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雞眼?羅圈腿?關於孩子的這些事,媽媽一定要注意了

2020-09-17 父母資訊

一個同事前兩天分享了一件她家孩子的趣事:她兩歲多的女兒特別喜歡玩捉迷藏,但是並不會把自己整個人藏起來,有時候明明身子還在窗簾外面,有時候直接把臉埋在沙發裡,就大聲喊著:「我藏好了!


同事笑著說:「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傻閨女……」


周圍其他幾個同事,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也是這樣子,典型的「顧頭不顧尾」



其實,這些在我們大人眼裡不可思議甚至傻裡傻氣的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他們所處的這個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心智發育程度,決定了他們會做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那麼,這樣的事情還有哪些?你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嗎?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鬧瞌睡

對於大人來講,瞌睡了就睡覺,是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和本能。但對於小寶寶來說,他「不會睡覺」,自己很難入睡,需要大人哄睡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瞌睡的時候使勁哭。明明很瞌睡卻不會睡覺,也是很痛苦的哦,所以才要「鬧瞌睡」。那麼你還羨慕嬰兒的睡眠嗎?


乾哭

新生兒寶寶,因為淚腺不夠發達,有時候分泌出的眼淚只夠溼潤眼球。所以儘管他們的哭聲震天動地,卻擠不出眼淚。


在大人看來,因為沒有看到「淚流滿面」、「淚千行」的場面,就會認為他們假哭、「乾打雷,不下雨」。真實情況是,寶寶真的做不到啊。


羅圈腿

寶寶剛出生的幾個月,都有點「羅圈腿」的跡象,兩條腿像青蛙腿一樣呈自然彎曲狀,如下圖:



這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是蜷縮的姿勢,出生以後這種姿勢還要維持一段時間。隨著寶寶不斷地蹬腿、爬行等運動,四肢力量會慢慢增強,骨骼發育越來越好,這種彎曲狀態會逐步得到改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相反,如果幾個月的寶寶腿像成人一樣直直的,家長反而要重視起來,及時看醫生,排除發育不良的可能性。


鬥雞眼

鬥雞眼,醫學上稱為內斜視。在小月齡寶寶身上存在比較普遍,大部分情況都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小寶寶的鼻骨發育不完全,鼻梁扁平,還有不少寶寶內眼角有贅皮,視覺上看上去就像黑眼球緊貼著鼻梁,這種情況被稱為假性內斜視。


區分真假鬥雞眼還有一個方法:家長可以輕輕捏起孩子鼻梁上的皮膚,觀察孩子是不是真的內斜視。



打嗝

小嬰兒動不動就打嗝,爸爸媽媽常常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其實,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月,調節橫隔膜的植物神經尚未發育完善,當寶寶吃奶過急或是大哭過後,吞咽了空氣等等情況下,都很容易打嗝。


打嗝本身對寶寶的健康沒有什麼不良影響,相反還能起到鍛鍊橫膈肌的作用。等寶寶長到3、4個月的時候,隔膜逐漸發育成熟,打嗝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


「鴕鳥?」

在小寶寶的意識裡,凡是他看不到的事物或人,他都會以為是不存在的。比如他看不到媽媽了,就會以為媽媽「沒有了」,然後哇哇大哭,特別傷心。他還意識不到,在他視線範圍之外的地方還有一種「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當他熟悉的爸爸媽媽離開後,他會大哭,以及爸爸媽媽上班前的分別、去幼兒園的分別,會讓他感到恐懼和不安。


文章開頭,我同事女兒的「鴕鳥」行為也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看不到別人,別人也看不到自己,所以才會在捉迷藏時,藏頭不藏身。


扁平足

嬰兒的腳幾乎都是扁平足,隨著學會走路,走得越來越多,足弓會逐步發育。


有研究顯示,18個月以下的兒童中,97%都是扁平足。而到10歲時,僅有4%存在扁平足。另一項研究則顯示,3歲時,扁平足為54%;6歲時減少為26%。


也就是說,10歲以內的扁平足可能是暫時的。所以發現寶寶沒有足弓,先別急著下結論,也別太擔心哦。


遠視眼

孩子眼球的發育是從遠視眼到正視眼的過程。剛出生的寶寶眼球晶狀體和睫狀肌的調節能力較差,看東西一片模糊,只能分辨黑白、明暗。



隨著月齡增加,寶寶的眼軸由短變長,視力也越來越好。


2歲以後,寶寶的視力每年增加 0.1~0.2,5-6 歲左右,視力會發展到1.0左右。此時,寶寶基本已具備成年人的視力水平,可以看清周圍的世界。


吃手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個寶寶都有一段吃手的經歷。從一兩個月,到四五歲,吃手的寶寶都不少見。有的寶寶熱衷於啃一兩個指頭,小月齡的寶寶甚至會把整個拳頭塞進嘴裡,吃到乾嘔……


