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疫苗堪比春運搶票,根本約不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的第一個秋冬季來臨,往年不溫不火的流感疫苗,突然變成了香餑餑。
▲圖/視覺中國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簡稱《指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流行態勢仍將持續,今冬明春可能會出現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情況。在不少流行病學專家看來,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合併感染,或將成為今年冬天新冠肺炎防控的最大挑戰。
正是基於對新冠肺炎疊加流感潛在風險的擔憂,民眾格外重視流感預防,紛紛預約接種流感疫苗,希望能在流感季到來之前做好防護。
然而,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熱情高漲,疫苗供貨暫時卻沒能跟上。近段時間,流感疫苗緊缺,接種點預約「爆滿」,甚至「一針難求」的情況在全國多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庫叔諮詢了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多個城市的疫苗接種機構,均被告知目前無苗可打,可以排隊預約,但不能確定什麼時候能接種。
流感疫苗當下為何「一針難求」,疫苗供貨量是否充足,缺貨斷貨現象何時能緩解,流感疫苗由來已久的供求矛盾又該如何破解?
文 | 張曙霞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預約爆滿
每年冬春季節,是流感流行和高發的季節。有研究表明,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導致29萬至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我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既能顯著降低接種者感染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也能切實減少因流感就診人數,減輕醫療救治壓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年為孕婦、老人、慢病患者、醫護人員等人群接種疫苗。
▲2018年10月23日,北京,老人、小孩在社區醫院開種流感疫苗。圖/視覺中國
根據《指南》,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4周後,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6~8個月後抗體滴度開始衰減。我國各地每年流感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和持續時間不同,為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建議各地在疫苗可及後儘快安排接種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對10月底前未接種的對象,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務。
然而,要預約近期的流感疫苗接種,卻並不容易。
「要排隊,不確定什麼時候能打上,也不確定能不能打上。」北京市東城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也就打了十幾個,已經預約了幾百號人了。
庫叔還諮詢了北京市其他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月底之前均無苗可打,只能先預約排隊等消息。
缺苗的情況下,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特別限定,只為本轄區居民提供預約接種服務,暫不接待轄區外人員。
一些民營醫療機構也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服務,但同樣「一針難求」。
北京泓華匯康診所的工作人員表示,很多人7月份就開始預約接種,第一批疫苗早就約出去了,第二批疫苗10月底之後才能到,目前也約到200多號了。
此外,多個電商平臺也推出了流感疫苗的預售服務。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比,電商平臺的流感疫苗價格要高得多,有的甚至翻了三四倍。有客服人員稱,北京預計可以安排10~11月份左右的名額,具體接種時間要視到苗時間而定。
疫苗短缺的並不只是北京,國內其他地區的疫苗也相當緊張。
庫叔諮詢了天津、上海、西安、武漢等地多個疫苗接種機構,無一例外,均被告知目前沒貨,需要登記排號等通知。
不過,也有例外。庫叔諮詢了貴陽、昆明兩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稱疫苗有貨,「明天早點到現場排隊,基本都能打上。」
2
緊缺是暫時的
近期流感疫苗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有多重原因。
安徽銅陵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何益新認為,供應方面,流感疫苗屬於二類疫苗,即自願自費接種的非免疫規劃疫苗,生產廠家不多,供應量本就不足。而且我國對疫苗生產質量控制非常嚴格,每一批次疫苗上市前必須經藥監部門質量檢測,獲得批籤發許可後才能上市使用,檢測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也會影響供貨周期。
需求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健康意識普遍提高,對流感疫苗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不過,多地疾控中心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接下來供貨陸續到位,疫苗緊缺問題將逐步得到緩解。
「廠家隔幾天給我們配一次,接種點的疫苗儲存能力也有限,所以並非一次性全部到位,自費的疫苗,現在剛配了兩批貨,接下來都會陸陸續續到貨,會給大家及時接種。」北京市豐臺區疾控中心相關人士說,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關注老百姓的接種需求,如果需求量太大,會採取增加接種點、推動廠家加快供貨等多重舉措予以解決。
