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同事前兩天分享了一件她家孩子的趣事:她兩歲多的女兒特別喜歡玩捉迷藏,但是並不會把自己整個人藏起來,有時候明明身子還在窗簾外面,有時候直接把臉埋在沙發裡,就大聲喊著:「我藏好了!」
同事笑著說:「我怎麼生了這麼個傻閨女……」
周圍其他幾個同事,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也是這樣子,典型的「顧頭不顧尾」。
其實,這些在我們大人眼裡不可思議甚至傻裡傻氣的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他們所處的這個年齡段的生理特點和心智發育程度,決定了他們會做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那麼,這樣的事情還有哪些?你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嗎?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對於大人來講,瞌睡了就睡覺,是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和本能。但對於小寶寶來說,他「不會睡覺」,自己很難入睡,需要大人哄睡。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瞌睡的時候使勁哭。明明很瞌睡卻不會睡覺,也是很痛苦的哦,所以才要「鬧瞌睡」。那麼你還羨慕嬰兒的睡眠嗎?
新生兒寶寶,因為淚腺不夠發達,有時候分泌出的眼淚只夠溼潤眼球。所以儘管他們的哭聲震天動地,卻擠不出眼淚。
在大人看來,因為沒有看到「淚流滿面」、「淚千行」的場面,就會認為他們假哭、「乾打雷,不下雨」。真實情況是,寶寶真的做不到啊。
寶寶剛出生的幾個月,都有點「羅圈腿」的跡象,兩條腿像青蛙腿一樣呈自然彎曲狀,如下圖:
這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是蜷縮的姿勢,出生以後這種姿勢還要維持一段時間。隨著寶寶不斷地蹬腿、爬行等運動,四肢力量會慢慢增強,骨骼發育越來越好,這種彎曲狀態會逐步得到改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相反,如果幾個月的寶寶腿像成人一樣直直的,家長反而要重視起來,及時看醫生,排除發育不良的可能性。
鬥雞眼,醫學上稱為內斜視。在小月齡寶寶身上存在比較普遍,大部分情況都是正常的。
這是因為小寶寶的鼻骨發育不完全,鼻梁扁平,還有不少寶寶內眼角有贅皮,視覺上看上去就像黑眼球緊貼著鼻梁,這種情況被稱為假性內斜視。
區分真假鬥雞眼還有一個方法:家長可以輕輕捏起孩子鼻梁上的皮膚,觀察孩子是不是真的內斜視。
小嬰兒動不動就打嗝,爸爸媽媽常常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其實,這是因為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月,調節橫隔膜的植物神經尚未發育完善,當寶寶吃奶過急或是大哭過後,吞咽了空氣等等情況下,都很容易打嗝。
打嗝本身對寶寶的健康沒有什麼不良影響,相反還能起到鍛鍊橫膈肌的作用。等寶寶長到3、4個月的時候,隔膜逐漸發育成熟,打嗝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
在小寶寶的意識裡,凡是他看不到的事物或人,他都會以為是不存在的。比如他看不到媽媽了,就會以為媽媽「沒有了」,然後哇哇大哭,特別傷心。他還意識不到,在他視線範圍之外的地方還有一種「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當他熟悉的爸爸媽媽離開後,他會大哭,以及爸爸媽媽上班前的分別、去幼兒園的分別,會讓他感到恐懼和不安。
文章開頭,我同事女兒的「鴕鳥」行為也有一部分這個原因,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看不到別人,別人也看不到自己,所以才會在捉迷藏時,藏頭不藏身。
嬰兒的腳幾乎都是扁平足,隨著學會走路,走得越來越多,足弓會逐步發育。
有研究顯示,18個月以下的兒童中,97%都是扁平足。而到10歲時,僅有4%存在扁平足。另一項研究則顯示,3歲時,扁平足為54%;6歲時減少為26%。
也就是說,10歲以內的扁平足可能是暫時的。所以發現寶寶沒有足弓,先別急著下結論,也別太擔心哦。
孩子眼球的發育是從遠視眼到正視眼的過程。剛出生的寶寶眼球晶狀體和睫狀肌的調節能力較差,看東西一片模糊,只能分辨黑白、明暗。
隨著月齡增加,寶寶的眼軸由短變長,視力也越來越好。
2歲以後,寶寶的視力每年增加 0.1~0.2,5-6 歲左右,視力會發展到1.0左右。此時,寶寶基本已具備成年人的視力水平,可以看清周圍的世界。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每個寶寶都有一段吃手的經歷。從一兩個月,到四五歲,吃手的寶寶都不少見。有的寶寶熱衷於啃一兩個指頭,小月齡的寶寶甚至會把整個拳頭塞進嘴裡,吃到乾嘔……
▲喬治小王子「花式吃手」
孩子吃手除了口欲期的生理需求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緩解焦慮,尋求心裡安慰。
所以,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一般吃到2歲左右孩子就會自動不吃了,如果家長覺得不衛生,可以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從手轉到安撫奶嘴,那就再好不過了。到4歲左右,如果孩子還在吃手,爸爸媽媽此時可以採取一些幹預措施。
很多家長覺得,乳牙遲早要換的,被蛀了不用管。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下圖中,上面一排是乳牙,下面一排是恆牙牙胚。恆牙的牙胚在寶寶出生那一刻就有了,只是最初的恆牙胚是沒有發育完成的。
一旦乳牙發生蛀牙,沒有及時治療,齲患從牙釉質慢慢擴大到牙本質、牙神經、根尖,接下來就會蔓延到恆牙胚,影響恆牙的發育,導致恆牙萌出困難,錯合畸形等。
另外,乳牙在恆牙萌出過程中還扮演著嚮導的角色。如果齲洞很大,造成乳牙提前脫落或大面積缺失,此時下面的恆牙就會受到幹擾,錯位萌出,嚴重的還會引起地包天、齙牙等。
我們把繪本買回家,並不是扔給孩子,指望他自己翻翻就好了。看繪本,不單單孩子看,大人也要一起引導孩子看。
大人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必僅僅局限於繪本上的文字,重點應該放在對畫面的解讀上,引導孩子欣賞優美的線條、絢爛的色彩,發揮想像力,感受畫面裡隱藏的故事。最好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質,才會讓孩子有帶入感,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上面的誤區你中了幾條?親媽當的還合格否?
在帶娃過程中,如果你也發現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