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快到了,既然叫「節」,按說應該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值得大家想念的節日。但為什麼現在的很多老師壓根不想過這個節呢?
第一:現在的教師節對老師而言,更像「受教日」。
一般的學校,從教師節的前幾天開始,領導就開始不斷開會訓話了。
內容不外乎針對當前的師德師風對老師們進行再教育;通報當地違反師德師風的老師;重申國家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要求。什麼不準體罰學生、不準收家長紅包、不準有償補課、不準指定學生買教輔等等,然後和學校籤訂遵守協議,年年基本都是如此。
於是很多老師認為,這不是節日,而是受教育日。
第二:屬於少數人的節日
教師節按例總會表彰優秀教師、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等等,表彰大會是一定要開的,規格很高,一般主管部門的一把手都會出席。
然而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講,並沒什麼實際意義。優秀的教師是要去參加大會的,當然還要有一部分普通老師去參加各種大會、活動,那麼剩下的老師呢?就在學校上課,除了自己的課要上,還要上那些出席各種活動的老師的課。
很多留守老師就講了,這個教師節過得,比平時還累。
至於評優評先進,更是少數人的狂歡。有符合條件沒評上的,差一點就夠條件的,缺證的,少年頭的……總會有很多人不開心,這樣的日子,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講,真是沒什麼可高興的。
第三:沒有任何特別。
記得小時候,每逢教師節,是要給老師們全員發禮品的,或是一套爐具,或是一身西裝,有的乾脆發點獎金,經濟再差,學校再困難,也不會沒有任何表示的。
但這些年,基本是任何東西也不發,更不可能放假,大多數老師的課還會更多(因為為一部分老師參加表彰了)。這樣的節日甚至還不如平時了。
當然大家也不是在乎那點東西和錢,但既然是節日,總得與平時有點不同吧,不然為什麼非得過這個節呢?
第四:弱勢群體的一點安慰?
實際大多數老師對於過教師節還是挺開心的,至少說明政府還挺重視這個行業。但每到節日,媒體總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很多網友就說,別瞎開心了,只有弱勢群體才過節。什麼勞動節、兒童節、護士節、教師節,這幾個群體哪個不是弱勢群體呢?為什麼不設立公務員節呢?因為有些行業人家天天都是節日。
這樣看來,老師們地位還是很低下,至少需要設立節日來提醒人們要重視教育。難道不設立就不重視了嗎?
教師節表示國家對教育行業的重視,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但現在的局勢和風氣,把這個節日弄成不倫不類,每到節日就讓老師反思自咎,整得老師們極不開心。
這個節日,真的還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