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富士康」的產業轉移軌跡:優衣庫、H&M、GAP背後的老裁縫

2020-12-25 虎嗅APP

人工智慧、機器人對製造業革命的呼聲越來越大,在多數傳統製造業需求技術突破之際,全球最大的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下文簡稱「晶苑」)仍押注於人類勞動者,不認為處於初期階段的機器人能與低成本國家的人類勞動者競爭。如今,晶苑正在將產業向孟加拉國和越南轉移。

2016年《財富》雜誌發布的「2016年50家改變世界的公司」,晶苑居第17位(另一家中國公司滴滴居第30位),大多數人對晶苑這家公司很陌生,但它的主要客戶優衣庫、H&M、GAP等,我們日常穿著的各種快時尚品牌都耳熟能詳。

本文通過晶苑這個已有近50年歷史的服裝製造業龍頭,看一看服裝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從側面看一看快時尚的發展和服裝產業的轉移。

老牌服飾快時尚的代工廠的東南亞轉移

晶苑於1970年由羅樂風(其父親是有「針織大王」之稱、休閒品牌Bossini堡獅龍創始人羅定邦)在香港建立,如今已成為全球服裝製造商的龍頭,在五個國家有20個自有工廠,員工7萬人,每年生產約3.5億件服裝成衣。

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按產量計,晶苑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服裝製造商,在這個高度分散的行業所佔市場份額為0.4%。不過按產值計,晶苑在全球排名第二,約佔市場份額的0.3%,可見晶苑的單位產值是低於平均線的,即其生產的服裝成本都比較低。

在2017年11月3日晶苑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股票代碼:02232.HK,根據招股書披露,晶苑服務30多個服裝公司,覆蓋超過50個品牌,而其主要客戶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全球頂尖快時尚品牌,很多都和晶苑有二三十年的合作關係。

從招股書披露看,目前晶苑整體健康,應收帳款周轉天數保持在46天左右,現金流平穩充足,原材料存貨周轉天數也保持在50天左右,近幾年隨著南下擴張建廠營收也隨之增長,下面就撿重點說一下。

看上圖,晶苑的營收是比較平穩的。晶苑與其客戶有非常穩定的合作關係,其產能使用率維持在90%以上的水平。在服裝產業鏈中,供款能力、產能、價格、質量、貨期等每一項都能形成較好的競爭力和慣性,尤其是快時尚這種強調供應鏈寬度、速度和穩定性的客戶,維持穩定的周轉速度非常重要,所以綜合判斷,在同行業中晶苑的競爭力是較強的。

晶苑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整體呈上升狀態,這與晶苑將產業向東南亞轉移是同步的。服裝製造業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因為需要在縫紉和後處理環節投入大量人力。2014年到2016年晶苑的員工成本分別佔其收益的16.9%、18.5%和17.9%,可以明顯看到2015年員工成本的突增使晶苑的盈利能力有一個明顯的下降。

目前晶苑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斯裡蘭卡這五國設有生產基地,其中國的產能佔比2014年到2016年從43.9%降至34.3%,產能大量向越南、柬埔寨轉移。

上圖是晶苑各品類成衣的產量及平均售價,價格等同品質,能看到晶苑的產能在不斷大,各品類的變化也反映出快時尚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在變化,變化明顯的是內衣、毛衣和運動戶外服裝。內衣的產量和品質在持續上升,這一市場也是目前服飾品類中較為看好的市場,易細分,高頻剛需。

毛衣很反映年輕消費者的喜好,這一品類被衛衣和輕便防寒技術產品侵佔。運動服和戶外服則是目前增長迅速的服飾品類,為此晶苑在2016年12月收購Vista(一家製造運動服的新加坡公司),擴展至這個快速增長的領域。

上圖是晶苑生產各品類產品的毛利和毛利率,對照可以看到晶苑的產品不光平均售價低,製造毛利率也非常低,大部分品類毛利都不到足20%。實際上這個毛利率是不錯的,國內服裝製造平均毛利率應該是個位數,晶苑做ODM有產品設計附加利潤才能高一些。

這是服裝製造商在產業鏈的位置決定的,目前整個價值鏈的大頭在品牌方,然後是渠道方和面料技術開發。

總體來看,晶苑的情況中規中矩,體量巨大,其業務來源基本來自類似快消品的快時尚服裝品牌,屬於低毛利高周轉的盈利模式,慣性很大,幾乎是被釘在大規模中低端生產製造這條路上。

晶苑要做服裝製造的「富士康」

目前晶苑轉型「共創」業務模式:晶苑像品牌運營商一樣思考,從時尚趨勢及市場走向研究、產品理念設計、原材料開發及採購、產品及工業創新、樣品製作、全球製造規劃及優化、存貨管理和物流及交付等整個服裝產業鏈條各環節,為不同階段的客戶提供綜合一站式服務。其模式如圖:

