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怎麼寫出來的?民間流傳和真實故事有本質區別

2020-12-14 詩音傳媒

文章標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怎麼寫出來的?民間流傳和真實故事有本質區別」

歐陽修是舉世公認的北宋文學大家,在詩、詞、文、賦等各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領袖北宋文壇達三十年。他的《醉翁亭記》對當時宋朝和後世都有深遠影響。而《醉翁亭記》的寫成並非我們閱讀這篇文章裡面所寫的那樣輕鬆愉悅。歐陽修是怎樣寫出這樣千古名篇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歐陽修因為當年一樁不乾不淨的案件被人陷害無辜牽連,最終被宰相賈昌朝等人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伎倆,羅織出歐陽修侵佔財產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宋仁宗迫於宰相等人的壓力,做出了罷黜歐陽修原有官職,將其貶為滁州知州的最終判決。歐陽修懷著落寞的心情來到安徽滁州。卻在這裡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在歐陽修《題滁州醉翁亭》的詩中: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惟有巖風來,吹我還醒然。我們發現被貶滁州的歐陽修並未消沉,他雖號稱醉翁但是一個清醒的醉翁。他雷厲風行,推行寬與簡的為政之道,使得滁州百姓安居樂業,身處逆境與民同樂。而他在琅琊山上修建醒心亭和醉翁亭隔而相望告誡自己同時也在喚醒自己的理想。又從曾鞏寫給恩師歐陽修的《醒心亭記》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一個清醒醉翁的豐富的精神世界。進而體會到歐陽修在寫《醉翁亭記》是的心路歷程。歐陽修的一個「醉」字映照著他娛情山水和以酒釋懷、以醉消愁的失落和痛苦。一個「翁」字是自嘲的背後隱匿著他功業未建、歲月磋砣的籲嗟和感喟。

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醉翁亭記》渾然天成,但這其中更體現了歐陽修在寫文章上態度的是一絲不苟的。歐陽修寫文章有個習慣,他喜歡把文章寫好之後都貼在牆上,然後琢磨推敲凝練語句,一篇一篇認真地看進行修改。歐陽修修改文章苛刻的程度讓人咂舌,對文章的要求程度高到有些文章在他修改後可能就不存在。所以歐陽修在寫成《醉翁亭記》後也是經過了一番修改,才有了今天的千古名篇。

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有一個流傳很廣但是已經被完全戲劇化了的故事可以說明《醉翁亭記》是經過了怎樣修改而成的。在《醉翁亭記》寫成之後,歐陽修在滁州城裡到處貼著張榜,鼓勵城中百姓來修改自己文章。結果就來了一位砍柴的老頭,說自己想改歐陽修的文章,並要求歐陽修把這文章給我念一遍。歐陽修便應允,念到:滁州四面皆山也,其東有烏龍山,其西有大豐山,其南有花山,其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峰林壑...還沒念完,老頭便說這文章一開頭就有問題,我是砍柴的,我登到山上四面一看全都是山。老頭還沒說完,歐陽修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一句就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全部概括了。簡直太妙了!

其實這個是流傳的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是朱熹後來記載的。歐陽修寫好《醉翁亭記》後有人當時就買到了草稿,而在草稿中前面第一句並不是「環滁皆山也」,而是說了一大堆的山,有幾十個字,然後在這草稿上,歐陽修把這些東西劃了一個很大的圈都勾去了。旁邊只寫了五個字「環滁皆山也」。我們現在背《醉翁亭記》的時候我們就覺得這個開頭開得很好,非常地簡單。但是《醉翁亭記》的背後是歐陽修無故被貶,經歷了複雜的心路歷程,以及寫成後經歷千錘百鍊,才有的千古名篇。其意義影響深遠,值得我們深思學習!

歡迎閱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怎麼寫出來的?民間流傳和真實故事有本質區別」我們下期再見!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相關焦點

