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市發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緊緊圍繞市委六屆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會和市兩會確定的工作部署,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切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紮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重點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在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統籌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上善謀善為。一是系統謀划起草先行示範區建設系列政策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出臺《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系統部署127項具體工作,為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階段工作提供詳細施工圖、任務書。起草完成先行示範區建設重點工作計劃(2020—2022年)。二是全力推動一批先行示範區重大改革、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開好頭、起好步。積極謀劃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協調各區加快推進一批標誌性項目規劃建設。三是高質量推進「十四五」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全面啟動「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統籌做好50項專項規劃編制。高水平編制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和重大項目計劃,確保先行示範區各項重點工作全面鋪開、縱深推進。
(二)在應對外部複雜局面、推動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上擔當作為。一是加強宏觀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和政策預研儲備。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六穩」工作,動態跟蹤、科學研判經濟形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全市經濟實現平穩增長。二是高水平籌辦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會。邀請600餘名海內外嘉賓出席,梳理30平方公裡的產業用地面向全球招商,隆重推介深圳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前沿方向和系列扶持政策,共籤約128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充分展現了深圳國際化城市的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受到了西門子公司全球副總裁赫爾曼等知名企業高管的高度讚譽。三是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方案,加快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大力推動總部經濟發展,推動京東集團、美團、字節跳動等總部項目落戶。
(三)在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精準有效投資上持續發力。一是加大全市投資項目統籌力度。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全流程管理系統,統一各區審批機制,對接其他審批部門全鏈條業務數據,以信息化手段推動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加大專項債發行工作力度,全年推動發行專項債303億元,積極做好2020年項目儲備。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協調服務,組織實施4批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18.8%。二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機場三跑道項目建議書獲國家有關部門批覆,開工建設衛星廳項目,南頭直升機場遷建項目已獲核准並開展施工準備。推動平湖物流基地獲評國家物流樞紐。12條在建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全面提速,新開通5號線南延、9號線西延,全市地鐵運營裡程超過300公裡。三是加快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新增光明科學城納入重點區域。籌備市領導赴重點區域調研、座談,協調解決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北站商務中心區等規劃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四)在實施新一輪創新驅動戰略、引領產業創新發展上銳意進取。一是加快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編制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及相關配套支持政策。著力建設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開工建設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中心)、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稀缺性綜合粒子設施等項目前期工作。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首批5條先行先試政策穩步實施,科研人員、物資、實驗樣本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取得突破。二是布局建設重大創新平臺載體。加快推進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範平臺建設,協同推進深圳灣實驗室、鵬城實驗室石壁龍園區建設,成功爭取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中國分院落戶深圳。三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搶抓8K超高清視頻產業戰略機遇,出臺8K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編制完成關於促進生物醫藥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改革,出臺專項資金撥付實施細則和扶持計劃項目驗收管理辦法,加強和規範項目驗收管理。
(五)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上力求突破。一是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成功舉辦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培訓班,紮實做好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推動我市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成績名列前茅。牽頭水電氣接入優化改革,接入辦理時間平均壓縮70%,小微企業實現「極速報裝」。持續降低企業成本,兩次調降一般工商業電價,全面清理規範轉供電主體收費行為。加快推進營商環境立法工作,會同市司法局牽頭起草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二是深入推進政府投融資改革。制定貫徹《政府投資條例》的具體措施。規範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持續完善PPP政策體系,加快軌道交通12號線、13號線、固戍水質淨化廠二期等PPP項目落地實施。