▲喬治小王子「花式吃手」


孩子吃手除了口欲期的生理需求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緩解焦慮,尋求心裡安慰


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一般吃到2歲左右孩子就會自動不吃了,如果家長覺得不衛生,可以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從手轉到安撫奶嘴,那就再好不過了。到4歲左右,如果孩子還在吃手,爸爸媽媽此時可以採取一些幹預措施。


乳牙不必重視?

很多家長覺得,乳牙遲早要換的,被蛀了不用管。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下圖中,上面一排是乳牙,下面一排是恆牙牙胚。恆牙的牙胚在寶寶出生那一刻就有了,只是最初的恆牙胚是沒有發育完成的。



一旦乳牙發生蛀牙,沒有及時治療,齲患從牙釉質慢慢擴大到牙本質、牙神經、根尖,接下來就會蔓延到恆牙胚,影響恆牙的發育,導致恆牙萌出困難,錯合畸形等。


另外,乳牙在恆牙萌出過程中還扮演著嚮導的角色。如果齲洞很大,造成乳牙提前脫落或大面積缺失,此時下面的恆牙就會受到幹擾,錯位萌出,嚴重的還會引起地包天、齙牙等


看繪本

我們把繪本買回家,並不是扔給孩子,指望他自己翻翻就好了。看繪本,不單單孩子看,大人也要一起引導孩子看

大人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必僅僅局限於繪本上的文字,重點應該放在對畫面的解讀上,引導孩子欣賞優美的線條、絢爛的色彩,發揮想像力,感受畫面裡隱藏的故事。最好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才會讓孩子有帶入感,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上面的誤區你中了幾條?親媽當的還合格否?