從ODM提供產品開發生產,到做整個產品鏈條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晶苑這個發展方向是值得看好的,近半個世紀的沉澱,足夠看時尚走一個輪迴,和眾多國際領先服裝品牌尤其是快時尚幾十年的合作經驗,極大豐富的產品數據會成為晶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同時,這種製造業的轉型方向是有成功案例的,就是3C行業的富士康,晶苑的「共創」業務模式的理念越看越和富士康類似,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目前看晶苑離其「共創」模式還比較遠,從現在其業務描述看,更類似品牌方買手和供應商設計團隊寫作產品開發的模式,即更進一步的定向開發,這樣的合作方式在國內服裝品牌和供應商之間已經存在,算是買手模式本土化的一種形式,遠未達到晶苑描繪的「共創」藍圖。

晶苑在物流和信息系統都有較強的技術實力,現在也開發出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如「節水」牛仔褲、無鋼圈胸圍、智能可視產品以及應用在運動服和戶外服上的一種名為BME的服裝專利技術等。

但總體看,晶苑的主要客戶仍鎖定在單量大、價格低的快時尚品牌上,低端服裝製造加工會是其長期的業務。若想在附加值上有所突破,除了「共創」模式增加價值鏈參與環節外,學習富士康進行專利技術研發是很好的選擇。

廉價勞動力仍是裁縫的最優選擇

晶苑為了降低製造成本,現在仍在為了廉價的勞動力將產業向東南亞轉移。

2019年之前,晶苑準備花3年時間在越南擴展額外年產能1.295億件,在孟加拉擴張額外年產能0.266億件,預計未來數年將孟加拉國和越南的員工數量每年增加10%。晶苑行政總裁羅正亮(Andrew Lo)曾表示,中國南方製造業中心的勞動力成本已超過每月700美元,是越南和孟加拉國平均月薪的兩倍多,這兩個國家的平均月薪分別為300至350美元和150至200美元。

服裝製造產業轉移就像尋找勞動力價格窪地的遊戲,經歷了去年國內各種智能技術的洗禮,這種勞動力價格驅動的轉移顯得格外扎眼。

在美國亞特蘭大有一家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正在研發Sewbot機器人技術,旨在讓整個製衣過程實現自動化。這種機器人的開發得到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以及美國政府下屬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資助。

當然這種技術還無法與孟加拉國等地方的人類勞動者競爭,Softwear Automation執行長帕拉尼斯瓦米拉詹(Palaniswamy Rajan)表示,他的機器人具備處理柔軟面料的靈敏性和視覺化技能,但哪怕是製作一件簡單T恤,都需要10到20個不同步驟,要讓機器人完成這些步驟,工程師需要花時間編程,而需要70至80個步驟才能製作好的襯衫將是下一個挑戰。Softwear Automation計劃今年在美國推出首條自動化T恤生產線,然後將繼續進軍牛仔褲和襯衫等更複雜的產品。

但從專業角度而言,服裝製造自動化是遙遙無期的。自19世紀自動縫紉機問世以來,製作一件T恤衫的流程幾乎沒有變化。這種低門檻的工作,只需要雙手重複性操作,卻也是如此複雜,以至於最有水平的軟體工程師也難以複製。

晶苑將製造工廠轉移東南亞,是其生存的必然道路,只有保持低廉的製造成本,晶苑才可能從快時尚品牌拿到更多訂單。另一方面,這也是東南亞國家的選擇。

在孟加拉國,服裝業是其拳頭產業,服裝佔該國出口的82%,該國2.5%的人口從事服裝製造業。為製衣工人爭取更好勞動條件的Clean Clothes Campaign數據顯示,在孟加拉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總共有大約2700萬人在服裝業就職。正如同20年前的中國一樣,現在這些東南亞國家開始出現「人口結構紅利」,需要大量的就業機會,這正是晶苑可以提供的。

設想一下,如果縫紉機器人在幾年後出現,那麼服裝必然回到本地進行生產(可省掉關稅和運輸),代替了一些發展中國家人民賴以謀生的工作,那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紅利」就會變成「人口結構噩夢」了。現在一些西方學者已經開始注意過快的技術變革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影響。也許有人聽說過快時尚「血汗工廠」,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但大部分服裝製造商所提供的都是正規工作崗位,很累很機械,卻不得不做。

總而言之,有全球消費的剛需在,晶苑應可以平穩而緩慢的發展。其最大的風險,一是晶苑真的「把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二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形式,理論上看,晶苑的員工數量越多,其抗風險能力越差;三是晶苑的主要業務「大量而低端」,難以豎起壁壘,相比其規模,目前其技術開發不足建立優勢。

