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懷孕以後,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和日益增大的子宮,會給女性的身體帶來很多肉眼可見或者壓根看不見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可以通過一些症狀表現出來,而且可能隨著孕周增長,變化會越來越明顯,我們可以按孕周的變化,來梳理一下女性孕期的身體變化。
由於胚胎和胎兒的生長必然是一個有小到大的過程,所以,在剛剛懷孕的時候,從外形上看,孕婦是不會有什麼肉眼可見的變化。但是,由於懷孕後激素水平和盆腔血運的變化,孕婦會有一些自覺能感覺到的症狀,具體如下:
1.乳房變化:孕婦在懷孕初期會自覺乳房脹痛;並且隨著孕周的增長,乳頭會逐漸變大;乳暈的顏色會逐漸加深;並且在乳暈周圍可能會有小的結節出現,無疼痛的感覺,被稱為蒙氏結節。
2.體重的變化:早孕期對營養沒有特殊需求,體重也不一定會有明顯的增長,而且很多孕婦由於早孕反應嚴重,有可能體重反而會出現下降,不用擔心,早孕反應過後飲食正常後會彌補回來的;整個早孕期的體重增長要求不能超過2kg,所以從形體上來說,基本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3.症狀:由於盆腔的血運豐富,盆腔有可能處於一種充血或者淤血的狀態,孕婦偶爾可能感覺腹痛、腹脹、腰酸、墜脹感或者偶爾下腹刺痛或者牽拉樣的不適感,在超聲提示的確為正常宮內早孕的情況下,一般不用特殊處理;但是,如果腹痛症狀加重或者有陰道出血的症狀,需要隨時醫院就診。
1.形體改變:中孕期後孕婦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形體的改變,逐漸會顯現出孕婦體態,子宮會隨著孕周逐漸增大,宮底會逐漸升高。教大家比較一個比價簡單的判斷子宮大小宮底高度的方法:
4個月——宮底高度,臍恥之間(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中點)
5個月——臍下一橫指(肚臍下一橫指水平)
6個月——臍上一橫指(肚臍上一橫指水平)
8個月——臍與劍突之間(肚臍和胸骨下緣之間)
9個月——劍突下(胸骨下緣下)
10個月——劍突下兩橫指
大家會問,為什麼孕周大了,宮底反而低了,是肚子小了嗎?其實主要是到了妊娠晚期,預期足月後,隨著胎頭入盆,胎盤功能的變化,羊水量會稍微減少等因素,造成了宮底位置會稍微下降,此時孕婦會感到食慾好轉,呼吸也會順暢一些。
2.皮膚的改變:
色素沉澱、妊娠斑 :部分女性在懷孕期間,雌激素的增加會使膚色變得較深,特別是在乳頭、乳暈、腹部正中線與外生殖器等部位。面部會出現色素沉澱,主要分布在額頭、兩頰與顏面部,產後會逐漸地淡化。
黑線:女性通常都有一條淡淡的白線,從肚臍上一直延伸到恥骨中心。這在懷孕前會隱約可見。孕中期後,白線會變成黑線,深色皮膚的女性會變得更暗,這通常在分娩幾個月後消失。
妊娠紋:人體皮下含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女性妊娠後,腹部的隆起使皮膚的彈力纖維與膠原纖維因外力牽拉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或斷裂。妊娠紋一旦出現後,並不會隨時間推移而慢慢消失,而是終身相伴,並且長有妊娠紋的肌膚常伴有牽扯感或輕微癢,容易出現鬆弛,褶皺,下墜,脂肪堆積,嚴重影響了女性產後的皮膚形態和美感。
靜脈曲張:孕期,由於增大的子宮對盆腹腔造成的壓力,導致靜脈回流受阻,可能加重靜脈瓣功能的損傷,從而出現下肢或者會陰部位出現靜脈曲張。表現為下肢或者會陰處出現蚯蚓狀隆起的青色或者紫紅色的靜脈走形。
1.痔瘡:懷孕後肛周和外陰血運豐富,並且隨著孕周增長,逐漸增大的子宮對肛周的壓力增加,同時由於胃腸功能差,子宮壓迫等原因,孕婦便秘的發生率較高,都增加了孕婦患痔瘡的風險,孕婦可能會出現痔瘡脫垂,如經歷自然分娩,痔瘡可能會更加嚴重。但是,產後隨著壓力解除,可能會有所好轉。
2.恥骨聯合分離:主要也是由於增大的子宮對於盆腔的壓力造成的,恥骨聯合的關節處發生了分離,如果分離的寬度超過1釐米,可能會出現局部明顯的疼痛,主要還是要休息制動,產後壓力解除後,症狀會逐漸緩解。
以上是關於孕期變化的梳理,讓大家初步了解一下,不過在孕期各位準媽媽的變化和表現也是會千差萬別的,希望各位準媽媽在孕期依然能健康美麗,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我是王蕾醫生——愛生活,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