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中國的詩詞文壇,蘇軾必然是位不可忽視的大人物,他一生創作詩詞兩千餘首,這些詞作憑藉著豪邁飄逸的詩風與慷慨激昂的曲調開闢了宋代詩歌的新風,更是給了後世創作極大的指導與啟發。
然而,與其傑出的文學才華相對應的,是他顛簸流離、仕途多舛的政治命運。在他並不漫長的一生裡,曾遭遇多次被貶。儘管如此,他憑藉著豁達和樂觀飲酒作賦,瀟灑生活,留下了許許多多千古傳頌的優秀作品。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園1082年)九月,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一天夜裡,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
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他便又到江邊獨酌起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可謂是通達人心之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抑到幾近崩潰的男人。
詞中寫道:
蘇軾在東坡田中與朋友夜飲,醉後醒來,醒來又醉。觥籌交錯,不知不覺中,已經是午夜時分。於是酒罷人散,他踉踉蹌蹌、東倒西歪地走回他自己親手修建的雪堂,想推門而入,美美地睡上一覺。
沒想到家門緊閉,照應門房的童僕竟也已睡著了,還打著響亮的呼嚕。無奈的蘇軾頓時有了到江邊去走一走的念頭。
來到江邊,蘇軾靜靜地坐著一塊石頭上。他聽著江水湯湯,拍打著這靜謐的夜。
在這一時的寧靜中,蘇軾的記憶隨江水卷浪而來。前半生的點點滴滴猛地湧上心頭,當下的生活也真切地如同一把枷鎖,將自己的軀殼緊緊鎖住。
他不禁感慨,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他早已不再是那個瀟灑飄逸的少年詩人了。他的事業跌至了谷底,沒有了俸祿,如今每天都要為一日三餐精打細算。自己就像是那在江濤中隨波而逝的小舟,無力控制自己的方向。
哎!什麼時候才能忘卻這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做一個沒有心事,了無牽掛的人啊。
蘇軾望著面前夜深風靜的江面上,飄蕩著一艘小船,真想就踏上這隻孤舟,割斷人事,融歸江海。
每一個人都會有中年危機,蘇東坡也不例外。「長恨此身非我有」,這一句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越是人到中年,人就越是活得不像自己。
我們需要顧及工作,顧及家庭,唯獨無法顧及自己。生活壓力滾滾而來,自我本我卻無立錐之地。不幸的是,很多人就此屈服於生活,流於了世故。
但是蘇軾沒有。
他既有佛道哲學助他完成精神的升華與超脫,又有儒家入世思想印在他心底的牢不可破的責任和擔當。正如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的評述:
所謂解脫一事,只不過是在獲得了精神上的和諧之後,使基層的人性附屬於高層的人性,聽其支配而已。一個人若能憑理性上的克己功夫獲得此種精神上的和諧,他就不須完全離開社會才能獲得解脫了。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他的豁達。
這本書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傳奇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恰逢出版社活動六本書僅需79元,平均每本才10幾元,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