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翟天臨和董潔還能組對CP。在電視劇《幸福一家人》裡,他們做到了。
翟天臨演總裁,董潔是能幹的秘書,天哪,多麼生動的言情小說範本人設!他們的愛情故事能讓資深言情讀者腦中閃過一萬本小說,名字都像這樣:《霸道總裁俏秘書》《秘書別逃:冷情總裁追愛記》《獨家寵愛:我的傲嬌總裁》……
董潔飾演房天心,翟天臨飾演王爍
說真的,這種上世紀九十年代言情小說般復古的人設組合,放在翟天臨和董潔身上,只有對大陸演員還沒產生刻板印象的臺灣同胞幹得出來。
在《幸福一家人》裡,翟天臨穿得像「霸道總裁」,說話像「霸道總裁」,擁有著「霸道總裁」特有的不講理和目中無人,他用他北影博士的技術流演技,詮釋一個臺灣偶像劇和十八流言情小說裡的老套人物形象,他當然成功得不費吹灰之力。他拯救了大陸偶像劇的「霸道總裁」形象,讓所有翹屁嫩男小鮮肉演員靜下心來思考:演「霸道總裁」也是要資格的,不是在健身房練出六塊腹肌就能做演員。
董潔在《幸福一家人》中飾演的秘書,是一個工作中雷厲風行,萬事想在人前,十分可靠的職業女性形象。找準路子了!董潔不是那種演什麼成什麼的演員,但她的個人特質很明顯:美得沒有攻擊性,性格與外貌有反差,剛烈,較真,對人對事要求高,但又有點天真。這讓她與劇中房天心這個工作中強勢而高效,愛情中柔軟又多慮的人物形象十分契合。
《幸福一家人》劇照
人物形象都契合了,下面就只看兩位發揮了。兩位加起來七十歲的演員,談了場雞飛狗跳、歡喜冤家的戀愛,談得一點都不矯情。他們偶爾很臺灣偶像劇地做作一下,「小拳拳捶你胸口」或者「莫名其妙地壁咚」,在甜膩濃度快讓我這種老齡觀眾承受不來之前,又回到大陸生活劇的範疇,好好說話,正經害羞。這種一濃一淡,一鹽一甜的交替組合非常恰當,讓快要忘記戀愛滋味的女觀眾心下竊喜,又不至於被戀愛中的幼稚恩愛齁到吃不下。我一向只看硬核恐怖片的學姐,磕這對CP磕得停不下來,大概就是迷上了這種忽而十八歲,忽而八十歲的戀愛模式吧。這種非常體恤觀眾的戀愛模式讓人心懷感動,畢竟這是部家庭劇,看劇的大多數是阿姨媽媽,或者都市大齡青年,他們吃過的鹽比編劇吃過的米還多,一味幼稚的戀愛只會被他們嗤之以鼻。
邱澤飾演房家大兒子房天憶,李立群飾演父親房永福,董潔飾演大女兒房天心
而說到家庭劇,就要說到《幸福一家人》的真正內核:親子關係。(是的,說了一千字的霸道總裁俏秘書後,我終於說到了重點。這不怪我,上面那對CP真的香!)
《幸福一家人》的主要劇情,其實是講李立群飾演的單身父親老房,面對三個因為事業、家庭、婚姻紛爭不斷的孩子,長期受到他們的忽視,深感自己對他們教育失敗。他身患絕症,決定用生命最後的時間,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愛的教育。得知真相後,孩子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想盡辦法延長父親的生命,完成父親的心願與囑託。
這是個很典型的故事,韓國電影《世上最美麗的離別》講一個為家庭殫精竭慮付出一切但被家人忽視的母親,在生命最後階段與家人的相處。這樣的故事在東亞文化中是個很能引發共鳴的題材,因為東亞文化都羞於用語言表達愛,都慣於認為父母為孩子付出一切理所應當,老去的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因為孩子們的遠去而孤獨無措,似乎很多見。而孩子們往往在自己成為父母后才懂得父母的不易,甚至在父母離世後,才懂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刻骨之痛。
《幸福一家人》截圖
《幸福一家人》的開篇第一集,是一個老父親的背影。上海的冬天早晨,天還沒亮,父親早起為三個已成年的孩子買愛吃的早點。這一幕已經立住了這個父親的形象:慈愛,細心,但對孩子過於溺愛。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大多數人最熟悉的父親形象,就是朱自清筆下的那個背影,同樣是為孩子買食物。李立群的表演當然沒得說,比如在老房六十大壽那天,孩子們似乎忘記了他的生日,他嘴上說不在意,卻一直在等電話。眉眼中的沮喪,希望,羞赧,還有那點孩子般的不甘心,令人想起我們的父母在等待我們電話時,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幅讓人心軟的神情。當孩子的電話打來,聽到一句「生日快樂」,他臉上立時綻放光彩,更是令人心酸。
這是中國家庭非常尋常的一幕。不管我們有多希望,在我們成年、離開家庭、去往遠方的同時,父母能找到他們自己生活的樂趣和意義,但事實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中國父母少之又少。他們中大多數經歷了物質匱乏的時代,讓他們在放下撫育孩子的負擔後,去享樂,去發展興趣,他們很可能就用幾個字把你的提議堵回去:「花這個錢幹嘛?」他們很難適應退休、適應兒女不再需要他們,他們攢錢,鍛鍊身體,為的也不是自己,為的是幫兒女買房子,為兒女帶孩子。如果你否定這種價值觀念,甚至認為他們「你再怎麼努力也幫不了我」,像該劇中的二兒子那樣,那是很沒意思的想法。
女兒結婚了,父親百感交集。吳競飾演姑姑房永芬。
而比起直接否定他們的價值,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像《幸福一家人》中三個孩子一樣,對年老父母的忽視。也許我們像那三個孩子一樣,覺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工作忙、正在上升期、熱戀中、寫論文中,但無可辯駁,我們只想到自己。而通常,父母總是先想到我們。
去質疑他們活得「沒有自我」,是件非常冷酷和自以為是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他們特有的價值評價體系。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必須與後代的生活掛鈎,錯了嗎?只是和新時代的價值體系不一致罷了。要去平衡這種差異是很艱難的,甚至是沒有必要的。想想我們青春期那些莫名其妙,兒童時期那些無理取鬧,那些我們成長中向他們索取的,為什麼輪到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這麼急躁,這麼不耐煩呢?為什麼我們眼中看不到他們了呢?學著像當年的他們對幼小的我們一樣,耐心一點,溫柔一點,有什麼不好呢?
當然,這世界上有很多糟糕的父母,但《幸福一家人》讓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自己,也許還談不上糟糕,但十足自私的自己。
其實這部劇也有不少我看不下去的時刻,比如充斥其中的老套臺劇套路,什麼十年前的約定,草戒指,不認識的男青年公主抱陌生女青年,還贏得路人集體鼓掌啥的,天真得不像是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