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
動漫電影《阿拉丁》,由迪士尼出品,根據1992年的同名動畫片翻拍,於2019年全球上映。
文/安小辰
真人版《阿拉丁》在開拍時就飽受爭議,許多人認為它不能完全還原92年的動畫電影,甚至會重蹈《美女與野獸》的覆轍。
迪士尼出品的《阿拉丁》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廣大好評,看過動漫電影的朋友都表示「異常驚喜」。那麼為什麼這部真人版電影會廣受好評呢?
劇情梗概:
阿格拉瓦王國中,靠偷竊為生的阿拉丁,對從宮中逃出的茉莉公主一見鍾情,受到想要篡權的宰相賈方的蠱惑,陰差陽錯地拿到了神燈,召喚出了可以實現三個願望的精靈。他在經歷了欺騙、迷失自我後,阿拉丁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和茉莉一起拯救了阿格拉瓦,懲罰了賈方。
美滿的結局:阿拉丁與茉莉收穫了愛情,神燈精靈也獲得了自由。
這是一部典型的「happy ending」的童話電影,充滿了美妙的幻想,情節簡單不複雜,卻能帶給我們愉悅的觀影體驗。
真人版《阿拉丁》保真還原了92年動畫版的劇情情節,它僅在一些細節上做了不同程度的改編,保持還原度的同時又不乏新意,讓人眼前一亮。
整部電影有鮮明的主線:無論是主角和反派的較量,還是阿拉丁與茉莉的愛情,都非常清晰毫不違和。影片想要傳遞的主題是對於自我的追求,全片緊扣這一主題緩緩展開。
01做最真實的自己
電影最吸引人的閃光特質是:它一直教你去「真誠的做自己」。
阿拉丁不願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神燈願意拋棄自己的法力去和相愛的人環遊世界、蘇丹願意破除戒規完成女兒的心願……而在經歷願望實現、財富環繞等各種可能的時候,如何珍視那個本來就很珍貴的自己呢?
最好的愛情,一定是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阿拉丁對公主一見鍾情,為了博取公主歡心,阿拉丁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一次召喚神燈的機會。把自己變成王子,因為阿拉丁的自卑認為只有王子的身份才配得上公主。
反觀公主,面對小混混阿拉丁時心生愛慕,而當阿拉丁以王子的身份與茉莉公主交談時,茉莉卻對他嗤之以鼻。
也只有當阿拉丁丟下偽裝,勇敢做回自己時,他才又找到了自信,並讓公主由衷地欣賞並真心地喜歡。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能將阿拉丁由男孩變男人的過程比較細膩地展現出來,可以說相當不容易了,同時也說明:好的愛情,一定會讓男人更加成熟,更有責任感,更有勇敢與擔當。
02新時代的女性不再是附屬品
在原作動畫裡,茉莉公主是典型的迪士尼公主形象,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她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更多的時候,需要阿拉丁對她的行為來進行指引。
《阿拉丁》電影裡的茉莉公主則更加獨立,她除了會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以外,也心懷國家,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她自小就一直在磨練自己,閱讀各種書籍,甚至還會到民間體會平民的生活,為了將來接替父親成為一個好蘇丹而不斷努力,但卻因為國家所規定的蘇丹之位不傳女性而使得自己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茉莉公主還是成功繼承了蘇丹之位,由茉莉公主親自廢除「公主只得嫁給王子」的規定,隱喻的則是新時代的女性不再是附屬品的思想。
不斷改變就是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
《阿拉丁》裡的世界裡存在著諸多荒誕的規定,比如公主必須嫁給王子,女人不可以成為蘇丹等。阿拉丁因為貧困的出身直接被貼上了標籤,固執的將軍只聽從於「蘇丹」,賈方再努力也只能止步於「國師」。
於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反抗,都在改變。
茉莉公主不再是只懂得和老虎做朋友的狂野公主,不再祈求嫁給王子等待救贖,而是從小就博覽群書,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準備。
阿拉丁和賈方的行動處處都是對階級固化的嘲諷和挑釁。只不過一個在迷失本心後及時醒悟了,一個越陷越深、作繭自縛。
將軍被公主說服後改變了固執的思想,反抗變成蘇丹的賈方。就連燈神都在反抗命運,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童話本身是一面鏡子,反映的往往是最真實的生活。王子可能是偽裝的,神仙也會最後歸於平凡,燈神也只是提供了改變的機遇,至於如何改變,怎麼改變都要看自己。
《美女與野獸》、《小飛象》、《獅子王》這些電影的優點,在於它們很好地還原了原版動畫。
而《阿拉丁》是迪士尼拍出的一部超越原版動畫的真人電影,也讓人第一次認可這個事實:經典動畫拍攝真人版電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也只有技術手段更豐富、真人表演更細膩的真人電影,才能更好詮釋一些故事。
我們看到了更加立體的人物形象,也讓我們兒時的夢想成功的照進現實。
各位漫迷們,你們如何看待迪士尼出版的《阿拉丁》動漫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