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2020-12-17 梧桐樹邊羽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北宋文壇執牛耳者,歐陽永叔是也。

我們提到北宋文壇,首先想到的蘇軾,作為無所不能的文學大家,蘇軾在詩詞上的造詣非同凡響。當文學進入到宋初,詩開始理性化,成為高端說理文體,下沉民間的娛樂體裁則被豔詞所佔據,直到蘇軾開始詞牌題材創新。

但是北宋的文壇變化最大的不止詩詞,詩的雅化和豔詞開端自晚唐已經開始,在北宋初只是各自更進一步。實際上文壇上最大的變化是賦的逐漸消亡和散文的興起。也就是文章的去駢體化。這正是歐陽修主導的詩文歸正,得益於他手握全國科考的指揮棒,這種清正簡白的文風迅速修正了駢體的浮華空洞,配合時代的興起而清正。

所以歐陽修位居散文大家裡遴選出來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首位。

《醉翁亭記》成於慶曆五年。這一年,因為聲援範仲淹的慶曆新政,歐陽修被貶到滁州當太守。朝堂上的失敗,讓他感到苦悶,但是外放脫離政治風暴中心,未嘗不是一種解脫。所以歐陽修的心情應該是輕鬆中略帶失意的,作為一個文人,不能為朝廷所重用,轉而放蕩山水之間,有身心的舒適感,也有一些些惆悵。

《醉翁亭記》充滿詩情畫意的清麗格調,正是歐陽修將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於山水,消融於山水酒歌之間,描繪出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體現出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了解了歐陽修當時心中所想,再來看文章,很清楚地就能體會到他是如何寓情於景、自然結合的了。

其實最關鍵的一句,就是千古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就是歐陽修自稱,前面提到太守「飲少輒醉」,為什么喝一點點就醉了呢?因為太守並不是缺了這口酒啊,而是喜歡這亭子周圍的山水風景。這山水如此秀麗,醉翁看在眼裡,醉在心裡,不過借酒言醉罷了。

這是很明白地指出,我就是借著酒意看風景而已,可暗地裡呢,作者在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也不過是抒發自己儒家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罷了。

正如《尚書》所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既然當不了京官,那就做好一方太守,也算經世濟國的本分。

《醉翁亭記》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醉翁亭」的風景和由來,以及太守易醉的心情。第二部分深化寫景。第三部分寫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第四部分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

其實讀過我以前文章的就知道,所謂四部分精巧結構、金線提珠,無非就是律詩的「起承轉合」普遍文法的放大、擴充,再通過歐陽修的文採修飾,一頁千古流傳的名篇成矣。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這一段重點寫醉翁亭的周邊環境之美,以及通過對醉翁亭的建造和名字來歷自問自答,同時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說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與情直接聯繫起來。這段層與層間過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樂」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環環相扣不著痕跡,給人完整的「山水之樂」印象。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承」:這一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描繪出山間兩幅對比鮮明的朝暮畫面。「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則概括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風光。最後進行小結「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這是上一段總寫「山水之樂」的具體化。駢賦對偶句描寫,散句收束,抑揚頓挫,充滿了音律的美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轉」:這一段寫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如果仍然在寫景上鋪陳,就會成為流水帳,所以「起承轉合」中的「轉」要擔當起轉折,從描述中往中心思想過度的作用。這一段先寫滁人出遊的盛況,絡繹不絕。再寫太守宴樂,觥籌交錯。太守白髮蒼顏,已經喝醉倒在眾賓客當中。第一段就說過,太守易醉,醉在山水之間。而這裡則點出太守的歡樂,是與民同樂,與下屬和諧相處。易歡樂,自然淺酌即醉。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合」:最後一段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你們知道跟著太守出遊而開心,卻不知道太守是因為大家出遊開心才開心啊。這裡進一步透露出太守與民同樂的心思,但是沒有明說,卻說「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我能和你們一起醉飲開心,但是我卻能清楚地記得啊。這是真的醉了?當然不是。醉翁之意,終歸不是在酒,而在山水之間,而在民之樂也。最後一段,不但提升了文章的主題,也合回了首段千古名句。

為什麼我要用「起承轉合」來分析這篇散文?因為天下為文,以散文最不拘形格。但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詩情畫意、格調清麗的作品,《醉翁亭記》的精巧結構一直被後來者稱讚。所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做到結構有序,同樣可以寫出高品來。

