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財經無忌
2017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馮軍旗的《新化複印產業的生命史》的文章被換了一個利於傳播的標題《為什麼學校列印店老闆大多是湖南人?》,一夜之間在朋友圈走紅、刷屏。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還原了湖南婁底市新化縣的複印、列印大軍在全國「開疆擴土」的故事。最為重要的是,據文中數據統計,全中國列印複印市場份額的85%都是由新化縣軍團掌握。
從東北到海南,從上海到內蒙,在全國近20萬人的列印軍團中十之八九都有新化人的身影,他們也構成了我們對列印店的最初印象。
11月20日,「中國最牛列印店」榮大科技擬IPO的消息迅速傳開。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國金證券報送了榮大科技創業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雙方在11月6日籤訂了輔導協議。
和普通學校、街邊列印店有著巨大的不同,此次要上市的「列印店」榮大卻很特殊。來來往往的客戶中,除了券商和投行人士以外,還有各家企業的律師、董秘、財務總監等。據說,它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
如今,在幫大量公司列印過上市材料後,這家被行業內被譽為「券商之家」的榮大科技,接下來也要為自己「列印」了。
一家列印店的傳奇
位於北京西直門南小街的榮大科技,總店隱身於金燦酒店的三樓和四樓,高約8層的酒店外沒有任何「榮大快印」的標識,但卻是中國擬上市公司申報材料列印業務的主要去處。
由於辦公地毗鄰中國證監會所在地——北京金融街富凱大廈不到3公裡,計程車費10元,也被稱為公司擬上市的「最後一站」,被喻為離上市「最近」的列印店。
榮大科技的前身是成立於2000年的北京榮大偉業商貿有限公司,剛開始也只是個普通的列印店,主要是給發改委、財政部的辦事人員列印材料。
和同行相比,榮大當時最大的優勢可能就是提供了一個夜間列印的去處。直到2005年,榮大的業務都很龐雜,除申報材料外,偶爾還承接各種文件甚至書籍的列印。
轉機也來自於這一年,當年證監會一度停發新股,主要靠別人IPO的榮大一度陷入絕境。
此時的榮大準備尋求轉型,但是因為從設備、人工到製作要求與普通列印店有很大不同,榮大已經臨空邁入一腳,再想退出已幾無可能,不甘心的創始人周正榮只能放手一搏,苦苦支撐。
天隨人願,熬過幾個月後,榮大終於等來了機會。
2006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復甦,上市公司及籌備上市公司數量正在急劇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申報材料列印的爆發性需求。
在此之前,因為高鐵、地鐵、公路的建設需要大量建築施工單位參與,需要列印大量的標書、工程圖等,時美及一些國內大型連鎖列印店都把重心放在了設計院、建築院等地方,沒人注意這塊「大肥肉」。
行業回暖、同行忽視,一個「龐大」的細分市場擺在榮大眼前,並且它抓住了。
隨後的榮大成了被眷戀的那個,辦公地被券商們擠得滿滿當當。期間,員工數由5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並相繼在上海、深圳開設分店,回過神來的同行們才發現自己已然錯失良機。
「去榮大列印」幾乎成為了各家投行、律所IPO前約定俗成的操作。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榮大已經成了每一個進過富凱大廈這道大門的人的必經之處,口碑極佳。
媒體曾報導,北京榮大的前員工這樣評價榮大:
「他們已經把一個細分行業做到了非常專業的高度。」
「在榮大熬夜修改材料、製作材料、核對列印稿是家常便飯。申報前肯定是在榮大度過的。」
榮大承包著無數投行人白天和夜晚,有投行從業人員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的同事,在榮大卻大概率能碰上。
甚者,有老投行人士稱,沒在榮大通宵過就沒幹過投行。
距離上市「最近」的列印店
「榮大就是我的青春」一名資深投行人士調侃稱。
籌備一份上市申報材料很難嗎?只要給黑白內頁套好頁碼、放好隔頁紙、加上彩色封皮,然後裝訂成冊即可。全北京乃至全國有成千上萬家的列印店都能實現,為什麼投行人士偏偏鍾愛榮大?
