一副書生相,便問他剛才在驢背上比畫些什麼。
賈島便把作詩的事講了出來,韓愈聽後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幫他一起斟酌。最後,他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字好,『敲』字顯得僧人更有禮貌,並襯託出夜的寧靜,起到以動襯靜的作用。」
韓愈的這番解釋,讓賈島茅塞頓開,他決定此句中就用「敲」字。隨即,兩人並排騎著馬、驢而行,一同討論作詩的方法,許久都不捨得離開。
人生處處有可借之力,我們所缺的任何東西,別人身上都有。賈島正是藉助了韓愈的思維,所以才成就了這一首意境高遠,傳誦千古的名詩。
沒有風的幫助,風箏上不了天,帆船出不了海,所以,聰明的人永遠不會抱怨自己條件差,資源少,他們只會「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是的,只要你願意開口,向別人尋求幫助,我相信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韓愈那樣熱心腸的人,一點也不介意和你分享他們的智慧和資源。
美國商界大鱷洛克菲勒曾在信中鼓勵兒子:「我所熟悉的或認識的富翁中間,只靠自己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掙錢發達的人少之又少,都是因借錢而發財的。這其中的道理並不深奧,一塊錢的買賣永遠比不上一百塊錢的賺得多。」臺灣巨富陳永泰也說過:「聰明的人都是通過別人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兩位商界巨擘的話都指向一個真理: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然而,僅憑一己之力是很難打下江山的,為了將夢想和追求儘快變為現實,每個人都需要主動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只要有貴人幫忙,你就有如神助,別人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到的事情,你或許只需要花一半的時間甚至是更少的時間。如此一來,你活得豈不是更輕鬆,更省力,你的人生豈不是比一般人更接近成功?
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
有個年輕人,抓了一隻老鼠,賣給藥鋪得到了一枚銅錢。路過花園時聽到花匠們說口渴,他便用這枚銅錢買了一點糖漿,兌水後送給花匠們喝。花匠們喝了糖水後很感謝他,便一人送他一束花。他到集市賣掉這些花,又得到了八枚銅錢。
有一天,風雨交加,果園裡到處都是被狂風吹落的枯枝敗葉。年輕人看到後對園丁說:「如果你把這些斷枝敗葉送給我,我願意把果園打掃乾淨。」
園丁樂呵呵地答應了。於是,年輕人用八枚銅錢買了一些糖果,分給一群玩耍的小孩,小孩們幫他把所有的殘枝敗葉撿拾一空。緊接著,年輕人又去找皇家廚工,說有一堆柴想賣給他們,廚工付了十六枚銅錢買走了這堆柴火。
很快,年輕人就用十六枚銅錢擺了一個茶水攤,因為附近有五百個割草工人要喝水。不久,他又認識了一個路過喝水的商人,商人告訴他:「明天有個馬販子帶四百匹馬進城。」
聽了商人的話,年輕人想了一會兒,對割草工人說:「今天我不收錢了,請你們每人給我一捆草,行嗎?」工人們很慷慨地說:「行啊!」這樣,年輕人有了五百捆草。第二天,馬販子來了,要買飼料,便出了一千枚銅錢買下了年輕人的五百捆草。
幾年後,年輕人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財主。
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很大,此後我更加認定一個道理: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一場交換,一個人要成大事,除了自己給力外,還要懂得借力。
荀子在《勸學》中寫道:「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藉助車馬的人,並非走得快,卻可以行千裡路;藉助船隻的人,並非會遊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
沒錯,在缺少資源時,開口向別人求助,借用他人的力量,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所以,與其一個人困在家裡,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如走出去看看,誰身上有你需要的東西。只要你拿到了想要的資源,你腳下的路就不再漫長,抬起頭你就能看到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