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
「最近,讓中小學生睡飽覺成了熱點新聞。這折射出當前基礎教育過度關注短期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崔波委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實現創新發展,離不開國民創新素養的養成。基礎教育階段是人一生中創新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我們在這一階段高度重視並大力開展創新素養教育。
強調創新,是因為「創新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國家強,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崔波委員說,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要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國在高等院校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教育舉措,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理念還比較滯後,傳統教育方式固化、評價標準單一導致重知識灌輸輕智能開發、重標準答案輕創造性思維、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等現象,制約了學生創新素養的早期開發和養成,不少青少年基礎知識牢固,但創新能力相對不足。
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創新素養的重要啟蒙期、關鍵成長期。根據遞減法則,人的創新能力開發得越早,其發展潛力越大。據崔波委員介紹,從2015年起,寧夏在部分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了創新素養教育,立足於現行課程方案,把創新素養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結合各學科的特點,不斷更新育人理念,改變課堂教育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在具體實踐中,把握學前教育階段、小學低段、小學高段、初中階段等不同學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例如,學前階段以啟發和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初步動手能力為主;小學低段以啟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為主;小學高段以關注和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和動手能力為主;初中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多思考、善於問問題的習慣。
寧夏在創新素養教育實踐中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領、穩步推進的原則,同時借鑑了國內外的先進經驗。2017年,創新素養教育試點擴大至寧夏所有縣(市、區)。經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一些學校在轉變觀念、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由於該項工作的開展,近幾年,寧夏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成績連續大幅提升。
崔波委員建議,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少年兒童的創新素養教育,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在各學科的教學方案和課程標準中落實創新素養教育的目標;努力把創新素養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建立並完善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導向和牽動作用;同時選擇部分地區進行基礎教育階段創新素養教育試點,統籌各方面的教科研力量,待經驗成熟後再逐步推開。
(本報記者 王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