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2 慶餘說詩詞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反而可以增強詞境的哲理意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便是蘇軾的一首既有優美景色,又有深刻哲理的千古名作。它寫於公元1073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六年。當時蘇軾正擔任杭州通判,在一次巡查富陽,由新城至桐廬,途徑七裡瀨時,觸景生情,便寫下了這首詞。

所以在這首詞中,我們能夠欣賞到七裡瀨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以及感受到蘇軾對江南水鄉的熱愛。同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出蘇軾善於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雲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內心寧靜與安慰的豁達人生態度。全詞語言清麗,意境廣渺,韻味深遠,值得一讀再讀。

《行香子·過七裡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七裡瀨,又名七裡灘、七裡瀧,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城南三十裡。由於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綿七裡,故名七裡瀨。蘇軾這首詞的開頭六句,所描寫的便是七裡瀨流域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而蘇軾為了描繪出風光的生機盎然,在這裡不僅動靜結合,還點面兼顧,體現出了他對江南水鄉的熱愛之情。

它的大概意思是說:蘇軾乘著一葉小舟,蕩起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麵。水色清明,波平如鏡,藍天白雲、兩岸山色盡入水中。遊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的沙洲上,白鷺點點,悠閒的棲息著。即使單純看蘇軾的這段景色描寫,它無疑也足夠美到令人心醉。

上片的後三句「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則是蘇軾對沿途景色的和主觀感受的高度概括。即白天的溪水,清澈能見沙底;清晨的溪水,清冷而有霜意;月下的溪水,明亮而純粹。可見蘇軾選取了自己三個不同時候的舟行之景,來營造出一種清寒悽美的意境。此舉也為下片抒寫人生的感慨起到了鋪墊作用。

如果說上片蘇軾寫盡了七裡瀨的水光,那麼下片的開頭兩句「重重似畫,曲曲如屏」,蘇軾便是寫盡了七裡瀨的山色。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實則傳神地寫出了蘇軾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的特點。即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峰,縱看重重疊疊,如畫景一樣,橫看則曲曲折折,似屏風一樣。

緊接著的「算當年、虛老嚴陵」,引用了東漢初年嚴光與劉秀的典故。據史書記載,嚴光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後,就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人們都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蘇軾如今在同一地點,卻是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卻沒有領略到山水的妙處。所以蘇軾才會說「君臣一夢,今古空名」,即嚴光與劉秀,一臣一君,如今也只留下了空名。

由此可見,蘇軾在這首詞中,抒發的是一種人生如夢的感慨。而在詞的最後,蘇軾又發表了自己的議論感慨,「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即永恆不變的只有連綿不絕的山峰,山峰上繚繞變幻的白雲,青翠欲滴的山色。概括來說,就是人生如夢,永恆的只有大自然。