天津市西青區疾控中心人士也表示,10月份是主要接種期,接下來會有大批疫苗到貨,預約後耐心等待接種點通知即可。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示,從往年來看,北京一般在12月底到1月之間迎來流感疫情的高峰期,預約接種不必急於當下。提前半個月接種上,就能夠保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往年,今年的流感疫苗整體供貨量有大幅提升。基於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最新披露的生物製品批籤發產品數據,庫叔統計發現,截至9月27日,用於2020~2021流感季節的流感疫苗批籤發量已達2985.09萬劑,較去年同期的1539.85萬劑增加近94%。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錄召預測,2020年流感疫苗批籤發量預計比2019年翻番,達到5000萬劑。
各地也在積極協調廠家供貨,增加流感疫苗供應量。例如,公開報導顯示,北京市自費疫苗採購量是去年的兩倍,免費的疫苗比去年增加了21%;湖北省流感疫苗計劃供應量已從近三年的平均60多萬支增至今年的300多萬支。
針對當下暫時的緊缺情況,流感疫苗生產廠家科興生物品牌總監劉沛誠建議,應避免宣傳諸如「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種」「流感疫苗最佳接種時間」等內容,流感的流行趨勢南北差異大,一刀切式宣傳既不科學,又會影響到北部地區疫苗供應,同時會造成南方省份過度提前接種影響疫苗效果和後期接種積極性。
同時,鑑於國內流感疫苗前期批籤發量較少,應考慮採取預約方式,優先為醫務人員、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接種,其次為健康成年人。
3
供求矛盾待解
雖然隨著後續供貨到位,今年流感疫苗接種緊缺困境有望得到逐步緩解,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流感疫苗由來已久的供求矛盾亟待重視和解決。
▲2020年9月23日,山東省鄒平市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全面鋪開。圖/視覺中國
據了解,流感疫苗區域性供應偏緊的情況近一兩年一直存在,而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接種意願明顯增強,導致短期內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公開報導顯示,2018年、2019年,部分一線城市就存在「流感疫苗想打而打不到」的情況。
流感疫苗在我國屬於二類疫苗,僅部分地區對60(或65)歲以上老人、醫務人員、中小學生等人群實施免費接種或醫保報銷政策,多數為使用者自願、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的市場需求也主要由生產企業自行預測。
馮錄召曾撰文表示,普通公眾對流感疫苗接種的意識非常低,61%的人對流感知之甚少或完全不了解。這直接導致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低下。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給出了一組數字:我國每年流感疫苗接種人數大概2000多萬,整體接種率僅2%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其中,作為流感防護的重點人群,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約3.8%,醫務人員接種率也只有10%左右,明顯低於其他國家中位數46.7%。
這種情況下,相關生產企業在流感疫苗的生產和供應方面,策略趨向保守。
以流感疫苗主要生產廠家華蘭生物為例,早在2018年,公司已具備年產3000萬人份四價流感疫苗的生產能力,但2019年其四價流感疫苗批籤發量僅為835.93萬支。
「廠家不願意投入很多的資金去擴大產能。」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流感疫苗推廣不夠,實際接種情況並不樂觀,廠家對每年的使用情況沒有形成有效的預測,保守估計,由於效期限制,約1/3的流感疫苗都是報廢的。
據了解,由於流感病毒高度的易變性和不可確定性,為了使疫苗更有效,流感疫苗中所含病毒組分需要定期更新。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通過全球上百個國家流感中心的監測結果,篩選出下一個流感流行季節最有可能流行的病毒株,推薦給流感疫苗生產企業製備疫苗。這意味著,企業生產的流感疫苗只能供一個流感季使用,有效期不足1年,存貨只能報廢。
「往年民眾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並不高,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擔心雙重感染的風險,紛紛預約接種,這其中有一定的從眾、跟風心理。」何益新表示,從長遠看,要緩解流感疫苗的供求矛盾,還是要進一步加強流感疫苗接種方面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流感危害及流感疫苗效果的認知率,提高重點人群接種比例。
馮錄召認為,應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全面開展老人、醫務人員等高危人群免費接種項目,並逐步有計劃地實現全人群的免費接種,建立長效的政企供需對話機制、預購機制、多方合作機制,構建疫苗審批—監督—使用部門和流感疫苗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同時,還要提高疫苗接種服務的可及性,增加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管理和激勵方式。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要有效提高流感疫苗產能,還需要在製備技術和工藝方面加快突破和創新。
據了解,全球已上市的流感疫苗,根據生產工藝,可分為基於雞胚、基於細胞培養和重組流感疫苗。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流感疫苗皆為雞胚生產工藝,通俗來說就是利用雞蛋胚胎培養製備病毒疫苗,一般而言,疫苗從組織雞胚到上市需要半年的生產周期。這種情況下,在需求突增的情況下,臨時大規模追加供應並不現實。
中國疫苗行業協會副會長、賽諾菲巴斯德中國區總經理張和平建議,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總體市場供應能力和彈性,抵禦突發風險。例如,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平臺等,能實現不依賴雞蛋數量,大幅縮短生產周期,從而保證疫苗供應。
原標題:《流感疫苗「一針難求」?不要著急,原因在這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