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的三首經典之作,比喻和誇張生動形象,更充滿了豪邁氣概

2020-12-10 品詩賞詞

閱讀一首優秀的詩篇,總讓人心潮起伏。詩歌是一種文學藝術的載體,不僅記載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更是作者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高度濃縮。

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複雜情感,一般都會採用比較委婉的手法,比如擬人、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段,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下面介紹偉人的三首經典之作,比喻和誇張生動形象,更充滿了豪邁氣概。

十六字令三首(其一)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這三首小令作於1934-1935年的長徵途中,當時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途經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甘肅等省,翻越了五嶺山的越城嶺,雲貴高原的苗嶺、婁山,以及夾金山、夢筆山、岷山、六盤山等大小無數座高山峻岭,所戰勝的敵人、克服的困難,也無法計算。這三首小令字面上寫的是山,實際上是在寫紅軍的長徵和長徵中的紅軍。

詩人用「快馬加鞭」四字,彰顯出一往無前、又勢如破竹的氣概。在英雄的紅軍看來,沒有什麼不可克服的困難,也沒有任何障礙可以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而當戰士們度過了重重危機,翻越了層層高山,回首曾經走過的路,自己也感到驚詫。

看,多麼險峻高大的山峰,離天只有三尺三,幾乎連鳥兒都難以飛越,可是廣大的指戰員卻毫不氣餒,一鼓作氣地徵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一個「驚」字,傳達出驚喜和自豪的情感、以及勇敢向前的革命氣概!

十六字令三首(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這首詩開篇運用比喻手法,詩人把高山比作大海,遠遠望去,崇山峻岭、逶迤起伏,山中雲霧騰騰、松濤陣陣,仿佛狂風捲起巨浪,給人一種倒海翻江的氣勢。

作者連續使用「倒、翻、卷」三個動詞,描繪出千山萬壑、深山幽谷中,變幻不定的壯觀景象,可謂想像豐富、用筆靈動,真是疊峰如積浪、連山若波濤。

接下來詩人又再次使用比喻,那呼嘯的巨浪不斷地翻滾著向前奔湧,好像急速上漲的潮水,更如千軍萬馬在酣戰。詩人用一個「急」字、和一個「酣」字,淋漓盡致地抒寫出群山巍峨的雄偉氣勢,如聯翩萬馬來無數,更表達出革命者的英姿勃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十六字令三首(其三)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這首詩又換了一個角度描寫,作者採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展現出山之峻峭。它仿佛一把鋒利的寶劍,毫不費力地就刺破蒼天,但鋒刃卻完好無損。唐代詩人柳宗元曾有詩句,海畔尖山似劍鋩,也描繪了尖山的高聳突出,卻沒有這首詩如此豪邁。

而最後兩句更顯氣勢磅礴,被刺破的青天仿佛就要掉下來,幸虧這些山像一根根堅挺的柱子,牢固地支撐起天空,使之不致墜落。

古代傳說,天地之間有八根柱子,支撐著青天。而詩人則用此比喻英勇的紅軍指戰員們作風勇猛、意志堅強,從來不畏懼任何反動派。

縱覽偉人的這三首小詩,既顯得氣勢磅礴,又感覺遊刃有餘。作者分別從山的高聳、起伏以及險峻三個角度去描寫,彼此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詩人更是賦予山以象徵意義,其所向披靡、迎難而上,正是勇敢的紅軍戰士以及其領導者的人格化身。他們正是民族的脊梁、國家的棟梁,也是老百姓的穩固靠山。