服裝製造業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斷進行產業轉移,但這種向廉價勞動力地區的轉移未必是壞事,晶苑能夠進入「改變世界」的榜單不僅是因為晶苑的技術將牛仔工業淡水用量減少30%解決其汙染問題,更因為晶苑在帶來大量工作崗位的同時,不斷致力於改善工人生活質量,向女性傳授計算機等重要工作技能,這些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人民來說非常的寶貴。

本文作者:虎嗅實習生 範向東 微信公眾號:dsnm008(電商內幕)

相關焦點

  • H&M、ZARA、優衣庫、GAP四大快時尚品牌的由來
    ZARA(需求面積:1000-2500平方米)、H&M、GAP、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是全球家喻戶曉的服裝零售品牌,也被歸類為所謂「快時尚」。在全球各大品牌榜上,這幾大品牌也常常位居服飾品牌前列。下面,全球君就按照創立時間順序,為大家介紹幾大品牌的創立過程。
  • 各施手段 H&M、優衣庫與ZARA的快時尚品牌鏖戰
    相比起來,Zara為了止損,從去年3月起已放緩開店速度,每年新增店鋪計劃從原來的8%-10%下調為6-8%,並將重點轉移到電商業務的拓展上。雖然都以快時尚為主業,但H&M的採購策略一直不如Zara 靈活,對於消費趨勢的變化反應也不夠快。在門店大肆擴展中,H&M的品牌價值也在水漲船高。但擴張同時也為其帶來了風險,投資人對此也並不樂觀。
  • ZARA、H&M、優衣庫、GAP商業模式有什麼不同門道
    但是這一模式也有著弊端:   1>因為對於全部流程的掌控,使得運營風險增加,如果一旦出現經濟衰落或者行業不景氣,無法將壓力轉移給供貨商(比如要求供貨商降價)   2>無法整合各國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
  • H&M、優衣庫等快時尚齊進軍中國 為何ZARA成群主?
    在中國市場,如果把快時尚服飾拉一個微信群,湧入記者腦海,按照大致的時間次序,有這樣一串長長的名單:班尼路、佐丹奴、真維斯、貝納通、G2000、Bossini……還有就是如今風頭最勁的三甲:ZARA(需求面積:1000-2500平方米)、H&M和優衣庫。
  • 剖析快時尚品牌競爭優勢:Zara、H&M、GAP和優衣庫
    但是這一模式業存在弊端:   1.因為對於全部流程的掌控,使得運營風險增加,如果一旦出現經濟衰退或者行業不景氣,無法將壓力轉移給供貨商。   2.無法整合各國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   3.店鋪被品牌直接管理,無法通過代理等形式快速擴張,並且財產有一部分需要投資新店鋪和已有翻新整修,降低了資產周轉率。
  • 班尼路、佐丹奴陷倒閉潮 優衣庫卻跟ZARA、H&M、GAP比肩
    在他看來,優衣庫最大的秘訣是,早年就立志成為行業領先者。  早在優衣庫還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時,柳井正就給所有新員工灌輸一種優衣庫要成為「世界第一」的理念,每個人都要為這一目標不懈努力。  在企業經營中,很多人缺乏遠大目標,他們走一步算一步,並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一個好結果。這種思維在碰到困難時,極易動搖,最終導致淺嘗輒止。
  • 聯商服飾周報:特步將收購K-Swiss 優衣庫高速增長的背後
    聯商服飾周報:特步將收購K-Swiss 優衣庫高速增長的背後來源:聯商網2019-04-22 10:41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4.15-4.21),曝特步將以2.68億美元收購衣戀旗下品牌K-Swiss;迅銷集團總結了優衣庫中國持續高速增長的背後的六大原因
  • 服飾周報:GAP中國最大旗艦店開業 美邦對標優衣庫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8.21-8.27),GAP中國最大旗艦店在上海開業、美邦創始人周成建說要對標優衣庫、七匹狼收購Karl Lagerfeld中國運營實體控股權、海瀾之家上半年營收近百億、耐克和Off-White推10
  • 消費品品類速覽:休閒服飾市場什麼樣?
    受電商衝擊,關店是品牌的選擇,被時代掃地出門的應該是沒有特殊體驗的線下門店渠道,而不應該是品牌本身,為什麼如此多曾經的休閒服飾品牌倒下?如果說是因為經營不善,部分老品牌沒有在戰略上認清、在戰術上跟上渠道變化的浪潮,那部分個體的消亡背後應該是其他新品牌的強勢崛起,整體市場為何也呈現了增長放緩的問題?
  • GAP、H&M、優衣庫同上質量黑榜,快時尚服裝品牌怎麼了
