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

2020-12-17 詩詞桃花源

20多年來首次告別,蘇軾對弟弟依依不捨,寫下少見的七律名篇

今天介紹一首七律,與兄弟之情有關。兄為蘇軾,弟為蘇轍。

說起來,兩兄弟同為「唐宋八大家」中人,蘇轍的存在感恐怕連曾鞏都不如。蘇軾詩文裡經常提到「子由」, 我想絕大部分讀者不會關心「子由」是什麼人。讀者都把目光給了蘇軾,顯得蘇轍看起來似乎更像是哥哥創作的催化劑。稍微留點心的,恐怕也只會認為蘇轍就是一個活在蘇軾詩文裡的平庸之輩。

蘇轍平庸嗎?18歲和哥哥同年中進士,做到尚書,副宰相,宋仁宗欽點的兩宰相之一。

蘇軾常說文章「吾不及子由」,在蘇軾那裡,這絕對是真心話。蘇軾兄弟,彼此都是推心置腹的。

縱觀蘇軾一生,除了他的文章事業、愛情,最讓人動容的,便是他與蘇轍的兄弟之情。他們不但是兄弟,也是最好的朋友,同時還是最了解彼此的知己。

「烏臺詩案」何等兇險,蘇轍多次請求罷官救兄。人生輾轉漫漫,兩人不間斷唱和幾十年。到了,兩人都死了,兄弟倆還合葬到了一處。這樣的兄弟情,也是世間少有。

天各一方彼此牽掛的時候,也往往是他們酬答詩興最濃的時候。因為彼此一片真情,酬答詩時有跳出陳套,甚至也能出千古絕唱,例如人所周知的《水調歌頭》,一詞出,餘調盡廢。

今天要說的這篇七律《和子由澠池懷舊》,同樣是蘇軾作品中耐人尋味的上品。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詩作於公元1061年,時詩人24歲,弟弟蘇轍22歲,兩人第一次面臨分離。又經過故地澠池,率先勾起蘇轍回憶,寫了《懷澠池寄子瞻兄》,很快蘇軾和了上面這首。

澠池,對兄弟二人有著特殊記憶,在和這首詩之前的五年,19歲的蘇軾和17歲的蘇轍就是經過這裡參加科舉考試,並且還一同拜訪了僧舍、一同題詩。第二年兩人雙雙高中。五年過去,故地重遊,自然格外多感。

詩分兩層。前半部分重在自由抒慨,以雪泥鴻爪的比喻道出某種具有象徵意味的哲理,頗為新警,用筆也是一氣貫之,圓轉流暢,頷聯看似散句,實則對仗嚴整。

「似」、「飛」、「鴻」、「泥」等字的重複出現,起到了或頂真或迴環的作用,不僅不覺單調反而有流轉的協和之美。

下半部分回憶澠池往事,是上四句的細化,也算扣題。描寫一下子變得瑣碎起來。

詩雖名詩,精華卻在前四句,後四句筆力較弱,明顯有強撐之嫌,似乎顯得多餘,若砍掉後半部分,只作一絕句,更佳。強作八句,整體上有些參差不齊,畢竟前四句是那麼空靈超逸。坡公不擅律詩,此或一證。

