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要求糖廠將過剩甘蔗和食糖用來生產乙醇

2020-12-23 生意社

生意社05月15日訊

  由於產糖量過剩和市場需求下降,印度國內糖價下跌,這導致拖欠該國農民的蔗款不斷增加,因此該國政府已要求糖廠將過剩甘蔗和食糖用於生產乙醇。  

  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表示,過剩產量壓低了食糖出廠價格,從而對食糖銷售和現金流產生不利影響,且導致欠款累積。  

  據了解,為了鼓勵糖廠將甘蔗用於生產乙醇,約1860億盧比(1美元= INR74.67)的軟貸款通過銀行提供給362家相關生產商,其中包括349家糖廠和13家以生產糖蜜為主的獨立廠商。為提高和擴大乙醇生產力,印度政府將提供404.5億盧比的利息補貼,為期5年。

  在349家已得到印度食品和公共分配部原則上批准的糖廠中,截至目前只有166家向銀行提交了申請。  

  印度糖廠協會(ISMA)總幹事Abinash Verma表示,現有旨在提高乙醇產量的框架未能達到預期結果。糖廠、石油銷售公司(OMCs)和商業銀行的三個利益相關者應該達成一個三方協議,從而充分利用政策和鼓勵措施來提高乙醇產量。  

  在2020年3月印度開始實施封鎖措施前,ISMA已經在非正式會議期間向有關官員提出了這個想法。  

  生產乙醇是製糖業的發展方向,所有糖廠都應該利用貸款來提高乙醇生產能力,從而將過剩的甘蔗轉化為乙醇。  

  在印度實施封鎖措施後,由於該國國內燃料銷售量驟降,導致該國煉油廠不得不面對包括北方邦在內的部分地區石油銷售公司低乙醇產量的挑戰。

  (文章來源:沐甜科技)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印度莫迪政府將不會延長食糖出口補貼至2020/21榨季
    原標題:印度莫迪政府將不會延長食糖出口補貼至2020/21榨季   據印度國內媒體報導,作為全球第二大食糖生產國,印度在過去兩年中採取了食糖出口補貼政策,以減少過剩的食糖庫存
  • 廣西雲南今年甘蔗價格難走高 印度巴西即將拉開食糖出口爭奪戰
    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再次考慮2020-2021年度為糖廠出口600萬噸糖提供補貼,但補貼金額尚未達成一致。政府一直在徵求製糖業的意見,希望糖廠甘蔗欠款不要延遲支付給蔗農。這表明,近階段在國際白糖銷售市場,將會有數百萬噸左右的低價印度食糖加入競爭之中,這也將是印度連續第三年通過出口補貼,通過漲幅補貼刺激食糖出口、減少過剩庫存、支撐糖價。在2019/20年度,印度每噸10448盧比(約合142美元)的出口補貼幫助印度糖廠出口了570萬噸食糖,創印度食糖出口新高。
  • 印度600萬噸食糖出口補貼獲批 直接兌付給蔗農結清甘蔗收購款
    上周,印度終於對該國的食糖出口補貼做出最終決定。據悉,印度內閣批准了對600萬噸食糖出口提供350億盧比的補貼,這些補貼將直接兌付給農民(蔗農),以幫助糖廠結清前期對農戶的甘蔗收購款。與我國在農作物方面對農戶種植收益保護相同,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之一的印度,在對甘蔗的收購方面自2009年以來每年會發布最低收購價,簡稱FRP,以保護蔗農利益。這一方面保障了其國內甘蔗的種植產量,但另一方面隨著FRP價格持續上調,也導致印度食糖出口價格高於競爭對手,對該國蔗糖出口不利。
  • 印度確定食糖出口補貼600萬噸 今年廣西的甘蔗價格難漲了
    預計,這一決定將會對全球食糖價格構成衝擊,進而影響我國廣西、雲南的甘蔗收購價格。我們從1-10月的海關數據來看,我國食糖進口單價僅為2260元/噸(僅為採購價格,不含其它稅費),此外,糖漿進口今年也是暴增。
  • 甘蔗種植面積大幅下降 糖市供需格局悄然生變?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 王陽 印度、泰國為全球食糖產量第一、第三大國,但受乾旱天氣和疫情影響,甘蔗種植面積大幅下降,預計2019/2020年度食糖產量分別同比下降22%和28%。與之對應,由於歐盟與俄羅斯甜菜糖減產,將2020/2021年度全球食糖產量下調280萬噸,至18070萬噸。基於上述數據,將全球食糖市場供應缺口從9月底的168萬噸上調至303萬噸。西南季風帶來了充足的降雨,加之甘蔗收購價提高,2020/2021年度印度食糖產量預計大幅增加。
  • 糖市迎來轉機:巴西四分之一糖廠或於年底前關閉
    在疫情衝擊下,巴西部分糖廠已經沒有資金來償還短期債務。據諮詢公司Datagro表示,糖廠關閉是受消費及油價下降衝擊影響造成的。巴西甘蔗行業協會(Unica)主管antonio de Padua Rodrigues表示,巴西食糖和乙醇行業正等待政府確定對糖廠實施的援助計劃,以應對疫情爆發造成的危機。
  • 政策主導市場 糖價震蕩尋底後將走強
    原油價格下跌,會導致作為汽油的替代品的乙醇價格受累下滑,乙醇生產利潤跌至原糖生產利潤之下,使得巴西糖廠用於生產原糖和乙醇的甘蔗比例發生改變,2月份離20/21榨季巴西的食糖生產工作開展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但市場預期新年度巴西將大幅度上調製糖比,製糖比可能會回到17/18榨季47%的水平,基於甘蔗產量持平或略增的預估,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的食糖生產量可能同比增加
