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臺商區角美鎮:建文化一條街 打造美麗埔尾
埔尾村,位於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南部,它南隔九龍江北港,與紫泥鎮新洋等村相望,北靠龍爪、文峰山,是一座有著1500年歷史的古村。 ▲菊花石 ▲鯉魚橋下的鯉魚石 ◆媽祖廟 近來,埔尾村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漳州臺商區黨工委管委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的總體部署,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富美鄉村。
-
【風行漳州】漳州角美矗立著10座老牌坊,可圈可點!
在古時連接漳泉之間的必經之路和重要節點角美境域,如今還矗立著10座老牌坊,其中明代的4座,清代的5座,民國的1座。當中屬於功名坊的有2座,百歲坊1座,節孝坊7座。角美牌坊年代最早的是建於1502年的埔尾林魁「進士」坊,年代最晚的是建於1922年的遼東「志潔行芳」坊,這兩座牌坊同時也是漳州已知現存牌坊中年代最早和最晚的牌坊。
-
說說角美的前世今生,請叫我「石角東」
,其範圍包括今日的龍江、龍田、田裡、鋪透、洪岱、福井、蒼坂、上房、內丁、石厝、東山、沙坂、楊厝、埔尾、蔡店、石美、埭頭、南門、西邊等村。福井社,至今未更名,一說是楊厝村過井社;白石社,主要為埔尾,早期範圍更廣,如丁厝丁氏也稱白石丁氏;沙坂社亦未更名,以其陳氏開基祖來自海滄沙坂(今後井)而沿用原鄉名;四望山社為東山,登上東山村內的龜山,可一覽角美四面無遺,故而此山被稱為四望山;烏嶼社即壺嶼,涵蓋整個西邊村,其本是河口島嶼,後來雅化為壺嶼,元代修建的壺嶼橋為龍同兩縣的界橋;石尾東、西、北、中等四社即今石尾村東門
-
藏在福州的「千年古村」,保留著原始風貌,曾是宋帝行宮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巨大發展,國內也出現了很多人氣觀光景點,時代的潮流也在不斷發展,很多人想去古鎮或古村旅行,您可以一邊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一邊體驗濃厚的歷史文化,品嘗當地特色的美食。我們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景點,例如,古老的村落就在相對偏僻的深山裡,或者在秘密的地方,所以,遊客很難找到,近年來,蘇州旅遊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被遊客發現,作為觀光景點也設置了,今天介紹一下藏在福州境內的千年古物,是村子。
-
福建龍海六百多年歷史古村,被稱閩南第一村
龍海埭美古村,位於漳州境內,有600多年歷史。這是閩系紅磚建築文化的傑出代表,屋頂多為硬山式弧形燕尾脊,紅瓦,石砌牆,從頭到尾看起來異常整齊,像世外桃源一般,保留了十分濃厚的閩南風情。聞埭美村是龍海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建築群。
-
漳州角美鎮埔尾村志願者林小容:防控疫情 志願同行
在埔尾村的路口,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一會兒登記入村人員信息,測體溫;一會兒勸導和幫助一些年老的村民佩戴口罩……別人忙的時候她忙著,別人休息的時候她還在忙。一起值班的村幹部總笑著說,在她身上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志願者」,什麼是「奉獻和愛」。這名志願者就是埔尾村黨支部一名普通卻又不凡的鄉村黨員林小容。
-
古村行記|泰順嶺北冬意濃,村尾五古正當紅
藍天白雲間,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位於泰順嶺北的村尾古村,是嶺北的中心村,憑藉原汁原味的古村風貌和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先後被評選為 「溫州市十大最美村莊」、「浙江省美麗鄉村」和首屆「浙江最美村莊」等稱號。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夏有青山翠竹,秋有梯田相襯,冬有紅葉渲染,白雪飄落,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
永泰大眾詩社 埔埕釆風行
埔埕村歷史上有九個姓氏家族在此繁衍,至今有名稱的古民居33座,7座祠堂,村中還有長街、蓮塘,大樟溪環穿整個村莊,溪邊有新建龍津大道。↑圖為永泰詩詞協會會員、永泰大眾詩社社長、民間民俗專家——張建設先生在採風過程中的圖片埔埕採風印象文/張建設寺多唐宋姓多明,潭井千年真太平。傍浦其居皆妙構,迷宮之巷豈虛名?