不過相比那首更著名的《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繪畫方面,他開闢了「士人畫」,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
  •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
    10首七言律詩,有唐一代,巔峰之作1.錦瑟唐代: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如果只要讀一首唐詩七律,我選這首。一首詩寫出一個夢幻般的審美世界。這首詩引發的註解之多,也是其他任何詩詞無法比擬的。這首詩可以說是最美朦朧詩。2.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稍微能對《登高》產生一點威脅的,就是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這首詩在普通人中的名氣,可能比《登高》還高一些:可能是因為這首詩比較好懂吧。這首詩能千古流傳,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當然是因為的確寫得很好。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這首詩並不是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但是詩詞創作以立意為先,詞句其次,格律最末,這首詩的立意高遠,足以讓人忽視格律上的小小缺陷。此詩虛實結合,氣勢恢宏,意境飄渺,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千年以來備受推崇就不足為奇了。其次是詩仙李白的加持。
  • 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千古宋詞,雖然僅7個字,卻富有哲理
    宋朝大詞人蘇軾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一直流傳千古,一度徵服了同樣是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歐陽修讀過後讚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蘇軾大徹大悟後,留下7字詩詞,富有哲理在外漂泊後深感生活不易的叔叔回到了黃州,他的忠心雖然不在讓皇上看見,但是同樣也沒有自暴自棄,在他的苦心鑽研之下他終於參透的自己的內心世界。隨後,就有了下面這句流傳千古的宋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蘇軾寫了一首意境優美七言律詩,從後面往前面讀意境更美
    蘇軾,宋代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修養非常高,其留世的詩中文學成就比較高的有《赤壁賦》、《水調歌頭》、《定風波》、《赤壁懷古》等,其中這些詩都是前難見古人,後難見來者的絕世之作。他的詩的 風格主要以豪放為主,其作品大多是氣勢磅礴,場景宏闊雄壯,景象壯美。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
  • 蘇軾《定風波》:詩詞中的四次掙扎與選擇,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外出,忽然下起了暴雨,兩人被淋得甚是狼狽,朋友一肚子的怨氣,而蘇軾卻非常的樂觀,看著這大雨,突然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這首《定風波》也一直被人所熟知,這首詩詞體現的曠達精神一直為人所稱道。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其中幾句,道出詞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今天筆者便與大家分享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散譯三月七日,我們一同在沙湖道上漫步,不巧,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都先行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十分狼狽,但是唯獨我卻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空便放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 歷史上最有意境的一首詞,蘇軾憑此佳作蛻變成蘇東坡,句句千古
    而在眾多歷代詩人當中,蘇軾的赤子之心更是無人能及,當他歷經了人生的大坎坷大磨難的時候,能把自己的心升華成更加卓絕的自我,從而光照這文明的千秋。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幾經商榷擬罪被貶黃州,在偏遠之地參悟人生。此時的蘇軾還是蘇軾,無法理解也不願意相信這汙濁的官場。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琴詩》,可能有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首詩,並不是很熟悉,其實這也是蘇軾非常經典的一首詩作,在這首詩中,蘇軾把自己思想,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從而也讓這首詩,顯得更為飽滿,也更加的讓人感動。
  • 蘇軾水平很高的詞,4句共有兩個千古名句,其中7字驚豔900多年
    於是終於明白,灑脫和豁達其實就是是蘇軾骨子裡的東西,這一點與他身處何境,是得意還是失落其實並沒多大關係,所以林語堂才會用「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來形容他。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蘇軾的一首豁達之作,詞名《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是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全詞4句共有兩個千古名句,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7字更是驚豔了900多年。
  • 人生遇到不順時,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讓人豁達開朗,釋然人生!
    蘇軾愛寫的詞牌名《定風波》,這定風波最早來源於唐朝教坊曲,最初是文官和武官的對詞,也可以叫互懟詞,武官寫了一首詞,主要彰顯功夫和武器裝備精良,結尾是: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文官的回覆詩歌,以楚霸王和張良的案例,主要彰顯書生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謀略,結尾是:霸王虞姬皆自刎,當本,便知儒士定風波!後人將這詞曲牌,改為《定風波》;蘇軾寫了好幾首定風波,尤以這首《莫聽穿林打葉聲》為知名。
  • 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我們提到北宋文壇,首先想到的蘇軾,作為無所不能的文學大家,蘇軾在詩詞上的造詣非同凡響。當文學進入到宋初,詩開始理性化,成為高端說理文體,下沉民間的娛樂體裁則被豔詞所佔據,直到蘇軾開始詞牌題材創新。其實最關鍵的一句,就是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就是歐陽修自稱,前面提到太守「飲少輒醉」,為什么喝一點點就醉了呢?因為太守並不是缺了這口酒啊,而是喜歡這亭子周圍的山水風景。
  • 千古絕句!蘇軾一生最優秀的七言詩,49字順讀、反讀都是佳句!
    相信很多人,在大學之前,對這些佳句並不是很喜歡,因為它們中很多都跟隨著這七個字:熟讀並背誦全文。雖然是一句調侃,但是不難看出,大家對背誦古詩文也是有點小情緒的。在眾多的古代文人中,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蘇軾。千古絕句!蘇軾一生最優秀的七言詩,49字順讀、反讀都是佳句!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蘇軾,他不僅在文學上有比較高的成就,而且他的人生,似乎也非常的豐富多彩。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讀一讀蘇軾的詩詞吧!畢竟在安慰人這件事上,蘇東坡是認真的。《水調歌頭》中,他把酒問青天,終於想出了最強勸慰語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浣溪沙》中,他遊清泉寺,寫出了最濃雞湯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 教材教學|《定風波》蘇軾黃州詞作群詩閱讀
    三、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教師引言:經典永流傳,提及北宋詞作之集大成者,非蘇軾莫屬,而在蘇軾的眾多作品中,獨一首《定風波》文辭質樸,卻涵意深遠,今天,不妨一起分享品讀一下蘇軾的這首詞《定風波》設計目的:希望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儲備,在短時間內形成對蘇軾的認知
  • 蘇軾《定風波》|任爾風吹雨打,我自閒庭信步
    途中遇雨」,帶雨具的僕人先走了,同行的人奔忙避雨略顯狼狽,但是蘇軾卻沒有這種感覺。因而他就把這個先雨後晴過程中的所見所思作了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在上闋中,作者首先安慰同行的人:「不要在乎那瀟瀟風雨聲,我們且歌且行吧。」颳風下雨乃自然之平常現象,既然遇上了,我們就坦然面對。「任他風吹雨打,我自閒庭勝步」。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全詩格調悽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讓人心碎。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牧的這首《初冬夜飲》: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 30首七言律詩,首首經典,字字珠璣,傳唱了千年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範疇,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