在帶娃過程中,如果你也發現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

相關焦點

  • 線話乾貨 | 「鬥雞眼」用英語怎麼說?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有輕微殘疾的人,比如駝背、色盲、鬥雞眼、六指等。用英文怎麼表達呢?
  • 寶寶羅圈腿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很多爸爸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腿一直伸不直打不開,因此就認定是羅圈腿。有些很落後的做法,比如把寶寶的腿給綁起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寶寶羅圈腿該怎麼辦。值得注意的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也需要補充維生素D。過早站立或學步寶寶過早站立或學步,也是導致羅圈腿常見原因。很多家長過早讓嬰兒在大人腿上蹦跳,過早「訓練」孩子站立、行走。一般情況下,寶寶6個月後,才可以適當進行撐站練習,1歲左右訓練牽手走路,孩子學站和學步是水到渠成的發育過程,過早幹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 為啥中國孩子那麼多「羅圈腿」,外國孩子卻很少,這些壞習慣要改
    根據現在的研究調查表明,很多中國孩子的腿型遠沒有外國孩子的腿型直。中國孩子中羅圈腿的比例越來越高,這其實和家長們的一些錯誤的習慣有很大關係。羅圈腿不僅影響孩子的姿態,嚴重時也會給行走帶來很多不便之處,所以各位家長趕快來看看哪些習慣需要改正,爭取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康美觀的腿型吧。
  • 揭秘孩子羅圈腿的4大形成原因,責任竟然大多在家長
    孕期缺鈣、缺維生素孩子羅圈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孕媽媽十月懷胎的時候引起的,如果一些孕媽媽在懷孕期間內鈣與維生素攝入量不足,無法滿足胎兒身體發育的需求,而在孩子出生後就會出現先天性的缺鈣、缺維生素的現象,這樣在孩子之後的發育中就會更容易出現羅圈腿。
  • 揭秘孩子羅圈腿的4大形成原因,責任竟然大多在家長
    ,如果一些孕媽媽在懷孕期間內鈣與維生素攝入量不足,無法滿足胎兒身體發育的需求,而在孩子出生後就會出現先天性的缺鈣、缺維生素的現象,這樣在孩子之後的發育中就會更容易出現羅圈腿。所以,孕媽媽們不想要自家孩子出現羅圈腿,就要在孕期的時候多補充鈣與維生素,保證胎兒營養供給。
  • 寶寶雙腿總是並不攏,是「羅圈腿」嗎? 「羅圈腿」該怎麼糾正?
    新手媽媽總是對孩子有很多的擔心和顧慮,例如:寶寶的雙腿總是並不攏,寶寶總是蜷著,孩子是「羅圈腿」嗎?如果這個距離小於3cm,說明寶寶是正常的;如果這個距離在3~6cm之間,需要繼續觀察;倘若膝蓋分開超過了6釐米以上,家長就應該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儘早確診是不是羅圈腿。 「羅圈腿」該怎麼糾正? 1、壓腿運動:通常採用對小孩子進行直壓腿和側壓腿。
  • 12歲兒童羅圈腿怎麼辦
    o型腿不僅會影響到腿型,也會影響到腿部的健康,所以是需要及時調理的,通常形成o型腿是因為身體內缺少維生素或者是身體內產生了疾病而導致的,那麼12歲兒童羅圈腿怎麼辦?12歲兒童羅圈腿怎麼辦?  12歲兒童羅圈腿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治療,如果是輕度的可以通過訓練來矯正,可以改變行走的姿勢,提醒孩子在走路過程中要注意姿勢。
  • 寶寶變成羅圈腿,都怪你做錯了這3件事!
    之前後臺有很多留言說想讓達嬸兒聊聊羅圈腿的問題,達嬸兒今天就來兌現諾言了。其實咱們所說的「羅圈腿」,專業的名稱叫O型腿或者是膝內翻。但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達嬸兒接下來就統一稱作「羅圈腿」吧。關於羅圈腿,達嬸兒主要和大家分享以下幾方面的知識。羅圈腿是怎麼形成的?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羅圈腿?羅圈腿要怎麼預防?
  • 小孩得了鬥雞眼該怎麼辦?
    但是也因為這句話,很多寶寶耽誤了治療,將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遺憾,畢竟鬥雞眼真的非常影響外觀。畢竟,孩子「鬥雞眼」受到的傷害不只是被嘲笑那麼簡單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究竟究竟小孩鬥雞眼。有一些孩子可能在雙眼協調能力較差的月齡(半歲前)時,也可形成「鬥雞眼」。對這種情況所致的「鬥雞眼」,家長可帶孩子多到戶外去看看遠一點的事物,使眼睛慢慢調整過來,對眼在醫學上叫斜視。大約 5% 的兒童會出現斜視,斜視有遺傳傾向,如果你家有遺傳的對眼,請務必告訴醫生並注意經常檢查眼睛。
  • 嬰兒「蜷腿」 未必就是羅圈腿
    有媽媽發現一個可愛又奇怪的現象: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好喜歡「蜷腿」,媽媽給他糾正了,還是蜷。羅圈腿是一種不正常的骨骼發育畸型造成的。醫學上稱為膝內翻,外八字腿又稱「X型腿」,醫學上稱之為膝外翻,是常見的腿部畸形之一。尤以青少年發病率較高。什麼是「蜷腿」  蜷腿,多出現在新生兒身上,表現為小腿彎曲著,兩個膝蓋不能完全併攏,小腿向內翻著,有點像「羅圈腿」,這個姿勢有點萌有點奇怪,很多媽媽對此不知所措,擔心這是否是傳說中的羅圈腿。事實上,這是正常現象。