-
角美的前世今生|從廈門西,到漳州東
在過去,角美人過臺灣、下南洋有如家常,或留或回,最終造就了三個角美,一個在原鄉,一個在海峽彼岸的臺灣,一個在國門之外的南洋,三種角美人締造了今日豐富多彩的角美原鄉文化。值得慶幸的是,角美在保存原鄉記憶方面有著先天的民眾和物質基礎,許多聯繫著臺灣同胞和海外華人的紐帶至今仍廣布於角美的各個角落。
-
徐聞這個村有3口千年古井,可惜多數古蹟建築在匪亂時期被破壞!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黃姓由福州福清縣遷此成村,村前有一大池塘得名黃塘」。黃塘村「古井」由譜系和《廣東省地名志》我們可以得知,黃塘村黃氏移民雷州半島的歷史已逾千年之久。任滿後黃守政攜帶三個兒子北歸,途經廣東省雷州府海康縣今南興上洋東園村時見此地風光秀麗,黃守政遂攜眷在此地定居。紹興年間,黃守政的第三個兒子黃堂再帶其妻兒遷居今下洋鎮黃塘村開基始居,據說當時黃堂因建村時原地有一口碩大、池水非常豐盈的池塘而將其命名為「黃塘」。所以日後這條村就被人稱為「黃塘村」了。
-
探村寧波鄞州 | 走馬塘古村,四明古郡文獻之邦,中國進士第一村
浙江寧波,走馬塘古村,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在一個荷葉蓮蓮的夏日,我一個人在走馬塘古村裡轉悠了八個小時,細細地走遍了走馬塘村的角角落落。走馬塘村口有三卷聖旨模樣的巨大書卷雕塑,上面寫滿了古村歷代的進士名,自宋元明清直至民國近千年的歷史中,共走出76名進士,其中北宋6人,南宋54人,元10人,明6人:一世陳矜,開寶四年進士、二世陳軒,太平興國八年進士、三世陳謐,嘉祐八年進士、四世陳秉,重禾元年進士、陳禾,元符三年進士、五世陳曙,紹興元和三年進士……還出過152名官吏,其中有4位尚書,陳氏家族的顯赫和榮耀足以讓走馬塘的後人驕傲
-
揭陽埔尾黃氏家廟居然是明代大書法家題贈,名副其實的進士之鄉
空港區地都鎮埔尾社區位於桑浦山西南部將軍峰山下,村內水網交錯,山水相依,歷代人才輩出,是名副其實的「進士之鄉」。帶你一同探訪埔尾的人文史跡和鄉風文明。埔尾社區主體民居聚落位於國道206線西南側。走進古村,只見橋水相依,波光粼粼,池邊綠樹婆娑,屋舍掩映,捕魚人搖著簡陋的漁筏忙著捕撈。悠閒自在的鄉村景致,讓人不由得駐足流連。就在池塘的邊上,有一座老屋,村民們說,這就是他們祖上落籍時的創居地。埔尾社區居民 黃延忠:這個就是東齋廳,東齋公廳就是上鄉祭祖在這裡進行,下鄉就有暮齋廳,是兄弟兩人。
-
千年古村:孫營
幾千年來,該廟因樹而神,樹因廟而奇,引得豫東、蘇西、魯南、皖北方圓數百裡信眾朝拜供奉,香火旺盛,千年不絕。黃帝廟在東漢、魏晉、隋唐等時期均有增建修繕,後毀於元末戰火。據孫營村老人記憶,上世紀五十年代,白果樹下仍殘存三間破廟,廟前立有一高約五尺古鐘,鐘上銘文「大唐貞觀」云云,後於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期間慘遭熔化。今存遺址為鹿邑縣文物保護單位。2.淮海戰役村民踴躍支前。
-
奉化,寧海,象山…寧波這幾個古村要火!上了省級榜單!有你的家鄉嗎?
根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30萬元到50萬元左右的補助。讓我們走進本批次的三個寧波重點村落,感受古村的質樸魅力。
-
廣州大學城這條繁華的古村千年前曾是御花園!
廣州大學城這條繁華的古村千年前曾是御花園!小谷圍有5座墓葬群,從東漢到明、清都有,堪稱廣東墓葬博物館。小谷圍島的文明史始自千年以前的南漢王朝,五代十國時是建都廣州的南漢國皇室的後花園、狩獵場和皇家陵園,至今島上仍留存下來了兩座帝陵以及不同時期的墓葬群。位於廣州大學城的南漢二陵(包括德陵和康陵)於2003-2004年發掘,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埔埕賦|永陽龍津裡拾錦
於斯谷間平原稱埔,厝前空地曰埕。東抵畲尾墘嶼,西襟鳳厝長潭。人勤眾果盛,地古諸族昌。衢巷棟宇之鱗次,蕃衍自兩宋,興茂歷明清,宏規於新世紀。園舍隔兩岸,政務劃三村13,實一也。中街懸蛛網,巷陌幽深;溝渠串菱花14,田塘星羅。古厝15民居遍布:耕心樹德、燕貽餘蔭,魁學懷遠、吉德雙星。俯仰石鼓金匾16,流連木屏素雕,堪以永懷。民國樓堡林立17:鍾官梅鶴、養晦龍津,朝陽東升,慶福泰興。
-
寧波象山港畔有一座千年古村,曾走出一大批專家名士
馬頭村歷來耕讀傳家,重視文武教育,民風淳樸,歷代多有賢者名士,中國第一家西醫眼科醫院創始人陳滋等30多位教授級專家祖籍馬頭村。 據《「鵁鶄」陳氏宗譜》記載,南宋後期社會動亂,陳氏祖先舉家由縣內剡源鄉遷徙避亂而來,在馬頭村歷經千年繁衍生息,遂成大村落。
-
廈門千年古村,是怎樣由「空殼村」變成「美麗鄉村」的?
這個位於福建省東南一角的小小村落,自北宋建村至今已近千年,背山臨海、物產豐饒。文化底蘊厚重,「祖孫五代三尚書」「一村二十四進士」的佳話至今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耕讀傳承已近千年的「閩南進士名村」,卻在城市化浪潮的衝擊下一度落寞:村民們更嚮往體面富足的城市生活,紛紛放下農具,離鄉外出打工。
-
詩詞:古村新房公路旁,老漢詩興狂。福字年尾重妝,對聯歲末換裝
日暖赫曦溫,村叟雲吞煙吐。家富,家富。喜樂謳歌丹府。如夢令.門福(詞林正韻)文/安富新冠冬來尤毒,不可粗心無局。兒報復工情,老爸臉祥青竹。門福,門福,煙罩抗歌三曲。渲春葉繁圖配詞:《朝中措~老漢思今憶往昔》古村新房公路旁,老漢詩興狂。福字年尾重妝,對聯歲末換裝。靜坐掂量,翻宋復唐,湊聯一雙。「孩泣野菜糟糠,叟涕朱門鋼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