歐陽修,執北宋文壇詩文風氣歸正之牛耳,由此可見。

同時,由於這種結構和律詩結構的契合,我們時可以試著用律詩來精煉提成出《醉翁亭記》,我們試著寫一首五律概括:

醉翁亭記琅琊山水秀,臨澗醉翁亭。雲雨一朝變,春秋四季明。往來皆父老,宴樂盡賓朋。同樂誰堪記?廬陵半醉翁。

這是一首平起仄收,押新韻的五律。當然五八四十個字是根本無法體現原散文的優美,純粹只是記錄下歐陽永叔這篇散文的敘事結構,語言修辭上更加平淡,權當練筆了。

至於《醉翁亭記》最為高妙的寫景抒情結合之道,第一是明白表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第二是通過山水景色,百姓出遊的描寫反映自己深一層次的為國為民,不在乎官位高低,只求與民同樂的心情。

一明一暗,動靜相間,大家不妨多讀原文加以體會。

相關焦點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提起歐陽修,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醉翁亭記》,這篇入選中學課本的千古名篇,不僅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文人情懷抒發到了極致。他近四十歲不惑之年,陷「與外甥女亂倫」傳聞,被貶滁州,作《醉翁亭記》;後六十歲時,又遭所謂「幃薄不修」彈劾,背負「與長媳通姦」不實指控,從此絕意官場,強意歸隱,在潁州西湖終老。縱觀封建歷史,政治鬥爭無時不在,擊倒一個政治對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從道德上汙名醜化。歐陽修背負的罵名,其實是北宋黨爭的真實寫照。
  • 山水遊記意境優雅,堪稱千古範文,歐陽修和《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是北宋歐陽修寫的一篇山水遊記,這篇文章一經問世就被贊為遊記散文的典範,成為人人背誦的名篇範文。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學者型官員,他研究涉獵範圍極廣,只不過在仕途上並非一帆風順。宋仁宗慶曆五年,歐陽修被貶至滁州當太守。
  •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怎麼寫出來的?民間流傳和真實故事有本質區別
    而《醉翁亭記》的寫成並非我們閱讀這篇文章裡面所寫的那樣輕鬆愉悅。歐陽修是怎樣寫出這樣千古名篇同樣值得我們關注。歐陽修因為當年一樁不乾不淨的案件被人陷害無辜牽連,最終被宰相賈昌朝等人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伎倆,羅織出歐陽修侵佔財產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宋仁宗迫於宰相等人的壓力,做出了罷黜歐陽修原有官職,將其貶為滁州知州的最終判決。歐陽修懷著落寞的心情來到安徽滁州。
  • 歐陽修【醉翁亭記】
    聽這次的古文朗讀讓我很驚訝,有相當一部分誦友,無論讀《醉翁亭記》還是《師說》,都讀的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好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就連斷句出了錯兒,也都錯在同一個句子上:「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樣斷句是不恰當的,王桂玲老師去年在給訓練營輔導這篇古文時曾糾正過這種讀法。
  • 聽「歐陽修」讀《醉翁亭記》,張本煜揭秘「背誦默寫天團」
    宋仁宗的朝堂那麼星光熠熠,一看到晏殊、範仲淹、歐陽修、韓琦等人的名字打在屏幕上,許多人瞬間夢回學生時代的語文課。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張本煜此次出演《清平樂》裡耿直忠誠的北宋一代文豪歐陽修一角,飽受關注。近日,應紫牛新聞邀請,張本煜接受專訪之餘,還特意錄製了《醉翁亭記》與「背誦天團」的粉絲們分享。
  •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寫在《醉翁亭記》前的一則趣聞
    楊日嚴對這層關係心知肚明,就將這個案子告訴了錢明逸,兩人密謀,錢明逸在暗,楊日嚴在明,逼迫張氏將歐陽修牽扯進來,誣說與自己有染的正是舅舅歐陽修,並非僕人陳諫。就這樣,歐公就不知不覺的捲入了這場官司。 歐陽修當時文名正盛,是仁宗近臣,且是最受信任的秘書,深得仁宗皇帝的寵愛,要想徹底打擊歐陽修,就必須得過皇帝這一關。
  • 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唯有那滿腔的報國熱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北宋大文學家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這句話流傳千古,幾乎人盡皆知,在我們讀醉翁亭記時,被歐陽修描寫的醉翁亭的山水深深的吸引住了,幾乎都深以為歐陽修確實是被醉翁亭美麗的山水景色迷住,而他不在乎酒,在乎就是山水,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原來是這樣的人
    談起歐陽修,相信不少人都背過他的名作《醉翁亭記》。其實這個外甥女和歐陽修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血緣關係,這個所謂的外甥女只不過是歐陽修妹妹收養的一個養女罷了。如果事情是真的,在那個時代絕對算是越軌之舉了。畢竟在外人看來,他倆可是有血緣關係的。具體來說,由於歐陽修的妹妹在出嫁沒多久,就當了寡婦,在夫家無依無靠,被人唾棄。所以歐陽修就好心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也就是在那之後,張氏和歐陽修有了私情。
