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之前,中國北部地區甘蔗的出現與食糖種類的演變情況

2020-12-14 子昂說史

引言

中國北部第一次生產的甜料是由穀類製成的麥芽糖。公元前2世紀,可能更早,在中國北部許多地方,已廣泛認識麥芽糖。由大麥和高粱製成的麥芽糖一直在生產,時至今日,麥芽糖仍在食用。但是,蔗糖逐漸成為中國普遍的甜料。

大抵不早於公元前3世紀,從東南亞或許從印度東部,甘蔗引入中國南方。現在,甘蔗的漢語拼音是「gan zhe」,《中英辭典》中的翻譯語是「Saccharum officinarum」。現存的關於亞熱帶和熱帶植物的古老著作之一《南方草木狀》(約305年),使用了「諸蔗」的名稱,但是又說它亦被稱作「幹蔗」,似乎後者是一個新名稱。該名稱可能是當時由梵文中專指各類有節長莖的植物「khanda」音譯而來。

▲甘蔗

通過印度佛教教規的影響,甘蔗種植的信息約在那段時期在中國開始變得重要。大多數中國關於農業的論著和藥典都不辨別甘蔗種類,但用法不同區別了甘蔗類型。主要可以分為用於製糖的蔗和作為一種水果食用的蔗,還有僅作醫藥用途的蔗種。20世紀前的中國,為製糖而最廣泛栽培的甘蔗是「Saccharum sinense"品種的雜種,如「都蔗(duzhe)」、「白蔗(baizhe)」、「著蔗(shuzhe)」和「甘蔗」,全部是這一類甘蔗的稱呼。

一種用於生吃的被稱為「崑崙蔗(Kunlunzhe)」的紅蔗,12世紀,生長在四川的西南部。根據17世紀的文獻記載,在廣東一種特別細長、脆且多汁的蔗——稱為「雪蔗」和「扶南蔗」,認為最適合於當水果生食。也有一種深紫色,稱為「崑崙蔗」或「藥蔗」,種為藥用。這些不同地區的名稱和不同特點的描述,顯示眾多地區性的雜交品種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不同種類的甘蔗也能在產蔗的省份中找到。

▲紅皮甘蔗

首次提及甘蔗甜品的文獻出自南方,並不令人驚訝,它是來自《楚辭》中的《招魂》,公元前3世紀所作,內有:「大苦醎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公元前2世紀,甘蔗可能已名聞南方地區。馬王堆(湖南)發現的馱侯(公元前193-前186年)和他的妻子(公元前168年死)的墳墓有陶器及裝滿不同種類食品和穀物的麻袋,還有記載許多食品名稱和烹調方式的竹簡。在編號115和120竹簡上寫下了蔗糖的字樣,說明至少地方名流對它是熟悉的。

糖或甘蔗有何象徵意義呢?關於這方面,我們了解得很少。謝惠連(394-430)為江蘇兩位不知名的富人所作的《祭文》中,對墳墓失修陷落表示遺憾。《序言》中指出,古墓「明器之屬,材瓦銅漆,有數十種,多異形,不可盡識」;「水中有甘蔗節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爛壞」。甘蔗可能是供奉死者的特殊地方產品之一;它也可能作為陪葬品,因為如同在南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地方一樣,直至20世紀,甘蔗在中國南部的宗教儀式中扮演特殊的角色。

▲《說文解字》清代刻本書影

自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中國長江南部的許多地區已知道並使用甘蔗。當時的詞典,例如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約100)中,有指「甘蔗」和「蔗糖」這樣的詞語。由於甘蔗即使在中國南部地區亦無野生,故可以論定甘蔗是一種被栽培的植物。少許的汁液可通過壓榨蔗而取得。但是,從零散的記載中,是否能推斷出中國有足夠數量的甘蔗以榨取汁液,製成某種形式的甜料以供貿易呢

1世紀期間,居住在廣東的楊孚,在他的《南裔異物志》中記載:「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為飴餳-一名之曰『糖』,益復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磚 其。食之,入口消釋。時人謂之『石蜜』者也。」這種方法可能已經製成了一種蔗糖。但是,楊孚所描述的糖是產於廣東-漢代交趾最北部的管轄區,抑是產於包括越南的東京三角洲(Tokin Delta of Vietnam)在內的南方更遠的管轄區呢?蔗糖如同婆羅門僧侶和印度紡織物一樣,在南方更遙遠的國度如今日柬埔寨的扶南,更為普遍。中國的富裕階層對蔗糖的嗜好,可能是通過這些地區而來的。