  • 寶寶羅圈腿、鬥雞眼等10個身體的小暗語,家長們都知道嗎?
    大人們比自己想的還要笨一些,除了無法搞清寶寶一顰一動背後的含義,就連以下這些寶寶身體的小秘密,也都無從知曉。一、男寶寶會勃起男寶寶的小雞雞會起立並不能代表性早熟,相反它是一種正常現象。其實男寶寶的陰莖結構和成年男性是一樣的,當受到刺激後陰莖海綿體充血,自然就會勃起。
  • 婆婆:寶寶羅圈腿都是你當媽的害的!寶寶「青蛙腿」都怪沒綁腿?
    為這事婆婆已經沒少指責我了。每次一看見寶寶腿彎著,就說「我孫子羅圈腿都你這當媽的害的!」不過這事也確實怪我。當時從醫院回來,婆婆就說「從小要把寶寶的腿裹住,長大後腿才會又長又直。」但是,我怕把寶寶綁的不舒服,就沒聽婆婆的話,誰知道寶寶真的成了一雙羅圈腿。最近天氣又太熱,寶寶根本就不讓綁,也只能先這樣了,看看寶寶長大一點,能不能給做手術矯正一下。
  • 看到剛出生孩子的羅圈腿,我捆了寶寶整整一個月
    一回到家裡,婆婆邊把她早已經準備好的捆仙繩給拿了出來,婆婆說這個繩子是捆兒子的,而且得捆一個月,要是不這麼捆著兒子將來會羅圈腿的,於是從兒子肩膀處開始捆一直捆到腳脖子哪裡,除了換尿布打開其他的時間都捆著。由於我坐月子婆婆是睡在我們屋的地上的,所以只要有什麼事都是婆婆來,老公就是個擺設,什麼都不懂,也不管。
  • 寶寶過早站立會導致羅圈腿?
    很多孩子到了6個多月時就能夠主動站立,然而,媽媽們在欣喜和感動之餘,又開始擔心:站立這麼早,會不會變成羅圈腿呀?1.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寶寶羅圈腿的描述嬰幼兒大多數時腿型是羅圈腿, 事實上,大多數孩子2歲前腿型常為羅圈腿,而在6歲前往往為X型腿,可能要到9歲或10歲腿才會變直。
  • 寶寶出現羅圈腿怎麼辦呢
    剛剛出生的寶寶,很愛蜷縮著腿,寶媽們糾正了,他還是蜷起來。短腿腿蜷起來很可愛的,然而,有一點像羅圈腿,讓不少新手媽媽感到很擔心。下面就跟著小編一塊來了解一下吧。那什麼是羅圈腿呢?所謂的羅圈腿也就是O型腿,是指兩側對稱的膝內翻,小寶寶的小腿通常較短胖,所以其內弓的幅度會看起來更明顯。
  • 這4種逗孩子的方法,容易產生鬥雞眼
    就說這鬥雞眼,我家小時候有個說法,說嚇唬孩子容易造成鬥雞眼,因此老人們都不允許突然把東西伸到孩子眼前逗孩子。不僅如此,生活中還有很多不經意的錯誤,也會造成鬥雞眼。給你看看——01這些逗孩子的方法,容易產生鬥雞眼先認識一下「鬥雞眼」是什麼樣,「鬥雞眼
  • 羅圈腿怎麼矯正 五招還你健美腿型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人面容姣好,但是腿型卻很不好看,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情況有多少的了解呢?羅圈腿怎麼矯正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羅圈腿怎麼矯正1、儀器矯正儀器矯正是一種不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的方法,可以通過調節儀器來進行矯正,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患者能夠主動進行治療,大家要有一定的主觀性。2、微創針刀針刀治療原理,主要是松解攣縮失衡的軟組織,因為大多數羅圈腿都是軟組織失衡導致下肢力線異常,人體是一個整體,必須整體上來調整,脊柱,骨盆,雙膝關節,踝關節。
  • 給新生寶寶綁腿真的能預防羅圈腿嗎?
    作者:寶寶知道 小格格很多老一輩人在孩子生下來後就給孩子們綁腿,他們說這樣孩子將來長出的腿以後就會又直又挺拔,那麼這是真的嗎?他們還總說自己帶孩子有經驗,比我們這些新手媽媽懂多了,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米還多,那麼像他們說給孩子綁腿真的能預防羅圈腿嗎?
  • 讓寶寶告別O型腿,這些你要知道
    寶寶的腿怎麼像個大青蛙?立即給他把腿拉直,可手一松,寶寶的腿又彎曲了,天哪!寶寶不會是羅圈腿吧? 這腿怎麼老伸不直呢?會不會是尿不溼惹的禍?要不要幫寶寶綁腿呢?過早站立或學步寶寶過早站立或學步,也是導致羅圈腿常見原因。很多家長過早讓嬰兒在大人腿上蹦跳,過早「訓練」孩子站立、行走。一般情況下,寶寶6個月後,才可以適當進行撐站練習,1歲左右訓練牽手走路,孩子學站和學步是水到渠成的發育過程,過早幹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那些關於羅圈腿的「流言」?
  • 寶寶穿紙尿褲易得溼疹造成羅圈腿?
    老人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拒絕紙尿褲,理由是覺得紙尿褲沒有尿布透氣,會把孩子捂出溼疹,另外快一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步,穿著紙尿褲會造成羅圈腿。每天晚上給孩子洗完澡,她總是會給孩子晾一晾屁股,再給她穿上尿布,套上褲子。最近有一天晚上,老人晾完屁股就直接套上了褲子,把穿尿布或紙尿褲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結果半夜可想而知,床上「發了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