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文的《醉翁亭記》有三美,我想知道的人不多

2020-12-17 玥讀詩文

散文·歐陽修文《醉翁亭記》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亭園記的代表作。清人劉大櫆在評論歐陽修的《真州東園記》時曾說:「柳州記山水,從實處寫景;歐公記園亭,從虛處生情。……此篇……更有情韻意態。」(轉引自吳汝綸《古文辭類纂評點》)這不僅適用於《真州東園記》,而且也道出了包括《醉翁亭記》在內的歐陽修亭園記的共同特色。

《醉翁亭記》寫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前一年,「慶曆新政」的代表人物範仲淹、富弼、杜衍、韓琦相繼被罷官,這時在河北都轉運使任上的歐陽修對此極為憤慨,上《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為之辯解,因此觸怒權臣,被貶為滁州知州。在滁州的第二年,作者寫了這篇傳頌千古的散文。

所謂「醉翁」是作者的自號。歐陽修在該記中說:「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見他自稱「醉翁」,主要不是飲酒而醉,而是為「山水之樂」所陶醉。這「山水之樂」不僅指滁州美麗的水光山色給自己帶來賞心悅目的無窮樂趣,同時也包括「太守」(即歐陽修本人)和眾賓的「宴酣之樂」,「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往來不絕的「滁人遊」之樂,以及「太守之樂其樂」。所以,《醉翁亭記》通過交代亭的命名緣由和紀遊,不只描寫亭四周優美的景色,抒發作者寄情山水的閒適心情和曠達胸懷,而且表現了與民同樂的思想,對自己取得的使滁州社會安定和人民康樂的治理成績,也含蓄地作了肯定,隱約流露了對遭貶被逐的不滿。清代過珙說:「有無限樂民之樂意,隱見言外,若只認作風月文章,便失千裡。」(《古文評註》卷十)這個說法是頗有道理的。

《醉翁亭記》一問世,便不脛而走,廣泛流傳。據《滁州志》說:「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云: 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臥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徵,以贈官,可以免稅。」其所以深為人們喜愛,除了內容可取外,還因為具有卓越的寫作技巧,表現出很高的藝術美。

一曰結構美。該記在布局上曲折靈巧而又嚴謹縝密。全文四段,由敘寫亭的地理位置到寫亭外朝暮和四時景色,到敘山中遊人之眾和亭中宴酣之樂,最後寫太守和賓客醉歸之歡,層見疊出,流轉曲折,看似很散。就是第一段交代亭的方位,也不是徑直描寫,而是由遠及近,由面到點,層層相推,婉曲敘來。「環滁皆山」,先寫環繞滁州的所有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從山突出滁州西南方向的諸峰;「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玡也」,這裡是從諸峰突出琅玡山;「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又由山及水;「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才由水到亭。這種續寫,正如該記中所說的一句

話:「峰迴路轉」,顯得搖曳曲折。但這種「散」和這種「曲」,不是散漫不紀,曲而無當,而是散而不亂,曲而有序。第一段結尾寫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由此引出第二段對亭子周圍景色的描寫。第二段末「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又自然過渡到第三段寫遊人之歡和宴酣之樂。第三段結尾「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又下啟第四段敘作者與賓客的醉歸之樂。一個「樂」字為全篇之骨,把各段內容和無數曲折貫串起來,環環緊扣,形成一個嚴密的藝術整體。

此文還講究呼應,如第三段「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和首段「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互照應。至於文章結尾寫的「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點出作文之人,和開頭第一段寫「醉翁亭」命名由來「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更是一種首尾呼應。作者如此巧設文眼,疏通脈絡,注意過渡轉折,前後照應,使該文雖千波百折,卻能自成條理,做到形散神不散,屈曲而精整。

二曰詩意美。此文意境優美,是一篇充分詩化了的散文。所謂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物交相作用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是自然環境和作者心境的統一體。文中描繪出許多動人的畫面,如經常受到人們稱譽的第二段寫景文字:「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一句話概括一個特定時間和季節的景色,「日出」和「雲歸」兩句寫早晨和傍晚,「野芳」句寫春,「佳木」句寫夏,「風霜」句和「水落」句說秋季和冬季,短短六句寫盡了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的變化,並且寫得那樣的生動貼切,清麗秀美,給人以牢籠百態、文中有畫的感覺。但這篇文章並不是單純地寫景敘事,而是作者把自己擺了進去,塑造了一個「醉翁」的自我形象,寫他眼見其景,身與其事,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嗟嘆。