▲老版三國吳主孫亮劇照

3世紀初的一段軼事說明,蔗糖是來自越南和鄰近地區的一種貢品。陳壽所撰《三國志》記述了吳侯「(孫)亮使黃門以銀碗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所獻甘蔗餳。黃門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餳中,啟言藏吏不謹」。卻發現宦官置鼠矢在糖漿中以陷害管藏者。4世紀初《南方草木狀》的記載,也加深了這樣的印象——甘蔗產品是來自印支的貢品,並注釋:「南方人認為甘蔗能解酒。」司馬相如在《樂歌》中寫道:「太尊蔗漿折朝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泰康六年(286),扶南國進貢諸蔗,每丈(一根十尺)三節。

6世紀以來,對蔗糖甜味劑的記載進一步將這種結晶化的濃縮物與糖漿的描述區分開來,成為人所共知的產品,稱為「石蜜」。「石蜜」應是一種深棕色的粗糖,因為在任何歷史文獻中都沒有提及離析原糖中的糖漿成分。大約從此開始,「砂糖」一詞為中國人所用。砂糖的字義,意味著「沙粒狀的糖」。

▲甘蔗製糖

一些學者認為,該名稱可能來自梵語「sarkara」(砂糖)的音譯,也可能來自粗糖的沙質結構和顏色。6世紀末,在中國還有一種稱作「半蜜」的甘蔗甜品(字義是「一半的蜜糖」,也可能是濃縮糖漿梵語「phanita」的音譯)。636年的《隋書》,提到「半蜜」是印度進口的一種重要貨品。然而,最普遍稱呼「蔗糖」的詞語是「糖」,這是用類似麥芽糖的詞語書寫的,這個字的寫法與指「麥芽糖」的字相似,只是將「食」字旁換成「米」字旁。然而,在很久以後的文獻中有時也刪去「米」字旁,而用同音字「唐」,以表示統治的朝代。

用多樣的詞語稱呼各種類型的蔗糖,而稱呼麥芽糖及蔗糖用的卻是相同的詞語,可見當時仍沒有甘蔗製成的標準產品。甚至晚至6世紀,即甘蔗傳入中國南方後的8個世紀,蔗糖仍非平民百姓生活的必需品。533-544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部內容最廣博的早期農業論著,仍然置甘蔗於南方外國品種之中,屬非產於中原的「五穀、果、瓜、菜、根」之內。

▲賈思勰雕像

賈思勰的活動範圍雖然以山東為主,但是在中國北部也作了相當廣泛的遊歷,他寫這本書之前,查閱了約160本書;他提供了甘蔗所有已知的稱呼,並以種種文獻重錄了關於甘蔗的簡短記載;唯一詳細的摘錄是前面提到的《南裔異物志》。賈對甜料的論述集中於製造大麥麥芽糖,包括白色大麥麥芽糖和軟麥芽糖。製造這樣的麥芽糖,如同使用麥芽糖、鹽、乾薑和陳皮而成的風乾魚肉和醬料一樣,被認為是家庭經濟的基本部分。但是,賈思勰不提菜譜中使用蔗糖,有力地說明在中國北部蔗糖仍並非作為普遍食品使用。

同樣,到了6世紀,但許多中國北方人可能仍從未品嘗過蔗糖製品。也許只有長安的朝臣能分享來自南方的貢品,有幸品嘗一些蔗糖。此時,甘蔗的種植仍是緩慢擴展,鮮有蔗糖製品的記載,到了7世紀的唐朝,甘蔗種植突然改變了。

