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武職在省內高職裡列第一

2020-12-16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陳峰)記者今天從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獲悉,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日前發布《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其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上榜TOP30,位列全國第13位。在湖北省內高職裡列第一,薪酬指數為72.6,畢業生平均薪酬6025元。

據了解,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來源於全國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滿一年的基礎數據,包括國內200多個細分領域、600多個城市地區、50萬家企業、200萬條畢業生數據,按照工資水平、就業率、人才成長率、薪酬增長率四個要素,以相應權重,以統計學模型計算得出。

畢業生薪酬指數既反映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收入變化,也反映了畢業生成長發展狀況,對客觀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狀況,以及經濟發展走勢具有參考意義。

武職在省內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第一

據悉,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國家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依託行業產業,發起並牽頭成立了湖北現代製造、電子信息、旅遊、生物四個職業教育集團,與IBM、華中數控、聯想、長江存儲、華星光電等300多家企業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校企合作。與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知名企業建立起長期人才供需關係,每年為畢業生開闢了廣闊的就業渠道,學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專業與職位相關度呈逐年上升趨勢,畢業生質量一直得到用人單位認可。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武職列全國第13位
    科教武漢 【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武職列全國第13位】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日前發布《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其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上榜TOP30,位列全國第13位。在湖北省內高職裡列第一,薪酬指數為72.6,畢業生平均薪酬6025元。
  • 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 武職在湖北省內排第一
    日前,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上榜TOP30,位列全國第13位,湖北省內高職第一,薪酬指數為72.6,畢業生平均薪酬6025元。
  • 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河南上榜1所,在南陽
    近期,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在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的同一時刻,也發布了《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不過只公布了全國前30名的高職院校。請看下圖,我省的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赫然在列,排在了第23名。
  • 平均薪酬5368元/月,湖南鐵道職院畢業生薪酬指數省內高職院校第一
    近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以67.2的薪酬指數,位列全國第21位,湖南省高職院校第一名。記者注意到,該排行榜中,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的平均薪酬為5368元/月。
  • 2020年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前30強,最高薪酬超7000元
    2020年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前30強,最高薪酬超7000元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上高職高專和上大學就不能劃等號,上了高職高專等於沒考上大學,特沒面子,在人前抬不起頭來。有這種想法和心情可以理解,畢竟現在高職高專的錄取分數線只有180分左右。這麼低的錄取分數線,難免讓人們對進入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另眼相看」。
  • 2020中國高校、高職畢業生平均薪酬情況
    7月13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前三名。其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位列2020中國高職院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第三。
  • 全國高職院畢業生薪酬指數第五,浙江第一,這樣的金職院太香了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金職院以77.2的薪酬指數,平均薪酬為7113元,位列全國高職院全國第五、浙江第一。畢業生薪酬指數不僅反映了畢業生就業狀況、收入變化,也反映畢業生良好的成長發展狀況。
  • 2020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發布,清華學生排名第一
    中國薪酬網下屬的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達到10818元,為高校之首。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二和第三。除這3所高校外,還有21所高校的畢業生薪酬過萬。
  • 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名Top100出爐!
    日前,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top100 ▼
  • 湖北武漢高職院校排名,武職穩居第一,武船第二,第三是誰?
    武漢的教育資源集中,地理位置優越,除了有一批非常出名的本科大學之外,高職院校也多達30多所。看看武漢高職院校排名表,3所學校穩居前列,全都是高職專科層次中的一級甲類。其中,武職當仁不讓穩居第一位,能夠撼動其地位的院校少之又少;第二的位置歸屬於武船,有許多熱門專業;第三所學校的王牌專業非常受歡迎,就業前景很好。
  • 【教育資訊】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出爐!薪資最高的專業和行業是....
    近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近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
  •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公布,TOP3果然不出所料
    近期,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前十名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浙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公布,你的母校在第幾位?
    7月13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 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來源於全國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滿一年的基礎數據,包括國內200多個細分領域、600多個城市地區、50萬家企業、200萬條畢業生數據,按照工資水平、就業率、人才成長率、薪酬增長率四個要素,以相應權重,以統計學模型計算得出。
  • 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公布,快看看你能排多少?
    內容參考自:中國薪酬網、中國高等教育(Cngaojiao)日前,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
  • 2020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最新:清華北大上海交大位列三甲
    7月13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列三甲。  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來源於全國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滿一年的基礎數據,包括國內200多個細分領域、600多個城市地區、50萬家企業、200萬條畢業生數據,按照工資水平、就業率、人才成長率、薪酬增長率四個要素,以相應權重,以統計學模型計算得出。
  • 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狀況(含高職),志願填報可參考
    一、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薪酬前十: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1028元2、北京外國語大學 10922元3、清華大學 10818元4、北京大學 10698元5、外交學院 10688元6、上海交通大學 10673元7、北京郵電大學 10551元8、
  • 2020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出爐!
    近日,中國薪酬網下屬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top100》,其中廣東有7所高校上榜,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深圳大學、汕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
  • 河南排名第一的專科是哪一所?附河南省內排名前十的高職專科院校
    對於河南這樣的高考大省來說,還是有不少高考分數沒有達到本科線的學生,對於這些考生來說,目光就鎖定在大專院校上了,那麼河南有哪些好的高職專科院校呢?排在第一位的專科是哪一所?今天教育明先森就為大家詳細解答這些。
  • 2017-2018年廣東高職院校排名
    2017年1月,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和中國科教評價網聯合發布了2017年中國專科院校競爭力排行榜。
  • 高職院校招錄為何越來越火?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我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職專科批平行一志願投檔分數線。省內高職院校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以文科500分(僅比三本線低1分)、理科435分(超三本線2分)位列投檔線第一。【探因】職業教育受重視,好就業薪酬不低高職院校高考招錄為什麼越來越受歡迎?「伴隨著中國製造戰略,職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湖南啟善尚行生涯規劃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歐陽文邦說,去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布了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高校及建設專業名單,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名單共計19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