  • 印度將重啟600萬噸糖出口補貼計劃
    生意社11月11日訊   印度將重啟一項食糖出口補貼提案,通過激勵措施鼓勵糖廠在2020/21年度繼續出口600萬噸食糖,這將是印度連續第三年通過出口補貼,通過漲幅補貼刺激食糖出口、減少過剩庫存、支撐糖價。
  • 印度或於12月16日宣布食糖出口補貼計劃
    ,印度食品部已經發布內閣通知,將在2020-21年度(10月- 9月)為出口多達600萬噸食糖提供每公斤6盧比的補貼。印度內閣可能會在12月16日批准約350億盧比的食糖出口激勵計劃。  12月11日當天,印度食品和財政部的官員開會討論了食糖出口補貼問題。為了獲得財政部的批准,印度食品部已將糖出口補貼削減了三分之一以上,降至每公斤6.0盧比。  在截至9月份的上一榨季中,中央政府同意對出口糖提供每公斤10.45盧比的補貼,出口糖的總規模可達600萬噸。
  • 印度:19/20榨季產糖量預估小幅上調50萬噸
    沐甜25日訊,印度糖廠協會ISMA周二表示,將印度2019/20榨季產糖量預估上調2%,至2650萬噸,雖然仍較上榨季大幅下降,但足以滿足該國國內需求量。此外,一位印度食品部高級官員曾在周一表示,預計印度2019/20榨季產糖量或為2700萬噸。去年11月份,ISMA曾預估印度2019/20榨季產糖量為2600萬噸,遠低於2018/19榨季的3316萬噸。
  • 印度糖企拿補貼出口 國內拼命進口廉價糖漿避稅:說好的責任呢
    目前我國對食糖進口實施的是關稅配額管理,每年的進口配額數量為194.5萬噸,配額內的食糖進口關稅為15%,配額外則是50%關稅。按此計算,即假設進口白糖價格是1元,配額內的完稅成本則為1.15元,如果沒有配額,成本則會達到1.5元,中間有0.35元的價差。如果沒有關稅配額管理,則進口成本就是1元,所以,這種措施對於國內食糖、甘蔗價格的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廣西甘蔗收購價格公布糖廠陸續開榨 雲南糖廠獎勵緬甸甘蔗種植
    隨著新季甘蔗陸續收穫,雲南、廣西的糖廠新季壓榨工作陸續展開,甘蔗市場收購價格也逐漸給出。據來自專業機構糖網的消息顯示,目前廣西2020/2021年榨季已有16家糖廠開榨,約佔開榨糖廠總數的五分之一,開榨產能已超日處理蔗13萬噸。
  • 中國糖廠甘蔗渣發電解「電荒」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估計,2011年冬季到2012年春季,全國供電缺口仍將維持在3000萬到4000萬千瓦之間。  在煤電傳統能源供給日漸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許多中國企業開始轉向新能源。而對糖廠來說,將甘蔗渣作為生物質原料,則是通向能源結構轉型的捷徑。  「蔗渣如果賣作紙漿原料的話,不過300塊一噸。
  • 坦尚尼亞食糖供不應求
    隨著人口增多及經濟不斷增長,坦尚尼亞人均食糖消費量不斷增加,但是近年來該國的甘蔗產量下降,使其食糖供不應求,每年須花費巨資進口大量食糖。 雨果網從坦尚尼亞《每日經濟新聞》日前的報導中獲悉,坦尚尼亞儘管已經在不斷提高食糖產量,但每年仍須花費1.32億美元進口22萬噸糖,以彌補食糖供應不足的缺口。 報導稱,該國食糖供不應求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缺乏食糖投資方面的明確規定,以及缺乏對進口食糖的審查;一方面則是缺少灌溉設施,使其甘蔗產能處於東非最低水平。
  • 「中國糖都」廣西崇左糖廠:甘蔗渣發電解「電荒」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估計,2011年冬季到2012年春季,全國供電缺口仍將維持在3000萬到4000萬千瓦之間。 在煤電傳統能源供給日漸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許多中國企業開始轉向新能源。而對糖廠來說,將甘蔗渣作為生物質原料,則是通向能源結構轉型的捷徑。 「蔗渣如果賣作紙漿原料的話,不過300塊一噸。
  • 保護西南千萬蔗農種植收益 明年我國將對糖漿進口加徵關稅
    因此,在現代社會,食糖和糧棉油鹽一樣,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目前,我國的食糖供應依據原料來源主要分蔗糖和甜菜糖,其中蔗糖佔我國國產食糖產量的90%左右,原料來源主要來自廣西、雲南生產的大量甘蔗。但這種利用規則漏洞的做法,再給企業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卻也給國內的糖廠經營和整個西南地區的甘蔗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加上本身的進口食糖衝擊,以及在健康飲食下居民消費對白糖需求的動能不強等,最終導致採購國產甘蔗為主的糖廠市場競爭力逐漸減弱,無力提價收購國產甘蔗,蔗農種植收益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