參考資料:《南裔異物志》《齊民要術》

相關焦點

  • 印度600萬噸食糖出口補貼獲批 直接兌付給蔗農結清甘蔗收購款
    與我國在農作物方面對農戶種植收益保護相同,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之一的印度,在對甘蔗的收購方面自2009年以來每年會發布最低收購價,簡稱FRP,以保護蔗農利益。這一方面保障了其國內甘蔗的種植產量,但另一方面隨著FRP價格持續上調,也導致印度食糖出口價格高於競爭對手,對該國蔗糖出口不利。
  • 廣西糖協發布食糖行業自律公約:穩定甘蔗收購市場
    >作為我國重要的食糖生產基地,廣西製糖業以甘蔗為主原料,每年食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6成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由於國內外食糖價格差距巨大,一是進口早已突破了我國的食糖進口關稅配額,二是邊境走私猖獗。同時,由於我國小農經濟特色,國內製糖企業在收購甘蔗等原料時,又難以對甘蔗價格進行有效地壓低:一旦價格過低,就很難收到農戶的甘蔗。
  • 我國最大食糖主產區廣西部分甘蔗種植基地調研
    10月下旬,在我國最大的食糖主產區廣西2018/2019榨季即將開榨之際,期貨日報記者對當地部分種植甘蔗的農民、糖廠農務人員、製糖企業生產負責人和貿易商進行了採訪,並實地調研了部分地區甘蔗長勢與「雙高」基地的建設情況。
  • 你以為甘蔗是最甜的嗎?錯啦,它比甘蔗裡提取的食糖還要甜3萬倍
    最近甘蔗上市啦,許多水果攤上都出現了甘蔗的身影。之前課本上的介紹是,甘蔗和甜菜都是提取白糖的主要植物,而甜菜的甜度稍遜於甘蔗。小編因此一度以為甘蔗是最甜的植物,直到最近小編讀了一篇文章,發現一種植物,其中提取的物質能比食糖高出三萬倍,被稱為世界上最甜的物質。它就是,西非竹芋。西非竹芋,為芭蕉目竹芋屬下的草本植物。
  • 印度:政府要求糖廠將過剩甘蔗和食糖用來生產乙醇
    生意社05月15日訊   由於產糖量過剩和市場需求下降,印度國內糖價下跌,這導致拖欠該國農民的蔗款不斷增加,因此該國政府已要求糖廠將過剩甘蔗和食糖用於生產乙醇。    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表示,過剩產量壓低了食糖出廠價格,從而對食糖銷售和現金流產生不利影響,且導致欠款累積。
  • 印度確定食糖出口補貼600萬噸 今年廣西的甘蔗價格難漲了
    預計,這一決定將會對全球食糖價格構成衝擊,進而影響我國廣西、雲南的甘蔗收購價格。我們從1-10月的海關數據來看,我國食糖進口單價僅為2260元/噸(僅為採購價格,不含其它稅費),此外,糖漿進口今年也是暴增。
  • 廣西甘蔗產區生長情況調研報告
    我們先後走訪了柳州、來賓、南寧、崇左地區的5家糖廠及其轄區雙高基地,對白糖上遊甘蔗種植業現狀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中途實地監測了多片甘蔗的株高、錘度等指標,大伙兒也切身啃食了幾節甘蔗,對於今年甘蔗單產、當前糖分積累、成熟度有個大致了解。幾天相處下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朋友互相之間多了些了解、也增進了感情。以下是基於這些天的所見所聞筆者做的一個簡單總結,分享與各位讀者,望能給各位帶來些許益處。
  • 做飲料、做藥品、還是做飯「佐料」,唐朝「甘蔗製糖」何以盛行
    唐朝人將蔗糖放進用藥之中,為唐朝的醫藥事業作出卓越貢獻其次就是將甘蔗運用到醫藥當中,作為重要的醫學藥物而存在,其實甘蔗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多作用。像在唐朝時期的《新修本草》當中就有提到甘蔗可以很好的補脾胃,同時也能夠緩解脹痛或者說胃寒的情況,對人們的身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有其他的醫學作品,像《食療本草》《千金要方》以及《外臺秘藥要》當中都提到了甘蔗可以運用到人們身體的修復過程當中,對人的五臟六脾起到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千金要方》當中提到蔗糖對於眼睛食欲不振,以及傷寒等情況,都有著很好的治癒作用。
  • 坦尚尼亞食糖供不應求
    隨著人口增多及經濟不斷增長,坦尚尼亞人均食糖消費量不斷增加,但是近年來該國的甘蔗產量下降,使其食糖供不應求,每年須花費巨資進口大量食糖。 隨著人口增多及經濟不斷增長,坦尚尼亞人均食糖消費量不斷增加,但是近年來該國的甘蔗產量下降,使其食糖供不應求,每年須花費巨資進口大量食糖。
  • 強颱風「山竹」繞行甘蔗主產區 難改糖市過剩格局
    據悉,當前廣西與湛江的甘蔗株高已經超過2米,颱風帶來的大量降雨和大風或使得颱風經過的蔗區甘蔗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甘蔗容易出現倒伏,甚至折莖,這會影響後期甘蔗產量及出糖率。與此同時,由於強颱風影響主產區甘蔗產量的消息,9月17日,A股白糖概念股早盤走強,南寧糖業早盤漲超9%,甚至出現直接漲停走勢,之後漲停打開,尾盤收漲5.56%。