三是穩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出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印發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組織編制公共信用信息編碼規範等地方標準。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合獎懲試點,優化聯合獎懲系統。四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化深港合作,加快推動深港口岸經濟帶、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規劃建設。深化與廣州戰略合作,籤署兩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深莞惠經濟圈(3+2)聯動發展,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五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印發實施我市「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走出去戰略合作聯盟等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合作,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多元化投資。協調中越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園區、「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等重點平臺建設,積極推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深設立直屬分支機構。
(六)在強化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上真抓實幹。一是不斷增強社會事業統籌能力。加強社會事業基礎設施規劃布局統籌,加快推進清華大學國際研究生院一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等項目前期。協調推進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二期、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二期、中山大學附屬第九醫院和市吉華醫院等項目建設。推動深圳歌劇院、創意設計館、國家博物館(深圳館)等重大文體設施規劃建設。二是不斷提升人口精細化管理水平。啟動積分入戶辦法修訂工作,下達本年度戶籍人口增長計劃和年中調整計劃。三是加強重要物資儲備和價格綜合管理工作。嚴格落實儲備糧任務,順利完成10年一次的政策性糧食儲備大清查。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監測,及時啟動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調整制定部分民辦中小學和高校的學費標準,補充保障全市學位穩定供給。制定城市軌道交通票價定價辦法,有效解決運營資金收支缺口問題。
(七)在統籌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久久為功。一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協調推進光明燃機電源基地、東部電廠二期等清潔電源重點工程前期工作。推動中海油深圳LNG項目與中石油深圳LNG應急調峰站聯通線等重點工程按期建成。二是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協調巴士集團、燃氣集團、氫藍時代、開沃汽車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通氫能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設立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加掛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成功舉辦2019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三是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年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9.2萬輛,新建各類充電樁約9300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6.2萬輛、建成各類充電樁約8萬個。
(八)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機關建設上務實創新。一是機關黨建水平進一步提升。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行動方案》,紮實推進模範機關創建。突出思想政治學習,召開黨組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會議集體學習32次,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多次召開黨建專題會議、民主生活會,把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加強機關黨建的首要任務。建立重點工作滾動臺帳,積極落實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全年承辦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事項近200項。二是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推動完成機構改革,形成各項工作相互銜接、黨建業務相互促進、權責清晰、相互制衡的機構職能體系。推動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套轉改革。三是廉政建設紮實推進。進一步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全面啟動廉政風險點自查自糾,印發黨員幹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辦法,完善特邀廉政監督員等外部監督機制。紮實開展專項資金領域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建立健全專項資金管理相關制度規定,持續完善專項資金監管長效機制。四是主題教育成果顯著。圍繞中心工作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謀劃開展16項重點調研課題,提交了一系列高質量調研報告。動態更新「一臺帳三清單」,深入開展14項專項整治,通過整改落實推動主題教育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市發展改革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聚焦先行示範區建設各項重點任務,全力克難攻堅、狠抓工作落實,為全市「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做出新的貢獻。重點做好以下十一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落實縱深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一是按照「十個先行示範」的要求把先行示範區研究謀劃做實做細。全面落實先行示範區建設六年行動方案,出臺三年重點工作計劃,梳理2020年工作要點,形成遠、中、近期相結合的工作規劃計劃體系。加快謀劃制定各領域專項工作方案,配套形成「1+N」政策體系。針對《意見》明確提出的任務,組織開展一批重大課題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轉化成一批項目建設方案。二是狠抓先行示範區項目落地建設。全面梳理中央、省、市相關政策文件中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項目建設。
(二)對標先行示範要求編制好「十四五」規劃。一是創新規劃編制思路。嚴格對照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階段目標、任務和要求,對標全球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和思路,梳理深層次問題、做好前瞻研究,為落實先行示範區第一階段任務做好答卷。二是加強與各專項規劃的統籌協調。堅持全市「一盤棋」,積極推進智慧規劃平臺建設,著力建設「開放共享、業務協同、智能高效」的全市規劃信息化系統,形成聯動效應和規劃合力。