這樣,景物場面都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由山水之樂到樂民之樂,而樂中又有不樂,恬淡平靜中又有不平,使文中優美如畫的景和深長蘊藉的情得到了和諧統一,具有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意境,表現出濃鬱的詩意美。宋代黃庭堅曾經把《醉翁亭記》加以刪節改寫,成為《瑞鶴仙》詞(《詩人玉屑》),其所以能如此,顯然是因為它本身就富於情韻意態,本身就像一首詩。

三曰語言美。歐陽修作文勤於修改,刻於求工,他的散文語言具有鮮明準確、生動精妙的特點,這在《醉翁亭記》中也有突出表現。如「有亭翼然」四字,不僅寫出了醉翁亭四角翹起的形狀,而且寫出了它像鳥兒展翅凌空欲飛的風姿,可謂簡練有神。又如「水落石出」四字,以水淺石頭露出水面來描寫冬景,既形象又富有概括性,後來已演化為流傳人口的成語。

此文還具有賦的某些特點,據說宋代宋祁讀了幾遍《醉翁亭記》後就曾說道:「只目為《醉翁亭賦》有何不可?」(見朱弁《曲洧舊聞》卷一)如在語言上,它吸取賦辭採贍富的長處,表現出文詞精美的特點。前引描寫醉翁亭四周景色的段落,就平易中見絢爛,自然中有精巧,別有一種輕柔婉麗之美。宋人羅大經說:「韓、柳猶用奇字重字,歐、蘇唯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見《鶴林玉露》甲編卷五)確實,歐文善用虛詞,在該記中就用了不少「之」、「乎」、「者」、「而」等虛詞,尤其是連用二十一個「也」字,增強了文章紆徐輕柔、婉曲流暢的特點,顯得更富音樂性和抒情性。該文還在散體中用了許多排偶句子,「似散非散,似排非排」(見《古文觀止》卷十),散中有駢,整齊錯落,音調鏗鏘,節奏鮮明,讀來抑揚頓挫,情韻無限。

