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證書 蘇紅果 攝
中新網常州1月9日電 (記者 唐娟)「語文課老師應該怎麼教,孩子才能主動學並學得好?」在常州,有一群語文老師,通過15年的研究,構建了一套顛覆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摘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1年1月8日,為推廣這一教學成果,江蘇省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所在常州成立,正式開啟了這套教學成果向全國推廣運用的步伐。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領域的最高獎項,2018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中,江蘇省共有58項獲獎,其中,由常州市教育服務中心主任戴曉娥主持的《信息技術支持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摘得一等獎。據了解,這項研究實踐經歷了15年,15年間,戴曉娥和她的團隊的老師們通過研究實踐,令語文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學習的方式發生了變化,語文課堂正在悄悄改變。
「語文學習非常跨界」「從生活體驗中進行語文學習」「語文課堂更像是活動體驗課」……常州市同濟中學是「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聯盟學校,在採訪中,學校的學生這樣描述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
戴曉娥談及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這項研究的初衷時說:「知識點主導的教學深深影響著中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學得被動壓抑,教師教得繁瑣辛苦,教學效果不好。」據介紹,「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就是整合語文教材中的課程資源,以主題、任務或者項目溝通其他學科資源,同時引進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最終組織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文生活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有四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蟬》《夢回繁華》《蘇州園林》如果按照慣常的教學方法教,如果按照學習說明文的『十五字』方法教,我們會發現每篇說明文都是一個味道。如果我們通過大任務把真實情境帶入課堂,讓學生們走進自然博物館,去給這些作品做銘牌,向觀眾介紹一下,他們的學習過程就會更加的生動。」作為「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常州同濟中學副校長賈秋萍這樣介紹「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如何在學生中開展的。
據戴曉娥介紹,現在全國已經有5個實驗區61所中小學在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接受這一教學的學生的語文成績是高於平均成績的。」戴曉娥說:「實踐成果表示,這套語文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素養整體提高。」
當天,江蘇省教育廳巡視員馬斌為江蘇省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所授牌。據悉,研究所特聘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修訂組核心成員王雲峰先生,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修訂組核心成員陸志平先生為名譽所長。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朱衛國表示:「江蘇省教育廳為獲獎項目成立研究所,就是為了支持項目在全省全國範圍內開展推廣研究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