相關焦點

  • 大雪紛飛,欣賞偉人一首寫雪的詩詞
    其中岑參寫雪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確切,極其形象生動。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也極其誇張之能事。但是岑參的詩好是好,可惜涉及面太窄,他只是寫西域,寫戍邊的將士,重點僅僅是寫一個對歸京使臣武判官的送別而已。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北宋的晏殊和晏幾道父子也是洪都人,還有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也曾多次在此辦學講座。如今這裡又翻開了新的篇章,當年無數熱血青年、和工農子弟一起登上井岡山,為了革命前途不惜一切,終於有了美好的新中國。詩人想起這些往事,雖然有些感慨,但更覺得開懷。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
  • 小學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
    敘述本體的事物須用比喻來肯定和闡明。這種情況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第五種】美化或醜化本體。前者(例1、例2是歌頌本體,後者(例3、4)則是貶低、鄙視本體。例如:例1:狗像忠實的朋友。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例3:夏日炎炎如地獄之火。
  • 小學語文修辭彙總: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
    修辭手法,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牛老師就分享其中四種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1、定義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 艾青談文學創作,這首詩篇幅短小,比喻生動,更充滿哲理
    還有一位詩人也熱愛大海,更對珠貝深有感觸,下面介紹的是艾青談文學創作,這首詩篇幅短小,比喻生動,更充滿哲理。艾青認為世界風雲變幻,而詩人卻必須善於從社會生活中捕捉靈感,同時還要忠於自己的感受,詩歌作品更要發自內心。艾青認為詩歌中的想像是生活經驗的複合,於是就產生了比喻。而比喻的目的,是經驗與經驗的互相印證。比喻手法的恰當運用,其實也是提高詩歌形象和含蓄的有效手段。
  • 古代漢語修辭:比喻的誇張
    古代漢語修辭:比喻的誇張用比喻來顯示誇張,這種方法在古代作品中也比較常見。誇張的比喻,不外兩種:一種是說「甲象乙」,或「甲是乙」,而「乙」與「甲」又是有很大差別的,這就帶上了誇張的色彩。另一種是說「甲比乙更……」,這樣說,誇張的色彩就更濃了。
  • 小學五年級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
    修辭手法,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陳老師就講一講其中四種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1、定義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 小學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的作用與用法
    敘述本體的事物須用比喻來肯定和闡明。這種情況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來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第五種】美化或醜化本體。前者(例1、例2是歌頌本體,後者(例3、4)則是貶低、鄙視本體。例如:例1:狗像忠實的朋友。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例3:夏日炎炎如地獄之火。
  • 語文老師總結小學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
    修辭手法,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牛老師就分享其中四種最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1、定義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 名師講語文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和誇張手法很詳細.
    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2、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 黨群關係形象比喻的
    在我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黨群關係的形象比喻。比如,魚水關係、血肉關係、舟水關係、主人與公僕的關係、父母與兒女的關係、土地與種子的關係、先生與學生的關係,等等。這些比喻貼切自然、通俗易懂、渾然一體,不僅揭示了黨的群眾路線發展的歷史軌跡,更是對黨的群眾路線時代內涵的深刻解讀和科學詮釋。
  •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句遺言,感受下偉人的英雄氣概和高瞻遠矚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欽佩,一起回首這些勇士們的臨終之詞,一起走進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句經典遺言,一起感受一代偉人的英雄氣概與高瞻遠矚。年邁的李鴻章恪職盡守,鞠躬盡瘁,帶病與洋人鬥智鬥勇,無奈周旋之餘代表大清與11國籤訂了《辛丑條約》。或是他感受到自己的大限將至,在臨終不久前作了首《絕命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裡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熄,諸君莫作等閒看。」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講解:比喻、擬人、排比、借代、誇張
    2、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3、構成條件——注意事項構成比喻的關鍵:①甲(本體)和乙(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
  • 這兩種方法,讓孩子學會比喻和擬人修辭,作文語言會精彩生動起來
    《感像作文365天訓練》專欄是我線下教授孩子作文十多年的精華總結,我從作文方法入手,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為主,讓孩子的思路更開闊,靈感更豐富,堅持每天一練,實現語文高分。總共365期,內容特別豐富!限時優惠中,後續會逐步恢復原價,立即點擊底部專欄名片購買!
  • 語文學習,讓語言形象生動的必殺器,如何把比喻用好
    談談比喻的重要性,以及比喻如何用。為什麼有的人說話活靈活現,有人語言乾癟無味?為什麼有人講道理生動貼切,有人卻給人囉裡囉嗦婆婆媽媽的感覺?其中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是很大的原因,是差在會不會運用比喻上。比喻是重要的有了比喻就有了對比,所講的內容就有了依託,那種懸在半空不著邊際的感覺,就變得可以把握了。人都是對具體可感的事物,才有感覺的。比喻的作用就是強化了事物的具體和感性。比喻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 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讓人過目難忘
    更有人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僅笑對人生,而且成為後世效仿的楷模。南宋的陸遊、清末的秋瑾,都願為了民族大義,而不惜捨身報國。越是在民族危難時刻,越是可以顯現出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內涵。下面介紹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更令人過目難忘。
  • 北宋文豪用鴻雁比喻作詩,充滿哲理,成語「雪泥鴻爪」出自此詩
    人生如過客匆匆,潮起潮落,歡樂和痛苦,相聚和離別始終伴隨著。大文豪蘇軾對人生的感悟,有著更深層的理解。在他的《定風波》中一句「一衰煙雨任平生」中,就能看出蘇軾對人生豁達的態度。今天我們要欣賞蘇軾的另一首詩,以鴻雁作比喻,詩的立意新穎,僅首聯就禪意十足,充滿了哲理,讓人感慨無限。
  • 如何說話要做到生動形象
    所以,說話要說得生動、說得形象,這樣,別人不但能聽得明白,還會樂於與你交往。什麼是生動?字典裡是這樣說的——具有活力能感動人的就是生動。字詞是死的,可是話裡所描述的人物、事情、景物……卻是活生生的,叫人聽起來親切,覺得有味道,這樣的話就是生動的,別人就愛聽。
  • 反問、排比、誇張、擬人、比喻句子練習,小學重要知識點!
    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1.心靈是一方廣闊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