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德國足協斯塔布:讓足球成為生活一部分
斯塔布先生說:「不同於中國的『校園足球』計劃,德國的『校園足球』活動僅僅局限於小學一到四年級,也就是6—10歲的孩子,年齡更長的孩子則會被納入青少年精英球員培養體系。」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安排,斯塔布先生說:「根據我們多年的調研和經驗,發現與其在小學初期就讓孩子過早地接觸足球項目專業性的東西,還不如將足球融入教學、遊玩中,讓足球日後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
高考完後,課本卷子全部扔掉,難道這樣的教育不失敗嗎
教育被某些人誇大其詞,甚至顛倒黑白,難道花費三年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就是為了一個不知所云的結果。難道不應該更加看重在學習過程中快樂以及驚喜。這樣的學校生活也許適合某一部分很少的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所他們成長中的牢籠,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固化了他們的思維,並且錯誤的引導了他們,認為如果學習不好就代表你不行,實際上它代表不了任何東西。
-
節日難道不是讓人們開心的嗎?
內容不外乎針對當前的師德師風對老師們進行再教育;通報當地違反師德師風的老師;重申國家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什麼不準體罰學生、不準收家長紅包、不準有償補課、不準指定學生買教輔等等,然後和學校籤訂遵守協議,年年基本都是如此。於是很多老師認為,這不是節日,而是受教育日。
-
體壇加總編輯:中國教育、足球的目的是什麼?是國足嗎
北京時間7月18日,下午關於由美團王興引起的中國教育與中國足球之間的口水戰仍然沒有停止,在之前教育界人士大批量站出來指責中國足球以後,體育界人士終於又開始慢慢的回擊教育界的指責。雖然沒有範志毅、李瑋峰那樣回應引起轟動,但是在網絡上還是存在一些影響力。
-
劉建宏:中國足球要從教育找出路,教育也必須補上體育課
北京時間7月16日,著名足球媒體人、前央視解說員劉建宏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回應了王小東的爭議言論,他認為中國足球真的要從中國教育找出路,中國教育也必須補上體育這一課。按照王先生的意思,兩彈一星是我們教育的偉大成果,可是作為最大功臣的錢學森(他從海外歸來,大大縮短了我們的研發進程)先生有過令人深思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搞了這麼多年還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至今中國教育也沒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難道中國教育沒有問題嗎?按照王先生的意思,中國足球沒資格和中國教育相提並論。
-
看看外國足球球員對國足的評價,天天喊中國足球崛起有什麼用?
看看外國足球球員對國足的評價,天天喊中國足球崛起有什麼用? 家不願意被拿來一起說,但是想想在家都是被動學習的孩子,難道踢球不被動嗎?也許又是被人懟。我是教書的,我發現學習好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不是被動的學習,而學習差的就很多是被動的學習。
-
為啥足球運動員喝飲料要吐掉,難道不會浪費?看完長見識了!
為啥足球運動員喝飲料要吐掉,難道不會浪費?看完長見識了!現如今,我們中國對於體育這一塊非常重視,每一年在那麼多體育比賽上,都能夠看到中國運動健兒們的身影,他們給中國贏得了很多榮譽。不過,中國也有些運動並不是很擅長,比如足球。
-
清華大學研究員:足球發展基礎在教育,不是單純出球員
虎撲7月15日訊 據新華社報導,13日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的2019世界名校足球發展論壇上,中外多名足球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青少年校園足球,分享國際一流大學校園足球發展的經驗,探索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為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事業發展獻計獻策。
-
易中天品國足:北大飯桶也多了去了,教育不變比中國足球還沒希望
不過縱觀整個學術界,敢於拿中國足球說事的業外專家學者,並不都像美團 CEO 王興和學者王小東那樣,把國足貶得一無是處,比如已經從廈門大學退休的學者易中天,就曾把中國足球放到了比中國教育更有希望的高度。難道重點大學名牌大學的老師都好嗎?北京大學飯桶多了去。普通院校、地方院校好學生也多了去。不同就在於氛圍不一樣,無形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我說,大學不是讀出來的,是燻出來的。人才也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不被毀壞出來的。」
-
李鎮西:難道有不是學者的「校長」嗎?
四川教育新聞網的標題是:「『學者型校長』毛道生出任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長」。我的興趣點在「學者型校長」的說法上。我和毛道生校長接觸不多,但印象很深。我特別欣賞他的勤奮——比如我幾乎每天都可以在群裡看到他的讀書筆記。報導說他「儒雅、博學、善思、勤寫」絕非虛言。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說他是「學者」一點都不是溢美之詞,而是對他的客觀介紹。問題是,學者難道不是校長的固有屬性嗎?
-
劉建宏回應北大學者:中國足球真要從中國教育找出路
網易體育7月16日報導:北京時間7月16日,由於北大畢業的學者王小東關於中國足球和中國教育對比的話題再次將國足推上風口浪尖,近日前央視名嘴劉建宏微博回應了王小東的言論,表示「中國足球也好,中國教育也好,有太多道理需要講清楚了
-
教育部:足球進入2021年全國中考考核項目,我國足球能崛起嗎?