(三)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一是加快推動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實施,出臺實施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支持政策。創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體制機制,加強與中科院等合作。二是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索實施「境內關外」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加快推進先行先試政策、科研項目創新「政策包」落地實施。三是全面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面向產業需求,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加快推進合成生物研究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先進表徵綜合粒子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等重大設施,加快打造世界級科學城。
(四)強力推動綜合授權改革。一是加快研究實施綜合授權改革的工作機制,推動出臺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二是明確重點改革領域和方向,研提一系列重磅改革清單。注重收集國內兄弟城市面臨的共性問題,通過改革加以解決,更好地形成推動改革的合力,體現深圳先行示範、探索突破的擔當。廣泛徵求專家學者、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研究論證改革方向,加快形成系統性的改革清單。
(五)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一是學習借鑑學習北京、上海先進經驗。深入研究對標世行樣本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滾動推出改革舉措的工作機制。二是深入落實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營造全市深化改革的持續熱度。三是加快組建深圳市營商環境諮詢委員會,搭建政企、政社溝通平臺和互動機制,力爭形成若干份有含金量的諮詢監督報告。
(六)著力做好「六穩」工作、鞏固經濟穩中有進態勢。一是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以全球招商大會為牽引,引進一批產業生態的頭部企業,補齊我市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推動產業向「高端」「高新」方向發展。二是積極推進重大「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探索建立央地協同的新型舉國體制,破解「卡脖子」難題,維護我市產業鏈安全。三是提升精準有效抓投資的水平。加大專項債項目把關力度,儘快拿出一批符合條件的項目,保障重點領域、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重點投向創新驅動、生態環保等領域,加快5G、8K、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帶動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400億元,增長15%左右。
(七)加快打造開放發展新格局。一是加快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充分借鑑三大世界級灣區發展經驗,協調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參與,合理確定都市圈發展重大任務舉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灣區建設。二是找準戰略抓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做強做大海洋經濟,積極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金融等新興產業。努力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加強對東南亞、南亞國家及南太平洋島國的涉外調研和合作交流。三是加強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與廣州的戰略合作,實現「雙核驅動、比翼齊飛」,共同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加強與中山、珠海、江門等珠江西岸城市合作交流。
(八)高質量推進重點片區建設,為先行示範區項目落地提供載體。一是開展重點片區建設深調研。深入全市重點片區開展巡迴調研,聚焦重點片區在空間釋放、基礎設施建設、新興產業注入等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創新重點片區建設協調機制,研究提出破題的具體方案。二是推廣應用TOD城市開發模式。對標紐約、東京等發達城市,在重點區域綜合運用TOD+產業、TOD+生態、TOD+綜合體的複合型多元開發模式,打造地標性TOD綜合體。
(九)加強社會民生事業統籌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市民生領域建設標準指引。推動將我市基本公共服務清單落實情況納入全市社會發展統計監測體系跟蹤管理。二是加強人口調控管理。優化戶籍遷入政策,編制2020年戶籍人口增長計劃,加大對人口增長指標的宏觀調控力度,戶籍人口新增50萬人左右。三是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民生項目。教育領域,推動中山大學·深圳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建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高級中學等高中項目,推進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音樂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等一批高等教育項目規劃建設。醫療衛生領域,加快推進第二兒童醫院、新華醫院、大鵬人民醫院等項目建設。
(十)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一是深化能源發展戰略研究。梳理全市能源新消費平衡情況,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加快編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二是推進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調推進光明燃機電源基地建設,啟動媽灣電廠升級改造研究。三是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研究制定氫燃料電池財政補貼政策、充電設施運營補貼政策,落實我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四是統籌推進綠色循環發展。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辦好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
(十一)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一是主動服務。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行動方案,深入推進模範機關創建,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切實增強全委幹部躬身篤行的「公僕」意識,深入基層調研,開展一系列服務企業的務實活動,主動把市場失靈的產業政策、大項目落地等重點工作統籌起來。二是主動謀劃。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中心任務,以及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領域的戰略性、全局性問題,開展一系列跟蹤、超前研究,提出有前瞻性、針對性的工作思路和舉措,切實當好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謀助手。三是主動作為。充分發揮綜合部門的統籌作用,嚴格對照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分工,牽頭抓好重大任務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