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澤寰 周叢笑
搭建中非企業合作橋梁,助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17日下午,2020中非經貿合作線上磋商會在湖南長沙高橋大市場國際商品展示貿易中心成功舉辦。共有86家非洲部委或企業、131家中國能源企業或中資貿易企業參與磋商會。
線上交流,跨越時空談合作
「我們每月的堅果銷量約在50噸左右,請問您是否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磋商會現場,一家長沙堅果企業正在與遠在非洲的企業進行視頻通話。
「好的,稍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會與您進行進一步溝通。」掛斷視頻電話後,這家堅果企業的工作人員轉頭對記者說,「OK!又『拿下』一個優質堅果供應源。」
而在磋商會現場,參與中非經貿磋商的中國企業共有24戶,「雖然還有60多戶企業沒能來到現場,但此時此刻同樣也在與非洲企業進行線上業務交流。」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2020中非經貿博覽會雲上會展系列活動開展以來,先後舉辦了4場專題活動,本次線上磋商會作為閉會年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場,主辦方成功匹配並邀請26個非洲主要經濟體的項目主管部門、56家主要「走出去」中資企業、60家非洲貿易企業和75家中資貿易企業,依託工商銀行「環球撮合薈」平臺開展線上對接,為中非政府和企業打造高效、安全和經濟的交流渠道。
本次磋商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共設項目板塊與貿易板塊共兩輪,每輪40分鐘,採用中非企業一對一視頻磋商對接的形式。
其中,項目板塊以PPP項目投資為主,引導中非雙方交流挖掘經濟可行、風險可抗、有自償能力的項目,進行投建營一體化等探索,推動中非合作高質量發展。具體對接行業範圍包括:基建、電力、資源開發及配套基建、裝備製造及園區、房建等。
貿易板塊則以商品進出口為主,旨在積極踐行國內國際雙循環,幫助中非貿易企業鎖定優質交易對象,達成合作,促進中非貿易恢復。具體對接行業範圍包括:農副產品進口、工業生產原材料出口、工業機械出口及投資、零配件和小型設備貿易、醫療用品等。
多方努力,共推湖南自貿區建設
今年適逢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湖南更是迎來了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自貿區掛牌成立等歷史性機遇,湖南與非洲的經貿合作關係站上歷史性節點。據了解,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1—11月,湖南對非進出口額高達36.44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實現逆勢增長。
自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後,高橋大市場入選湖南自貿試驗區核心片區,成為全國已批21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定位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也是全國唯一以市場主體為載體的自貿試驗區。
未來,高橋大市場將著力打造中非進出口產品集中展示、交易、推廣和易貨貿易中心,不斷完善「境外渠道拓展平臺」「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和「出口產品聚集平臺」生態圈。
貿易方面
湖南將打造非洲非資源性產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以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範園(湖南高橋大市場)為中心,構建1個中心3個基點的格局,打造非洲可可、腰果、咖啡等非資源性產品的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對非經貿企業的匯聚中心。
物流方面
湖南將著力打造中西部對非合作物流人流中心,在長沙至肯亞奈洛比和安哥拉羅安達兩條客運航線基礎上,逐步拓展更多對非國家的客運航線。同時,依次建設鐵海聯運、江海聯運、跨境卡航和貨運航線,輻射周邊省份乃至全國,形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綜合物流體系。
服務平臺
隨著上個月湖南中非經貿合作研究(促進)會掛牌成立,其將以實操為主旨、促進項目落地為目標,提供項目發布、經貿交流、對接撮合、駐地服務、信息諮詢、人才培訓和展覽貿易等相關服務,著力打造具有國際性、開放性、綜合性、市場化運作的對非經貿服務平臺。
跨境金融
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專業支行工商銀行金匯支行將落戶雨花區中非經貿合作示範園,為涉非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全面、一站式中非金融服務,標準銀行集團亦派駐專家駐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協助推進各項工作。「不久以後,中非貿易企業將在『家門口』享受到全方位、全環節的跨境結算、融資、擔保服務。」雨花區金融事務中心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