  • 清平樂×紅樓夢,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晏殊帶著「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來了,範仲淹帶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了,歐陽修也帶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來了。醉翁亭,在山水之間。大觀園,也在山水之間。自宋至清,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 古詩詞朗讀 |歐陽修《醉翁亭記》
    廬陵歐陽修也。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
  • 這座古亭,因歐陽修的千古名篇聞名天下,被譽「天下第一亭」
    但是琅琊山的風景與《蓬萊仙境》相比,其知名度遠不及山腳下的醉翁亭。曲雍正距琅琊山旅遊區入口僅900餘米,總建築群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但布局緊湊獨特,有多處不同的景觀建築物,可以說是琅琊山森林公園最吸引遊客的主要旅遊區。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散文家歐陽修的傳世作《醉翁亭記》就是用這個亭子的。
  • 《醉翁亭記》教學知識(PCK)的擇定與建構
    1.品析美詞,深入文本通過教學案例分析,發現幾乎沒有老師引導學生去賞析文本的字裡行間。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選取一些字詞,讓學生從字詞中去體悟情感。《醉翁亭記》語言凝練,意蘊豐美。文中的美詞俯拾皆是。可在教師作出示範後,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值得細品的詞語,品讀文本。
  • 早讀7:高考名句名篇巧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歐陽修最經典的《踏莎行》,從兩個視角寫離愁,造就兩個千古名句
    出自千古文章《醉翁亭記》,這裡的醉翁就是歐陽修自己。歐陽修一生仕途不順,可說是仕途失意,文壇得意。歐陽修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風,平易自然,代表作就是《醉翁亭記》;他還對詞作有所創新,將五代高雅的花間詞往通俗方向發展,擴大了抒情功能;他更是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理論,對西崑體詩風進行了矯正。
  • 許介川書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書法作品欣賞
    歐陽修《醉翁亭記》一直是我喜歡的文章。從中學開始就常常誦讀,至今不知疲倦。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裡,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裡,使文章如田園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 歐陽修的一首五言排律,語句洗鍊,醉美了整個琅琊山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讀者朋友都非常熟悉他的《醉翁亭記》,開篇就極其精彩,一句「環滁皆山也」,一筆點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而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不僅流傳千古,而且發人深省。
  •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廬陵歐陽修也。朗誦者:丁冰 ,來自魅力之聲公益大課堂,自由寫作者,愛好讀書寫作,喜歡安靜的自由天空。壹點號德州朗誦藝術團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歐陽修《醉翁亭記》選段每周一篇鋼筆字練字打卡作業欣賞
    上一期鋼筆字打卡作業題目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選段,要求是簡繁不論,但是必須橫寫醉翁亭記/歐陽修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 《醉翁亭記》教後記: 亂倫罪名下的壓抑之文
    上周某日晚,楊老師電話我,專門談起史老師對《醉翁亭記》的觀點,關照我好好準備此課,不可草草完結,特別要補充《宋史歐陽修傳》和《朋黨論》,否則學生無法理解。真不巧,前段時間,因《嶽陽樓記》的教學,我專門印發《宋史範仲淹傳》等文章,《宋史歐陽修傳》也在其中,我還特意買了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歐陽修傳》,希望準備得更紮實一些。
  • 人教版九年語文上冊《醉翁亭記》知識清單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人教版九年語文的重點篇目,考點很多。這篇優美的山水遊記,通過對醉翁亭周圍的秀麗環境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副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和簡這個愛民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