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少年兒童創新素養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兩會專訪】   

    「最近,讓中小學生睡飽覺成了熱點新聞。這折射出當前基礎教育過度關注短期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實現創新發展,離不開國民創新素養的養成。基礎教育階段是人一生中創新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我們在這一階段高度重視並大力開展創新素養教育。

    強調創新,是因為「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崔波委員說,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要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國在高等院校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教育舉措,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理念還比較滯後,傳統教育方式固化、評價標準單一導致重知識灌輸輕智能開發、重標準答案輕創造性思維、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等現象,制約了學生創新素養的早期開發和養成,不少青少年基礎知識牢固,但創新能力相對不足。

    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創新素養的重要啟蒙期、關鍵成長期。根據遞減法則,人的創新能力開發得越早,其發展潛力越大。據崔波委員介紹,從2015年起,寧夏在部分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了創新素養教育,立足於現行課程方案,把創新素養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不斷更新育人理念,改變課堂教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在具體實踐中,把握學前教育階段、小學低段、小學高段、初中階段等不同學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例如,學前階段以啟發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初步動手能力為主;小學低段以啟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為主;小學高段以關注和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和動手能力為主;初中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多思考、善於問問題的習慣。

    寧夏在創新素養教育實踐中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領、穩步推進的原則,同時借鑑了國內外的先進經驗。2017年,創新素養教育試點擴大至寧夏所有縣(市、區)。經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一些學校在轉變觀念、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由於該項工作的開展,近幾年,寧夏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成績連續大幅提升。

    崔波委員建議,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少年兒童的創新素養教育,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在各學科的教學方案和課程標準中落實創新素養教育的目標;努力把創新素養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建立並完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導向和牽動作用;同時選擇部分地區進行基礎教育階段創新素養教育試點,統籌各方面的教科研力量,待經驗成熟後再逐步推開。

    (本報記者 王建宏)

相關焦點

  • 加強少年兒童創新素養教育
    【兩會專訪】   加強少年兒童創新素養教育——訪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委員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最近,讓中小學生睡飽覺成了熱點新聞這折射出當前基礎教育過度關注短期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實現創新發展,離不開國民創新素養的養成。基礎教育階段是人一生中創新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我們在這一階段高度重視並大力開展創新素養教育。
  • 加強學校和社會互動 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光明日報-光明網
    兒童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加強兒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關係到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民族昌盛。當前,兒童少年特別是流動、留守、流浪、殘疾等特殊家庭弱勢兒童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任性冷漠、孤僻叛逆、驕橫暴戾、厭學厭世等心理問題表現屢見不鮮。
  •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與倫理道德提升-光明日報-光明網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青少年網絡依賴程度的增強,媒介素養問題成為繞不開的話題。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解讀、批判以及有效使用的能力,具體包括對媒介信息進行選擇、理解、質疑、評價和創造的能力;媒介倫理道德則是指人們在媒介學習與批判創新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倫理道德行為。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6月16日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中明確指示,《光明日報》要「堅守思想文化大報定位,堅持守正創新,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要繼續「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光明日報》數十年來與知識界有著深厚情感與密切聯繫,但在新媒體格局下,如何建設有效服務廣大知識界的新型平臺,是光明日報融媒體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 找準中小學法治教育創新點-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中小學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是貫徹和執行黨的依法治國方略的切實需要。法治教育開展的方式和途徑直接影響著法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因此,在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在中小學開展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法治教育的途徑和機制創新至關重要。
  •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時間:2017-09-24 17:23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東兒童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3歲就開始用微信和QQ-----來源: 南方日報 00後成長於網絡時代,他們的網絡安全素養如何?
  • 文化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工作的意見
    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是保護廣大未成年人的文化權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為滿足廣大未成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質,現就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培養,是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重大戰略性任務。
  • 如何給兒童最好的童書?-光明日報-光明網
    但是,給兒童提供什麼樣的精神食糧,如何讓兒童選擇自己想要看的書,讓兒童看到能夠鼓勵他們思考、成為更好公民的書,讓兒童更好地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從理念到實踐並未清晰。     著名出版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2014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特殊貢獻獎」獲得者海飛對此表示認同:「作為文學可以由各個人生階段分類,但不應該有大小文學之分。文學是出版的母體,和兒童文學不是小文學一樣,童書出版是大出版。」
  • 高中教育何去何從?-光明日報-光明網
    國際上對「卓越教育」的解釋是:保障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保障每一個學生能夠達到他所能達到的發展高度,就是「卓越」,這也是新時代基礎教育的定位和培育創新人才的價值訴求。 高中課改的方向:是「專業化」還是「尋求共同性與多樣性的平衡」?
  •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也是一門給家長的課程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梁鋸聰 攝●南方日報記者 龔春輝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已成為青少年求知、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平臺。為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網絡、合理安全文明地使用網絡,給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9月19日下午,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支持,廣東省委網信辦、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主辦的「2020兒童網際網路大會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論壇」在北京、廣東兩地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辦。本屆大會以「共建未成年人保護機制,促進網際網路健康發展」為主題。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觀看方式一、直播時間8月5日(本周三)上午9:30二、直播平臺光明網微博光明網微博是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示範點、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高校、國家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優秀高校、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合作院校和福建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堅持「面向產業、服務地方」,以工為主,工、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 基礎教育如何國際化-光明日報-光明網
    把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養放在核心地位。教育國際化對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包括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探究的能力、進行跨文化學術交流合作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新挑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是個別教師的行為,要更多教師參與。應通過各種組織形式培訓教師,以項目為支撐,師生共同參與,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各種活動中提高教師的能力。
  • 光明日報評論員: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 新時代@...
    一起看《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德育,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加強智育,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加強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加強美育,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
  •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走進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
    【2020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7月14日9時30分,光明日報全媒體團隊將走進山東大學,10時走進西北民族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14
  • 教育部發文,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
    每年4月底前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殘聯、街道(鄉鎮)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進行摸底排查,5月底前,委託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是否適宜隨班就讀提出評估意見,根據評估意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檯帳。二要健全就近就便安置制度,堅持優先原則,強化控輟保學。
  •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範式要改了-光明日報-光明網
    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和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理想追求與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在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同時,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 自古學詩宜少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華古典詩歌文學的傳統教育從少年開始,這是一份獨特的「營養餐」,俗語說「開口奶要吃好」,少年能否早慧不負期待,習詩的童子功不可忽視。     眾所周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其寓教思想的核心是「文、行、忠、信」。四者以文為先。「文」,包括詩、書、禮、樂。縱觀歷史,凡詩學大盛、巨星璀璨的時代,小詩星也會頻頻閃亮登場。
  • 光明日報:教中小學生編程,不是為了讓他們會寫程序
    近日,《光明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人工智慧基礎教育隨著其重要性的提升,愈發呈現工具化、資本化、分層化和功利化傾向,這顯然與人工智慧基礎教育的初心和科技向善的價值理念相違背。加強人工智慧基礎教育,是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要求。
  • 沿著「立德樹人」航標 「光明教育號」大船滿帆前行
    我們在解決「有學上」這件重大民生事上排名全市前列,全區提供的學位數已經大於符合條件的申請學位適齡兒童數。通俗來講,只要是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在光明都是有書讀的。這一方面,我們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學位倍增。我們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學位申請「門檻」,只有在光明居住滿一年的,才能申請光明學位。 「上好學」是人民群眾在解決「有學上」問題上的進一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