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大地、富饒美麗。自古及今,曾有無數人為了追求美好,並實現心中的夢想而頑強地奮鬥。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七律·洪都
作者:毛澤東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雲長在有新天。
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1965年,已過古稀之年的詩人來到革命聖地南昌,稍作休息之後,就參觀了著名的滕王閣。南昌是革命的發祥地,舊地重遊,自然會感慨萬千,詩人於是即興賦詩,抒懷明志。
南昌古稱洪都,這裡不僅人傑地靈,而且交通發達,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曾在此題寫著名的《滕王閣序》。北宋的晏殊和晏幾道父子也是洪都人,還有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也曾多次在此辦學講座。
如今這裡又翻開了新的篇章,當年無數熱血青年、和工農子弟一起登上井岡山,為了革命前途不惜一切,終於有了美好的新中國。詩人想起這些往事,雖然有些感慨,但更覺得開懷。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
時間飛逝,令人遙想起當年還很年輕的東晉名將祖逖,曾慷慨擊楫於大江之上。他立誓報效祖國,那勇武壯烈的英雄氣概,一直到現在還在流傳。詩的首聯以洪都之行起興,引發思古之情,接下來就開始細緻地展現古人的不凡之舉。
喔喔的雞鳴之聲,喚起人們為國效力的情懷;在江南瀟瀟的夜雨聲中,詩人不盡的思緒,更是長久地馳騁和盤桓。三國時的曹操曾經渴望華夏統一,如今他的在天之靈,應該欣慰其宏願正在實現。
作者看見眼前成長中的祖國,正蓬蓬勃勃,以一派欣欣向榮的姿態,引人矚目,更令人振奮。
詩人回首過往,展望未來,心中正充滿了無限期待。雖然歲月不饒人,但滿腔豪情卻從未更改。頸聯就彰顯出廣闊襟懷,詩人語氣舒緩地說,且莫慨嘆,倏然生出的滿頭白髮,好像無用的廢料;也不要惆悵,流水一般的人生,仿佛晨露一樣短暫。
應該放開眼界,五色繽紛的雲霞幻化無窮,也將永遠裝扮未來的天空。作者用「鬢雪、彩雲」進行對比,彰顯出一種革命家的豪邁氣概。
最後兩句更是充滿寓意,後面的波浪永遠推擁前面的波浪,滾滾不停地向前。大江兩岸鬱鬱蔥蔥,到處都是碧草鮮花。
祖國的藍天雲蒸霞蔚,神州大地也滿園春色,正顯示出一派盎然的生機。作者以「滿園出色作比」,含蓄地期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加速成長,早已為國盡力。
縱覽偉人的這首七律,氣勢豪邁、意蘊深長。作者巧妙用典,概括性非常強,全篇充滿了豪情,更對祖國的未來寄予了熱切的期待。詩人雖然提到了壯心不已的曹操,其實更是對現實的肯定、以及一種強烈的自信。
最後14字寓意深刻,令人倍感振奮。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詩人非常清楚,只有更多的青年才俊成長起來,祖國的明天才會更有希望,也會越來越走向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