相關焦點

  • 寫下《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原來是這樣的人
    談起歐陽修,相信不少人都背過他的名作《醉翁亭記》。畢竟在外人看來,他倆可是有血緣關係的。具體來說,由於歐陽修的妹妹在出嫁沒多久,就當了寡婦,在夫家無依無靠,被人唾棄。所以歐陽修就好心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也就是在那之後,張氏和歐陽修有了私情。
  • 《醉翁亭記》:我就是那個「與民同樂」的醉老頭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領袖,當他手握全國科考的指揮棒時,便大膽改革以往華而不實的文風,為大宋朝選拔了眾多英才;他的名篇《醉翁亭記》,文風清淡,寄情於景,為後世文章創作做出表率。慶曆五年,歐陽修被貶官到滁州做知州,知州,和太守一個意思,相當於今天的市長。雖然被貶,但他沒有抱怨消沉,反而積極樂觀,把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 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醉翁亭記》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醉翁亭」的風景和由來,以及太守易醉的心情。第二部分深化寫景。第三部分寫滁人的遊樂和太守的宴飲。第四部分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起」:這一段重點寫醉翁亭的周邊環境之美,以及通過對醉翁亭的建造和名字來歷自問自答,同時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醉翁亭記》教後記: 亂倫罪名下的壓抑之文
    讀完傳記的相關內容,結合《醉翁亭記》,我和學生重點討論以下幾個問題。一、《醉翁亭記》寫了哪些人的外在表現,並分析其原因。二班張齊騰認為寫到了滁州人、眾賓客、太守也就是歐陽修自己。梳理完畢,我總結:歐陽修以小人來指責政見不同者,別人就說他管不住下半身,生活作風有問題。以此為基礎,學生討論「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的原因,交流不知太守「樂其樂」,「其」指代的人物,相較開始,過程順利得多。
  • 被視為稀世珍品的蘇軾書《醉翁亭記》,原是在阜陽所作
    在安徽滁州醉翁亭景區寶宋齋內,有一處碑刻,兩塊四面,碑高239釐米,寬98釐米,正文402字,標題4字,跋95字,共501字。此碑刻為《醉翁亭記》,歐陽修撰,蘇軾書。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視為稀世珍品。明代馮若愚云:「宋碑文字最著者莫如歐公滁二碑。」
  • 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唯有那滿腔的報國熱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北宋大文學家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這句話流傳千古,幾乎人盡皆知,在我們讀醉翁亭記時,被歐陽修描寫的醉翁亭的山水深深的吸引住了,幾乎都深以為歐陽修確實是被醉翁亭美麗的山水景色迷住,而他不在乎酒,在乎就是山水,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醉翁亭記》理解性默寫
    1、《醉翁亭記》中 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2、《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3、《醉翁亭記》中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歐陽修【醉翁亭記】
    聽這次的古文朗讀讓我很驚訝,有相當一部分誦友,無論讀《醉翁亭記》還是《師說》,都讀的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好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就連斷句出了錯兒,也都錯在同一個句子上:「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這樣斷句是不恰當的,王桂玲老師去年在給訓練營輔導這篇古文時曾糾正過這種讀法。
  • 人教版九年語文上冊《醉翁亭記》知識清單
    1.課前儲備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醉翁亭從此名聞遐邇。」的「樂」和《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有何異同?
  • 山水遊記意境優雅,堪稱千古範文,歐陽修和《醉翁亭記》
    到了滁州之後,歐陽修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感受當地的四時美景。正是有了這份樂觀主義精神,才醞釀出這篇《醉翁亭記》。文中描寫的重點是歡樂的心情,寫景是為了抒情。歐陽修樂山樂水的博大胸懷,吸引著讀者和他一同徜徉在滁州的山水之間。歐陽修在文章開篇先寫了整體環境,說明他心情暢快是因為這裡優美的景色。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提起歐陽修,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醉翁亭記》,這篇入選中學課本的千古名篇,不僅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文人情懷抒發到了極致。人生聚散總是如此匆忙,離愁別緒在心頭久久徘徊,今年的花比去年紅,明年的花會更美,可惜不知道那時候能和誰同遊呢?
  • 早讀7:高考名句名篇巧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助記] 本段由描寫嶽陽樓的大觀過渡到描寫登樓覽物的心情,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詞壇高手無聊,將300字的《醉翁亭記》改成100字的詞,出神入化
    一篇妙文帶火一座孤亭,也讓世人知道了安徽有一個地方叫滁州,這裡是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地方。曾有人在這滁州的醉翁亭上,留下一幅對聯,寫道:「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是的,歐陽文忠公已逝近800年,但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如今讀來卻依然令人心醉,這就是一篇《醉翁亭記》的魅力。歐陽文忠公當年被貶至安徽滁州,在這裡他不失風雅之志,洋洋灑灑寫了300字,不但意境優美,而且以文為戲,金句頻出,用文字寫出了畫工都畫不成的美景,可謂將文字玩得666。所以對於中學時老師要求全文背誦,現在想來也是沒什麼怨言的。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   1、《醉翁亭記》中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3、《醉翁亭記》中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醉翁亭記》教學知識(PCK)的擇定與建構
    《醉翁亭記》語言凝練,意蘊豐美。文中的美詞俯拾皆是。可在教師作出示範後,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值得細品的詞語,品讀文本。如「有亭翼然」中的「翼」字,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就讓我們仿佛看到四角飛翹的醉翁亭,「雲歸而巖穴暝」其中的「歸」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點出了悠然閒適之情。
  • 許介川書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書法作品欣賞
    歐陽修《醉翁亭記》一直是我喜歡的文章。從中學開始就常常誦讀,至今不知疲倦。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裡,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裡,使文章如田園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 清平樂×紅樓夢,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晏殊帶著「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來了,範仲淹帶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了,歐陽修也帶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來了。醉翁亭,在山水之間。大觀園,也在山水之間。自宋至清,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 古詩詞朗讀 |歐陽修《醉翁亭記》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裡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遊人離開後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   1、《醉翁亭記》中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醉翁亭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醉翁亭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醉翁亭記》中 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