如此一來,蘇軾對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了這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中。對於被貶杭州通判的蘇軾來說,儘管仕途不順,但他能夠找到讓自己輕鬆閒適的方法,這無疑是發人深思的。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雖然沒有蘇軾那麼深沉的人生感慨,但是各種壓力還是會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而蘇軾這首詞中所體現出的豁達人生態度,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說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出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後死裡逃生,貶官來到黃州。來到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相反的,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
  • 夜歸的蘇軾詩興大發,寫下千古名作,朋友卻說:千萬勿讓人看見
    蘇軾在元豐7年又一次來到泗州,據傳蘇軾一生之中先後有十次之多路過泗州。但是每一次蘇軾都對泗州的美景戀戀不捨,所以這次當然也不例外了。在這裡,蘇軾一口氣寫下了好幾首詞,著名的《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就是蘇軾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中寫下的,此外還有《如夢令·題淮山樓》,《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等等。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蘇軾經歷了風雨,看到一些場景後,即興寫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讓後人加以讚嘆!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蘇軾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他卻一直保持豁達的態度,這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初聞不懂詩中意,懂時已是詩中人。我們自小學便在語文課上學習了蘇軾的那些千古詩詞和文章,搖頭晃腦地讀著那些似懂非懂,但覺得很厲害的詩句,回到家後還不忘背給家裡人聽。
  • 朱熹67歲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你一讀再讀!
    所以宋詩中要麼是整首詩都蘊藏著哲理,要麼在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同時暗含哲理。而我們品讀宋詩的時候,就不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像蘇軾《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鴨先知,陸遊《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都是宋詩中膾炙人口的哲理名句。
  •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園1082年)九月,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一天夜裡,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此之前,蘇軾在仕途上是十分積極且充滿幹勁的,頗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架勢。但是在此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度變得心灰意冷,有點消極和淡然。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被貶黃州之後的蘇軾,十分悠閒,公務很閒,所以有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蘇軾歷經生死,醒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詩詞講究虛實結合,這首詞正是如此。在這裡,蘇軾既寫了快哉亭之所見,又寫了平山堂之所憶。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讀「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我們明白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讀「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懂得最美好的風景,往往最短暫;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知道希望永在前方;……>許多詩人都寫過哲理詩,對於詩詞君而言,印象最深的哲理詩,是小學課本上蘇軾的《題西林壁》。
  • 宋代高僧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其實無論是唐詩,還是後來的宋詩裡面,那都有無數的詩僧,他們也都寫過了諸多經典的名篇,而且這些作品像偈語,我們只要能夠真正地讀懂這些作品,對於自己也是有幫助,特別是一些作品可能看上去很普通,可是那份意境卻又是無人能及。筆者要向大家推薦宋代詩僧道潛的這首《臨平道中》,那這首詩也是一首經典之作,而且通篇看上去寫得很普通,可是卻充滿了一種細膩的情感。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裡面的哲理融入到生活中,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宋詞原本是不入流,這並不是說筆者在這裡譁眾取寵,當時傳統的文人,還是致力於詩歌的創作,沒有多少人去創作詞。歐陽修就曾經說過,詞只是怡情,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尚可。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4個字,便值得一讀再讀!
    《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也是蘇軾對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的附和之作。這首詩主要抒寫了蘇軾對人生經歷和往事所留痕跡的深刻思考,體現了蘇軾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全詩構思巧妙,比喻新穎,意蘊深遠。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蘇軾,絕對是個很優秀的詞人,身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既能豪邁恢宏、也能婉約清新,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個人覺得他可以坐上宋代詞人的頭把交椅。蘇軾的詞作現存約300餘首,精品眾多,只選擇一首代表作很難取捨,還是選了他的這首《赤壁懷古》吧。《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蘇軾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千古絕句,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
    蘇軾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千古絕句,最後10字成馬雲經典臺詞大文豪蘇軾在北宋的文壇能夠 說風靡一時的風雲人物,蘇軾的詩詞作品一寫出來便流傳天下。作為北宋文壇巨擘,蘇軾也為我們留下來了太多的膾炙人口的作品。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蘇軾的原配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蘇軾結婚當天,他寫了個洞房詩,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首詩卻被後人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篇。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憤然寫下一首詩,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不過陳季常和蘇軾一起喝酒風流的事還是傳到了柳氏的耳朵裡,當陳季常回到家,迎接他的毫無疑問就是一頓打,蘇軾當時正好來歸還陳季常落在酒場上的東西,看到朋友被跪打的一幕,就上去和柳氏理論。但還沒等蘇軾開口,柳氏便先發制人,指責蘇軾把他的丈夫帶壞了,天天就是喝酒,還說他是自己丈夫的狐朋狗友,罵到最後拿起棍子就把蘇軾趕出了自己家門。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縱觀古今,不管是蘇軾還是李白,哪一個文人不喜歡酒呢?蘇東坡愛酒,但沒有沉溺於酒。在他的詩文中,也甚少借酒澆愁的內容,他在飲酒賦詩時寫下的大多是對生活的讚美和祝福,但這次卻是例外。有一天,蘇軾找陳季常去喝酒遊春,但是卻遭到了陳季常妻子的懷疑,懷疑蘇軾領著自己的丈夫去風花雪月了,並且要求丈夫如果要出去的話就要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但是這次卻跟蘇軾喝多了,還叫了歌姬來助興,美景佳人,陳季常更是玩得不亦樂乎,最後深更半夜才回去。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經此一役,蘇軾心灰意冷。因為收入低微,為了讓全家都能吃飽飯,蘇軾帶領一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補貼生計。從此,蘇軾有了一個別號——東坡居士。雖然生計解決了,可他內心深處的幽獨和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縱觀蘇軾的這首詞,他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寄托在了孤鴻的身上,無疑凸顯了高超的藝術技巧。而這種高超的藝術技巧,所展現的便是一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故歷來這首詞都深受世人好評,是蘇軾的一首著名的千古名作。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卻名傳千古,讀完讓人臉紅
    從夢中驚醒之後,他仍然難掩悲傷,揮筆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亡詩。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