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手機、電腦,就被《靈劍山》各種刷屏,曾經我看動漫的時候,也沒見到這麼賣力的推廣,不過我真的看了一點內容之後,確實不得不折服這群演員們的認真態度,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錯了片場,讓我想起了《歡樂喜劇人》的那句經典臺詞,「搞笑,我們是認真地。」
一個不正經的徒弟,智商不僅在線,而且超群,不僅各種碾壓同門,而且還成立了智教全稱「九州智商稅務管理總局」,這如此現代的語言,很難讓人接受,這是一群穿著古裝,飛來飛去的修真者,不過卻也因此為整個作品,埋下了幽默詼諧的基調,將時下流行的青春元素與傳統古風相融合,創新探索古裝題材,搞笑貫穿始終,這樣的反套路劇你們喜歡嗎?反正我是接受了。連陳浩民版的《濟公》我都能接受,何況是這部架空的作品呢!
不過這裡讓人大跌眼鏡的還不是搞笑,這對無節操的,無廉恥,無顏面的搞笑師徒,居然發展成了情侶,而且王陸居然是王舞苦苦等待找尋的大師兄——歐陽商的轉世?
好了,現在言歸正傳了,熟悉劍儒墨涵的看官們知道,現在又到了嚴肅的時間了,畢竟修真我們是嚴肅的。
剛才上文提到,王陸是靈劍山王舞師兄歐陽商的轉世,那麼我們就要不禁問一下,這個轉世輪迴,真的存在嗎?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即便是這樣,在我們中國也是有一場打了千百年的筆墨官司,釋道儒三家之間對於來世今生是如何看的呢?
佛教是相信輪迴轉世的,並且提出了「六道輪迴」的觀念,而且還有「三世因果」一說,認為因果通三世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這只是佛經中對於三世因果描述的冰山一角。
但是佛教又重視當下,大家都知道,佛教有一個派別,稱為「禪宗」,佛家經典《金剛經》云:「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什麼是過去心呢?就是經常抓著各種過去的事情糾結懊惱;
什麼是未來心呢?對於沒有發生的事情杞人憂天;
唯有活在當下,認認真真地把當下做好了,才是佛教最想表達的思想。
很多人動不動拿報應來嚇唬人,其實這是不對的態度。佛教三根普被,用了很多方便法,所以佛教的信徒相對而言,各種層次都有,哪怕不識字的老爺爺老奶奶,也有很多高端的知識分子。
而儒家呢,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咱們結合當時的情景來分析這句話,看看有沒有道理,大家都知道,儒家有一部經典,被稱為《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記錄,而這句話就是出自其中。
這句話是孔子為什麼說的呢,當時孔子的學生,季路前來問孔子,關於鬼神的問題,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又問:「敢問死。」孔老夫子最後說了這句話,「未知生,焉知死?」
這個態度很明顯,就是「敬鬼神而遠之」,而且不去考慮身後的事。
再來看咱們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對輪迴的看法!
道教的前身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其中庄子在自己的著作《莊子.內篇.人世間》提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而且現在有時候去道觀,裡面的道士也會跟大家說,道教是修今生的,而且經常提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後來,有些道教著作,雖然有了六橋對應六道的提法,這些書被收集到了《道藏》中,其中很多書是後來一些道士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提出的,但是對於整個道教的思想影響並不大。
各位是否相信前世今生呢?請留言評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