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唐家嶺村(上圖)與如今的中關村森林公園(下圖)。人民網 孟竹 攝
人民網7月25日電(孟竹) 磚塊、瓦片、木樁、混凝土塊……這些違建被拆除後剩下的廢舊材料會被如何處理?在海澱區西北旺鎮中關村森林公園裡,有一處「老街印象」景象最為別致:目光隨「唐家嶺中街」望向前方,會發現一部分路面仍用磚塊鋪成,道路兩旁處處可見花壇和景觀小品。沿路而行,路旁草地中有一座座類似「屋頂」的建築,屋頂的牆磚和瓦片被塗成了各種顏色,在綠色的草地中顯得格外出彩。道路兩旁還有一些修建成各種造型的紅色磚牆,供遊人遊玩、歇息。走近一看,在這些建築物上面都統一掛著紅色鐵牌,上面用白字寫著「唐家嶺村東北一街XX號民宅」或「唐家嶺村中街XX號」。
這個曾因「人滿為患、樓宇密集」被稱為「北京小香港」的唐家嶺村通過疏解整治,在「留白增綠」的同時,還將建築廢品「變廢為寶」,搖身一變成了中關村公園,周邊美麗的景色令村民和周邊住戶大呼「翻天覆地」。僅僅數年時間,唐家嶺村完成華麗蛻變,越來越和諧宜居。
「唐家嶺中街」兩側的"蟻族"聚集地(上圖)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滿目鮮綠(下圖)。人民網 孟竹 攝
「蟻族」聚集地變身「城市氧吧」
唐家嶺,曾因「蟻族」聚集而聞名,2009年前是北京著名的流動人口聚集地。如今,再提起「唐家嶺公寓」當年的「一線天」景象,不少人仍嘆為觀止:「當時全村戶籍人口還不到3000人,但是村裡的流動人口已經有5萬多人了,是典型的人口倒掛村。」海澱區西北旺鎮組織部長喬廣林告訴記者,雖然唐家嶺村因樓房密、人口多被稱為「小香港」,但牆面上貼了不計其數的小廣告,環境極其髒亂差,樓宇之間也架上繁雜的電線,安全隱患突出。
而從一個髒亂差的城鄉結合部變成現代化的城市社區,唐家嶺用了3年多的時間。2009年底,北京市啟動50個重點村改造,唐家嶺被納入改造範圍。2012年7月,回遷安置房建設竣工,村民陸續回遷「上樓」,大伙兒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7月,回遷安置房建設竣工,村民陸續回遷「上樓」,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北旺鎮政府供圖
擁擠的窄巷變成疏朗的林間,爽朗的笑聲代替了嫋嫋的炊煙,拆後的廢品建成嶄新的景觀,保留的屋頂變成了孩童的樂園。如今的西北旺鎮唐家嶺地區,再也沒有了幾年前的那些髒亂隱患,取而代之的是整潔的環境和優美的風景。回遷樓是清一色的高層板樓,外牆刷成莊重典雅的青灰色、赭紅色,樓宇間散落著大片綠地,到處栽種著梧桐、銀杏等景觀樹和月季、紫薇等花卉,空氣清新,景色宜人。
大伙兒的居住條件改善了,更有了休閒娛樂的地方,按照北京市區的規劃,在唐家嶺村舊址上建起了中關村森林公園。
自2012年至2014年,中關村森林公園建設了2356畝。2015年6月底,西北旺鎮政府、海澱城管執法監察局、公安、消防等多部門拆除了「唐家嶺公寓」59000多平方米的違法建設。如今,原來的違建已經通過實施平原地區造林綠化工程,逐步化身成為中關村森林公園內一片佔地61.4畝的景觀生態林,相當於97.4個籃球場大小。難得的是,這塊綠地在改造時並沒有一概夷為平地,而是保留了坡地風景,從高處望來,一眼就能看見道路兩邊盛開的鮮花。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