  • 廣西降雨有利於甘蔗生長新榨季單產預期較樂觀
    5月以來,國內外糖市熱點不斷出現,鄭糖期價波動有所加大。不過,全球糖市供應格局由短缺轉向過剩以及國內糖市供應較為充足,已成為市場共識。近期,我國食糖主產區廣西出現連續降雨天氣,有利於新季甘蔗生長,再加上進口糖漿等的衝擊,分析人士認為,國內糖價要走出觸底反彈行情還需等待一段時間。
  • 可可、咖啡、食糖等軟性商品價格同步反彈
    棉花和食糖期貨近幾個月也大幅上漲,自5月1日以來分別上漲了11%和20%。這標誌著軟性商品價格走勢出現逆轉,此前,在全球企業紛紛停業、地區實施封鎖措施後,許多軟性商品價格大幅下挫。3月份,可可期貨價格大跌17%,棉花價格下滑18%,食糖價格重挫27%。咖啡價格在3月底曾短暫飆升,但在3月1日至5月底之間累計大跌15%。
  • 中國2000年的行政區劃演變:來看看你的故鄉在古代屬於哪個地區
    在中國,對地方實行了嚴格的行政區劃管理要從秦朝建立才開始。在先秦時期,夏商周對地方推行了分封制,屬於一種鎮守模式的控制。秦朝之後,全國設置郡縣,「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將地方牢牢控制於中央。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演變,可以分為郡縣時代、道路時代和行省時代。一,郡縣時代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併的地區設立郡、縣,成為了郡縣制的起源。
  • 藝瓷:死磕國際低糖價 印度補貼國內食糖企業出口
    最近,國際白糖價格一直在下跌,這導致國內食糖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家面臨較大的壓力,比如我國,比如印度。以我國為例,為保障廣大蔗農的利益,目前我國甘蔗收購價格約為500元/噸,這直接導致我國白糖的出廠價格達到5300-5400元/噸的高位,比國際價格直接抬高了一倍以上。
  • 糖業:增加酒精產量 穩定食糖產銷
    統籌做好糖業疫情防控和穩定食糖生產工作,對履行產業脫貧攻堅和保障食糖基本供給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為此,中國糖業協會向全行業倡議:在糖料春耕春種、甘蔗砍運、製糖生產、食糖經銷等各個環節做好疫情監測、排查和防控工作,與全國人民一道,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颱風暴雨令海南省甘蔗幾乎全部倒伏
    據云南糖網10月9日援引海南省糖業協會數據報導,第17號強颱風「納沙」和19號強熱帶風暴「尼格」9月底10月初先後襲擊海南,給當地帶來強降雨,全省各地的甘蔗幾乎全部受災倒伏。 第一財訊:據云南糖網10月9日援引海南省糖業協會數據報導,第17號強颱風「納沙」和19號強熱帶風暴「尼格」9月底10月初先後襲擊海南,給當地帶來強降雨,全省各地的甘蔗幾乎全部受災倒伏。
  • 甘蔗種植方法和技術
    在第六屆糖業經濟30人高峰論壇上分析了當前食糖市場的形勢,目前虧損現象嚴重,製糖成本高,導致蔗農的收入低下。所以提高甘蔗產量,降低種植栽培成本是非常必要的。1我國甘蔗的種植現狀甘蔗是我國製糖的主要原料之一,生活中的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的糖分都來自甘蔗。甘蔗同時也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
  • 廣西雲南今年甘蔗價格難走高 印度巴西即將拉開食糖出口爭奪戰
    政府一直在徵求製糖業的意見,希望糖廠甘蔗欠款不要延遲支付給蔗農。這表明,近階段在國際白糖銷售市場,將會有數百萬噸左右的低價印度食糖加入競爭之中,這也將是印度連續第三年通過出口補貼,通過漲幅補貼刺激食糖出口、減少過剩庫存、支撐糖價。
  •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個民族?它們是如何演變的?現分布在何處?
    ,它們是如何形成與演變的,現在分布於何處。鮮卑人的政權疆域圖3、契丹族,鮮卑族的柔然部被突厥人擊敗以後分成了兩部,逃到遼河上遊的一部就是契丹人的祖先,它們興起於中國東北地區,唐朝初期契丹族歸松漠都督府管理,唐朝衰落後契丹族又投靠了突厥汗國
  • 甘蔗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糖市供需格局悄然生變?
    印度食糖生產成本高企,需要補貼才能出口。2019/2020年度,印度政府設定了600萬噸的出口目標,並提供10448盧比/噸的出口補貼,之後又將出口期限延長3個月,至12月。2020/2021年度,印度食糖出口可能達到創紀錄的570萬噸。根據WTO的《農業協定》,印度可以在2023年之前對食糖運輸、銷售、處理和加工方面提供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