  • 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唯有那滿腔的報國熱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北宋大文學家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這句話流傳千古,幾乎人盡皆知,在我們讀醉翁亭記時,被歐陽修描寫的醉翁亭的山水深深的吸引住了,幾乎都深以為歐陽修確實是被醉翁亭美麗的山水景色迷住,而他不在乎酒,在乎就是山水,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醉翁亭記:品讀歐陽修的醉翁之意
    歐陽修今日我們再次品讀一下《醉翁亭記》,感悟詩文大家文章盛世。《醉翁亭記》原文環滁皆山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散文名篇。北宋文壇執牛耳者,歐陽永叔是也。我們提到北宋文壇,首先想到的蘇軾,作為無所不能的文學大家,蘇軾在詩詞上的造詣非同凡響。當文學進入到宋初,詩開始理性化,成為高端說理文體,下沉民間的娛樂體裁則被豔詞所佔據,直到蘇軾開始詞牌題材創新。
  • 九年級(初三)語文醉翁亭記導學案 中考學子必須掌握的知識要點
    而:表順承譯文: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並且從兩峰之間飛瀉出來的,是釀泉啊。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注釋:峰迴路轉:山勢迴環,路也跟著轉彎。
  • 古詩詞朗讀 |歐陽修《醉翁亭記》
    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四時之景秋為醉,五彩斑斕醉翁亭!
    秋冬時節,回家鄉滁州,走拍旅行琅琊山麓,賞醉翁亭畔秋韻。但見"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四時之景秋為醉,五彩斑斕醉翁亭,不由得陶醉於其中。"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溪水洩於兩峰之間,金色的樹葉飄落水中,美不勝收。醉翁亭位於安徽東部滁州市,與南京相鄰,素有南京後花園之稱。
  • 清平樂×紅樓夢,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晏殊帶著「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來了,範仲淹帶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了,歐陽修也帶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來了。醉翁亭,在山水之間。大觀園,也在山水之間。自宋至清,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 《醉翁亭記》教學知識(PCK)的擇定與建構
    《醉翁亭記》語言凝練,意蘊豐美。文中的美詞俯拾皆是。可在教師作出示範後,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值得細品的詞語,品讀文本。如「有亭翼然」中的「翼」字,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就讓我們仿佛看到四角飛翹的醉翁亭,「雲歸而巖穴暝」其中的「歸」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點出了悠然閒適之情。
  • 你知道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發生地在哪兒嗎?
    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故事概況:滁州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因西晉琅琊王司馬睿寓居此地,後來建立東晉王朝,改稱「琅琊山」。宋建醉翁亭因歐陽修命名並著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揚名海內外,醉翁亭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亭」。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出自這裡。
  • 歐陽修文的《醉翁亭記》有三美,我想知道的人不多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賞《醉翁亭記》是歐陽修亭園記的代表作。清人劉大櫆在評論歐陽修的《真州東園記》時曾說:「柳州記山水,從實處寫景;歐公記園亭,從虛處生情。……此篇……更有情韻意態。」(轉引自吳汝綸《古文辭類纂評點》)這不僅適用於《真州東園記》,而且也道出了包括《醉翁亭記》在內的歐陽修亭園記的共同特色。
  • 這座古亭,因歐陽修的千古名篇聞名天下,被譽「天下第一亭」
    曲雍正距琅琊山旅遊區入口僅900餘米,總建築群總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但布局緊湊獨特,有多處不同的景觀建築物,可以說是琅琊山森林公園最吸引遊客的主要旅遊區。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散文家歐陽修的傳世作《醉翁亭記》就是用這個亭子的。
  • 歐陽修【醉翁亭記】
    聽這次的古文朗讀讓我很驚訝,有相當一部分誦友,無論讀《醉翁亭記》還是《師說》,都讀的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好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就連斷句出了錯兒,也都錯在同一個句子上:「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樣斷句是不恰當的,王桂玲老師去年在給訓練營輔導這篇古文時曾糾正過這種讀法。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提起歐陽修,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醉翁亭記》,這篇入選中學課本的千古名篇,不僅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文人情懷抒發到了極致。他近四十歲不惑之年,陷「與外甥女亂倫」傳聞,被貶滁州,作《醉翁亭記》;後六十歲時,又遭所謂「幃薄不修」彈劾,背負「與長媳通姦」不實指控,從此絕意官場,強意歸隱,在潁州西湖終老。縱觀封建歷史,政治鬥爭無時不在,擊倒一個政治對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從道德上汙名醜化。歐陽修背負的罵名,其實是北宋黨爭的真實寫照。
  • 醉翁之意緣何不在酒?
    賈宰相可高興壞了,因為慶曆新政時他也吃過歐陽修的虧,心想這次老子玩死你——可惜他選人沒什麼眼光,選的兩個人雖然私底下與歐陽修有些不痛快,可是大節正直,他們覺得這件案子是無中生有的,既然鬧大了不好收場,就另外給歐陽修安了個罪名,說他侵佔小張氏名下的田產,以這個罪名將歐陽修貶官到了安徽滁州。歐陽修在寫《醉翁亭記》過程中,也是寫著寫著才了解自己心意。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1課《醉翁亭記》詳細分析講解,預習複習專用
    作者介紹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 民間故事:崑崙山上的醉翁
    山賊說道:「如果我不這樣說,你怎麼肯帶著兒子上山,怎麼進我的套子,哈哈,我告訴你,醉翁也是我安排的。」話音剛落,有一人拿著一罐酒走了出來,山賊們一起叫道:「大王,我們的計劃成功了。」董安突然知道被騙了,原來醉翁是這座山的大王,其實傳說的醉翁是一個山賊,山賊們一起在哈哈大笑,說道:「今天我就要了你董安的命,和你所有的家財,我全要了。」
  •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歐陽修最經典的《踏莎行》,從兩個視角寫離愁,造就兩個千古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千古文章《醉翁亭記》,這裡的醉翁就是歐陽修自己。歐陽修一生仕途不順,可說是仕途失意,文壇得意。歐陽修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風,平易自然,代表作就是《醉翁亭記》;他還對詞作有所創新,將五代高雅的花間詞往通俗方向發展,擴大了抒情功能;他更是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理論,對西崑體詩風進行了矯正。除卻這些不談,歐陽修也堪稱千古伯樂,在他的門下出現眾多文學巨匠。他淡泊名利與豁達樂觀的性格,對它的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
  • 聽「歐陽修」讀《醉翁亭記》,張本煜揭秘「背誦默寫天團」
    演初登場這段戲,張本煜的表演並不外放,沒有太多發揮,不少觀眾甚至沒有認出來,他竟然是《萬萬沒想到》系列裡的「父王」,賤萌的喜劇臉化身儒雅的朝廷重臣,竟然也沒有違和感。「歐陽修,都知道,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參與了慶曆新政,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者的人,人生經歷了巨大的變故,這個角色寫得很好。劇本沒有特別著急,沒有特別的功利性。」
  • 歐陽修寫詞就「人設崩塌」,背後邏輯是「詩莊詞媚」的傳統文學觀
    文|墨萱薦書歐陽修是你很熟悉的北宋文壇大宗師,對宋代的文章和詩詞都有奠基意義。歐陽修但如果打開歐陽修全集,大概率你會覺得,詩和詞完全兩種風格,簡直不像是同一個人寫的。我來帶你回到宋代的情景裡,看看當時的人,到底是怎麼看待詩和詞的區別的。歐陽修的詩是這種畫風,比如他的七言絕句《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立意很明確:如果富貴必須以失去自由為代價,那就毫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