足球需要重視,應該給那些熱愛足球的孩子機會,讓他們能合理的安排時間去享受足球,然後加分!而不是應試教育,放進考核內,那和現在的籃球有什麼區別,拍兩下上個籃的考核方式,對提升籃球水平有幫助過?如果校園足球工作做得踏實並能持續下來,中國足球的騰飛,需要這代學生成為家長後,也就是二十年後才有會有質的變化,急功近利是搞不好足球的。這就是中國這麼多年沒有真正數理化諾貝爾獎的原因,很多孩子從小學習外語的時間遠遠大於數理化的時間,如果把遊泳列入考核範圍那也無可厚非,畢竟那是一門求生的技術,你說那個足球也列入考核範圍那不是扯蛋了事情嗎?
-
再次感受到永不獨行,克洛普:這難道不是一個完美的夜晚嗎?
「這難道不是一個完美的夜晚嗎?想像一下10個月前,有人告訴你我們進行比賽而且有2000人到場。當我們進場時,所有人都起了雞皮疙瘩。我不知道這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太完美了,人們所製造的聲浪,你可以感受到那種氣氛,他們已經等了太久了。有球迷們參加,這給比賽增加了很多樂趣。」「人們回到了球場內,希望我們能形成一個社會,不僅是足球意義上的社會。
-
易中天:教育不改變比中國足球更沒有希望,是危言聳聽?
易中天說這句話是在一次演講中,對中國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最近因為足球的事情,評論員黃健翔又把這句話拉了出來。說實話,把教育和中國足球相比,覺得實在汗顏。從我的記憶中,醜陋的足球,失望的足球,把我這個偽球迷折磨得再也不看國家隊的比賽了。
-
李瑋鋒談紛爭:體育和教育的本質都是育人,要靜下心來把足球做好
最近,中國足球成為各界人士抨擊的焦點,足壇人士也紛紛理性對待,希望能以理服人。7月16日,國足名宿李瑋鋒也談到了這次紛爭,他表示體育和教育的本質都是育人,希望足球人能夠靜下心來把足球做好。李瑋鋒寫道:「不管是教育還是體育,其實本質都是育人,但每個行業又都有自己的屬性。足球能給人們帶來愉悅身心的作用,但也會帶來痛苦,這是一項痛並快樂著的運動。當我們做得不好的時候,不用去辯解也不用去爭吵,還是要安靜下來把它變得更好,把這個行業變得更加強大,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
《足球少年養成》團隊:中日足球差距是對體育認同的差距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高中足球的目的還是在教育上,這一點是我們國內依然無法真實體會的一點,足球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一個工具。並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球員的,如果能理解這點,就會有更多人去踢球了吧。這次拍攝第二季與第一季相比,你們在拍攝中有遇到哪些新困難呢?
-
足球總經理動手打人,華夏幸福真敢用人,員工不是奴隸
作為一個俱樂部的管理者,不在足球上下功夫,去學習歐洲頂級俱樂部的水平,反倒是直接動手打人,真的是丟盡了俱樂部的顏面。中超的形象都會因此受到損傷,試想一個外籍球員想來中超,聽到這個消息後還敢來嗎?這樣子的不職業行為也體現了中國足球的病灶,中國足球不僅在球員上欠缺,在後勤保障、球探系統、規章制度多方面都存在問題。不知道這樣一位總經理之前是做什麼的,但難道之前只要員工發洩情緒,就敢直接動手打人?這樣的總經理是如何經過篩選的,華夏幸福的管理層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又是不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
佩雷拉誤判是足球一部分,疲勞讓球員難發揮高水平
近日,佩雷拉:誤判是足球一部分 疲勞讓球員難發揮高水平。李聖龍的進球被吹掉很遺憾。伊涅斯塔的進球,可以說是上港球員全場反映遲緩的一個縮影。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中國球員的個人技巧與日本球員普遍差了一截,不只是少了一個伊涅斯塔。
-
孫繼海說中國人不是特別適合足球這項運動,國人你認可嗎?!
孫繼海說中國人不是特別適合足球這項運動,國人你認可嗎?! 我覺得咱們也不是不適合踢足球,韓日兩國不都是黃種人嗎?咱不說進入世界最強行列,至少要趕上他們吧!
-
強改中性名 美其名曰樹立足球文化 難道國安泰達不是文化?
假如初衷是希望中國的職業聯賽球隊能夠去企業化,構建屬於自己的足球文化,那麼在上述幾家老牌球隊經過20多年沉澱,已經形成自有球迷群體和足球文化之後,再這樣強制改名,豈不是本末倒置?從1994年職業聯賽創建以來,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從未改名,即便中間有一段時間被冠名「北京現代」,即便後來「國安集團」不復存在,中信也不再是球隊的大股東,但是「國安」兩個字早已經融入北京球迷群體之中。在北京的地界上說足球,國安可以和北京這座城市劃等號。所以,即便北京國安改成別的名字,無論叫做什麼,在球迷心中都不會有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