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林豔、張昆龍/北京青年報
2016-06-08 10:32 來源:澎湃新聞
北京青年報6月8日消息,千呼萬喚的北京高考作文6月7日終於露出「真容」。2016北京高考作文延續了去年「一大一小」的可選擇模式。入選大作文題目之一的「老腔」,同樣出現在閱讀題中,選自已故著名作家陳忠實的散文《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頗顯冷門的「華陰老腔」繼今年登上春晚舞臺之後,再次成為眾人熱議焦點。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老腔」作文,實「脫胎」於四年前《光明日報》刊載的陳忠實的同名散文。當時該報「文薈周刊」的領銜編輯韓小蕙接受北青報記者獨家訪問時說:「這次選入高考語文閱讀跟作文題,我感到非常意外,進而會心一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有懸念又稍難的作文題。」
曾建議陳忠實增補「現場感受」韓小蕙6月7日中午得知高考作文題後,遠在英國的她第一時間在自己朋友圈曬出了她與陳忠實以及「老腔」的緣分,「北京的考題用了《光明日報·文薈》編發的陳忠實文章,寫陝西老腔的,陳原題《我看老腔》,發表時我們改為《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今年4月底,作家陳忠實去世。作為當年領銜編輯,韓小蕙隨後撰文《陳忠實為我們改稿》,回憶了4年前約稿陳忠實的溫暖細節,「那篇文章的字裡行間顯示出大作家陳忠實對文字的尊崇與珍重:『我在這腔調裡沉迷且陷入遐想,這是發自雄渾的關中大地深處的聲響,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濤聲,也像是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
韓在文中回憶當時曾猶豫要不要請陳忠實補充他自己聽華陰老腔的現場感受,陳忠實出人意料地爽快答應。「我希望忠實老師能用文字表達更加強大的氣場,取得更壯觀的效果。這次北京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用意何其接近,想來這是有緣啊。」韓小蕙坦言,此次的約稿是她32年編輯生涯中做出的最有光彩、最堪驕傲、最刻骨銘心的幾個版面之一。
「老腔」會喚起公眾對民間藝術的關注當北青報記者問起韓編輯若自己要寫這篇議論文會怎麼動筆時,她沉吟一會兒笑答:「如果是我構思寫這個文章,大概得包含幾個要素:陳忠實的作品和為人、《白鹿原》裡的老腔片段給我的感受,以及像老腔這一類深邃而博大的民間藝術傳承問題。」她說,這次的作文切合現實,有春風化雨之感,但又是一個有懸念又稍難的題。因為現在的孩子對華陰老腔的關注偏少,老腔作為陝西的民間戲曲,離北京考生的日常生活較遠,這樣的命題考查了學生們的文化積澱,有一個引導作用。「『老腔』作文會引導大家關注到被大眾遺忘的民間藝術,同時喚起對陳忠實《白鹿原》作品的關注。這是好事。」
青年作家、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劉汀曾經聽過華陰老腔的現場演出,他認為學生們要寫出對「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的個人理解,其實是有難度的。因為這次作文是讀和寫的高度結合,這一方面做閱讀理解題有利於作文的審題,但另一方面要學生敢於跳出陳忠實散文的文本影響。「不局限於老腔的話題,而是在這基礎上說開去。老腔,究其精神內核,它有著黃土地文化裡的悲涼和堅韌。老腔,實際上有失落的民間文化的象徵意味,這樣的立意也更深一層。」
「華陰老腔」素材曾在訓練試卷中出現近兩年,北京高考對於傳統文化的關照,也在學生們日常的考試訓練中有所體現。「華陰老腔」的素材,對於部分學生來說也並不陌生,曾在訓練考試卷中出現過。「央視春晚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將極具原生態特色的華陰老腔與現時流行的搖滾樂融合在一起……」在高三考生做過的某一訓練試卷中,曾有過這樣一道閱讀題,通過素材閱讀讓學生們進一步理解華陰老腔的特色與文化內涵。「雖然做過這個閱讀,但是對於華陰老腔的理解還是不深,所以選擇第二道作文題『神奇的書籤』。」房山中學高三考生表示。
報刊作品入高考試卷並非首次報刊作品入高考試卷今年並非首次。2012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所附的材料為臺灣女作家劉繼榮所寫《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當年5月31日,《北京青年報·成長讀本》就刊發了這篇文章 。2013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材料是《科學家與文學家之間的對話》,此文在《北京青年報》當年6月2日18版刊登過。
據不完全統計,《光明日報》的數十篇文章曾登上高考語文考卷,是高考語文的素材庫「常客」。2014年北京高考,一道18分的現代文閱讀分析題《廢墟之美》取材於葉廷芳《保護廢墟,欣賞廢墟之美》,而該文刊登在2013年12月20日《光明日報》13版上。
光明日報社文藝部主任彭程還透露,自己散文《頭腦中的旅行》去年被選為湖北省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其另有一篇《尺度》被選為2009年的福建省高考閱讀題,「那題分值12,我試做了一下,對照參考答案,差不多可得9分」。
【專家解讀】今年的兩道作文題目,分別考查了議論文與記敘文的寫作。這使每個題目的考查指向更為明確清晰,同時也為不同考生發揮特長優勢留有空間。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黃玉慧老師表示,今年的三道微寫作題目分別考查了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抒發情感等基本的表達能力,大作文則考查了中學常練的兩種基本文體,即議論文和記敘文。總體來說,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無論是微寫作還是大寫作,都突出了基礎性、開放性。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微寫作與大寫作的題目要求都十分具體、清晰地體現了其基礎性的要求。微寫作題目的要求分別為:「條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圓其說」。而大寫作題目的具體要求是:「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題目一),「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題目二)。這些要求應該說都強調了寫作表達的基本能力。
同時,今年高考作文題目一既考查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也要求考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對相關文化現象的思考與見解。即如「老腔」的命題作文也使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有深度。
作文題目二則要求考生敘寫自己與「神奇的書籤」為伴的故事,要求考生大膽發揮想像,並聯繫生活實際。這讓考生在發揮想像力的同時表現其創造能力,但又杜絕學生憑空無據的想像,強調想像的合理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教育
我參加過多次的高考語文作文閱卷,關於高考作文寫作,問我吧!
關鍵詞 >> 北京高考作文,老腔,光明日報,陳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