實際上,這件在常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兒並非沒有門檻。
上市申報資料格式固定且極其嚴格,充滿了數字、表格。
曾有業界人士表示,報送一個準IPO公司的材料,用了好幾個拉杆箱不說,來來回回列印過8次。
按照現有的書面審查制度,發審人員不會親自去企業,他們對一家企業的了解,幾乎就指望著這本材料。「有段時間,證監會看到一個格式不規範的申報材料,當場就批了券商。」
更何況,一個普通的列印店員「這些事沒做過,根本不明白」。
對於企業和券商而言,上市是件嚴謹的事,即便再便宜的街邊小店,券商們也不敢嘗試。
而在為投行圈認可的榮大,從項目建議書到招股書製作,都有豐富的經驗,更有甚者,投行人在一些程序上的小疏漏,還會被列印員發現並指出。
坊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聞:
「榮大的人比我們更清楚證監會的官員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申報材料。」
還有傳說榮大列印員人手一份最新版的IPO預審員內部操作手冊。
一份上市文件可能有1000頁,甚至多達1500頁,不同的原件有不同的頁碼,再編成新文件後又需要新的頁碼,若是其中有錯誤、疏漏,還得推倒重來。榮大以極低的出錯概率,讓東奔西跑的投行新兵們「撿到了寶」。
作為投行圈的「意外之喜」,榮大還提供專門的接待室、休息室,券商們無需在賓館與列印店間奔忙,可直接在榮大辦公,甚至在榮大開小型會議。同時,榮大還提供飲用水、食物,把券商從外部瑣事中解放出來。
一位投行人士透露:
「榮大快印的紅火得益於其一攬子服務,提供從住宿、餐飲、洗浴到校對、列印的一條龍服務。」
但凡同樓有房間退租,無論多高的價錢,榮大都會拿下用於接待券商。
對於公司而言,時間是個微妙的東西,錯過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天,申報材料又得新增一個季度的內容,會增加很多會計、審計成本。
榮大不僅在前臺接待上有固定的模式,而且能夠做好溝通,提前為外地券商安排和保證材料製作時間,榮大也可根據客戶的要求,按時把材料送到指定地點。
榮大與國金,到底誰輔導誰?
憑藉著專業、服務和「近水樓臺」,榮大當之無愧的成了距離上市「最近」的列印店。難怪有網友戲稱,
列印店轉身科技企業
作為一家具有半「壟斷」性質的列印店,無疑榮大在商業上是成功的。
根據資料顯示,榮大的客單價在20萬左右,一家名為「泰坦科技」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發行費用中就向榮大支付了一筆26萬的上市服務費;
再比如,榮大快印大部分都是「包間服務」,但要進這樣的包間,必須要交20000元的押金,成為VIP會員等。
伴隨著A股市場進入了IPO的盛宴期,高過會率勢必會吸引更多的企業申報IPO,對於榮大而言,一年過億的流水並非難事。
但與此同時,一旦過會上市,以前悶聲發大財的榮大恐再難低調,其核心競爭力也將備受市場的重重考驗。
是IPO核准制下既得利益者的第一塊蛋糕。
為榮大列印業務立下汗馬功勞的制度無非是IPO項目申報時的紙質稿要求。榮大的存在也是IPO舊制度下的一種延伸,
今年春節期間,《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明確提出:
「證監會和交易所建立電子化審核註冊系統,實現受理和審核全流程電子化,提高審核效率,減輕企業負擔。」
伴隨著科創板掀起的IPO電子化、無紙化審核的改革,高度依賴於上市公司申報材料的榮大曾是資本市場的溫度計,既能隨之瘋狂地上下起伏,自然也會因為這種路徑依賴而墮入冰冷低谷。
作為證券業務的列印龍頭,榮大依靠深耕IPO等領域申報材料文件列印而在金融圈走紅的故事很快就要講完,在資本市場的邏輯裡,那也就沒有什麼估值可言。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榮大就開啟了轉型之路。
據《創業家》報導,2007年,榮大開始謀求轉型,曾進軍財經公關領域。但隔行如隔山,因為缺乏專業積累,反而因為「搶人地盤」損失了一些來自財經公關公司的印刷訂單。
此後,周正榮把重心放在了財經印務領域,並致力於將「高級列印店」變成一家創新科技企業。近年來,榮大不斷向金融信披檢索、雲協作、招股書內容核查方向拓展,投資者關係服務(IR)也成為其踏足的重要領域。
截止目前,榮大科技產品服務包括:榮大二郎神、榮大雲協作、工作底稿管理、核查寶、科研諮詢等。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一份榮大集團6月份的內部推介材料顯示,榮大在IPO財經印務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98%的同時, 其「投行業務諮詢、輔助盡調諮詢、募投可研諮詢、底稿電子化系統」等領域已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從線下列印走向線上系統,在科技公司的外殼下榮大的確可以講更多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榮大科技的周到服務模式幾乎和餐飲界的海底撈一脈相承。眾所周知,隨著海底撈的不斷擴張,公司除了業績增長外同樣存在一些風險。
如今,榮大科技正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瘋狂擴張,它同樣也面臨著服務、管理等環節標準化的問題。再加上,圍繞上市公司,榮大快印的身後還跟著一群競爭對手,時美、聯邦金考等專業的列印中心都在「虎視眈眈」。
一家印務公司轉型做IR業務無可厚非,但是在該業務還未完全支持起整個公司業績增長之前。回歸到列印老本行,如何在未來繼續保持好的業績,這仍舊是榮大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