    GAP、H&M、優衣庫同上質量黑榜,快時尚服裝品牌怎麼了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2015-11-24 08:20
  • 這個小鎮,就是優衣庫、H&M、ZARA背後的那個「色紡紗之鄉」?
    提起江蘇的紡織產業聚集地小尖鎮,許多人或許並不熟悉,但若說起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你我都是消費者。而小尖鎮生產的色紡紗,很多都為這些快時尚品牌所用。
  • 把30%的生產線轉移?富士康真要跑了?
    二、富士康的生產線轉移到底該怎麼看? 說實在,大家每每看到中國生產線轉移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緊張的感覺,畢竟當前中國是世界有名的製造業大國,屬於世界工廠,中國最依靠的就是這些國際製造業巨頭在中國的生產集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有大規模的製造業巨頭離開的確會容易讓人引起緊張情緒,根據富士康在中國官網的描述,1988年投資中國大陸以來,富士康迅速發展壯大,擁有百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
  • 受疫情影響 H&M、優衣庫等宣布在美暫停營業
    受疫情影響 H&M、優衣庫等宣布在美暫停營業來源:聯商網2020-03-18 11:17聯商網消息:就在中國門店陸續恢復營業時,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服飾零售商在國外卻迎來了大面積關店。優衣庫關閉美國所有門店日本零售巨頭迅銷集團周二宣布,將臨時關閉旗下優衣庫在美國的所有50家門店,以阻止新冠病毒傳播。此前一天迅銷表示,其在中國大陸的750家優衣庫門店只有30家尚未恢復營業,湖北以外大部分門店都已重新開放。此外,Lululemon表示從本周一起關閉其在北美和歐洲的門店,預計將關閉約兩周。
  • 「快消」服飾,美國GAP,西班牙HM,日本優衣庫,國產品牌有哪些?
    那麼對於快消服飾都有哪些品牌呢?在美國有個衣服品牌叫GAP,蓋璞。這也是美國在中國做的最火的快消衣服品牌,既有型又時尚,重點是價格不貴。在很多城市的市中心裡,都有GAP 的分店。在國內還有一個比蓋璞更火熱的衣服品牌,叫H&M,它是來自西班牙的一個牌子。這個牌子的衣服價格更加便宜。
  • 鵬泰服飾:組建「私人裁縫」團隊
    本報訊 在泉州鵬泰服飾有限公司四樓的生產車間裡,有一幅動靜兩相宜的畫面:一側是吊掛系統自動運輸衣物、縫紉機「噠噠」響個不停的智能化生產,另一側是工人在一板一眼量體裁衣。原來,自鵬泰服飾開設高端定製事業部後,數十名工人重回「手工打版」時代,一針一線製作一件高級定製的衣服。
  • 全球最大的服裝連鎖集團:年營收293億美元,超H&M、GAP和優衣庫
    其中,有來自於瑞典的H&M,來自美國的GAP,來自日本的優衣庫。這些快時尚品牌都是以連鎖店的形式在全球各大市場銷售自己的服裝,那麼全球最大的服裝連鎖集團是誰呢?不是H&M、GAP,也不是優衣庫,而是來自西班牙的品牌ZARA。
  • H&M和GAP淪為打折大賣場 快時尚集體向下「拐」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的經營狀況齊刷刷地走下坡路,H&M、GAP等品牌商的業績下滑已成常態,曾作為服裝行業「銷售神話」的優衣庫也開始加入到業績下滑的陣容。  優衣庫銷售神話破滅母公司利潤縮水三成  曾經在服裝業創下「銷售神話」的優衣庫正在遭遇經營困境。
  • Zara、Gap、優衣庫之後,H&M也將全面接入天貓新零售
    此前,天貓上已經雲集了優衣庫、Gap、Zara等三大快時尚巨頭,此次H&M集團加入,意味著天貓迎來全滿貫,消費者在百貨一樓所見的「快時尚生活區」盡在天貓。創立於 1947 年的 H&M 是快時尚品牌裡的鼻祖。
  • 汕頭蘇寧廣場首入潮汕 H&M、優衣庫、星巴克等進駐
    其中,國際品牌約佔4成,h&m、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星巴克、哈根達斯等紛紛落戶蘇寧廣場。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的全新網際網路門店——蘇寧易購雲店將作為蘇寧廣場內最核心的主力店同期開業。
  • 優衣庫創始人:13歲輟學搞代工,今身家700億成服裝界首富!
    光鮮亮麗的財富背後,申洲國際其實是一家代工廠,專門為日本服裝業巨頭優衣庫代工!自馬建榮拿下優衣庫第一筆代工訂單開始,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等國際聞名品牌相繼與申洲國際達成合作。毫不誇張的說,日本首富柳井正成就了中國服裝業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