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2021-02-13 理解孩子

我們的口號是

「疫情不散,公益不斷」

堅果媽媽幼小學能專欄第十五期

許多教育家、心理學家都認為,兒童能力的提升,最關鍵的是頭幾年。可是在這段時間裡,兒童生存的主要環境就是【家庭】。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早在1978年,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要求性反應性。要求性指的是家長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建立適當的標準,並堅持要求孩子去達到這些標準。反應性指的是對孩子和藹接受的程度及對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據這兩個維度,對父母的教養方式進行了簡單歸類,分作四種類型,即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父母、溺愛型父母和忽視型父母四大類,上面四個圖就鮮明地表現了這四種教養方式。各位爸爸媽媽快來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吧↓↓↓我們見招拆招

現在簡單介紹一下這4類教育方式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吧。

權威型父母


從鮑姆林德的實驗中明顯可以看到,一般而言,權威型是對孩子的培養和發展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

 

這種教養方式的特點「高要求、高反應」,雖然嚴格但是民主。

 

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但這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

 

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

 

與此同時,他們會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且亦形成親切溫和、情緒穩定和深思熟慮的性格,或者形成積極、樂觀、獨立、直爽的個性。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的張亮和天天這對父子嗎?他們父子之間不是唯父命是從,也不是聽孩子的,而是一種和諧的有商量的相處模式,就像一對朋友。父子之間配合默契,張亮會時刻注意孩子的行為方式和言談,不會吝於指出,總是在商量中卻滿含權威的話語來引導孩子的言行,讓天天小朋友心悅誠服,並馬上付諸實踐。可以看出,張亮就屬於典型的權威性父母。

 

孩子生活在「理性、嚴格、民主、關愛和耐心」教育方式的環境下,我們七大能力中最起碼有人際交往、自我管理和積極品質這三種能力能有很大的提升呢。

專制型父母


專制型的特點「高要求、低反應」,則是嚴格但不民主。

 

專制型的家長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而沒有意識到過高的要求對孩子的個性是一種變相的扼殺;

 

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乏熱情和關愛,不能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這種教養方式的家長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的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但他們在學校中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比較聽話、守紀律等。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郭濤對兒子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小石頭對爸爸是懷著一種小心翼翼的心態,絕不敢對爸爸大喊大叫,也基本不哭。在換爸爸那期是唯一沒有對爸爸表現依戀和不舍的孩子。可以看出,郭濤屬於偏專制型的父母。

 

孩子生活在這種"專制"下,很容易形成對抗、自卑、焦慮、退縮、依賴等不良的性格特徵,對我們的七大能力的提升只會不利。

 

溺愛型父母


溺愛型父母的特點「低要求、高反應」。

 

家長對孩子則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於家長,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

 


忽視型父母


忽視型父母的特點「低要求、低反應」。

 

家長不關心孩子的成長,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不會對其表現出愛和期待。

 

對於孩子,他們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質,而不會在精神上提供支持。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對一切都採取消極的態度,還會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徵。

 

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造成孩子之間能力的差異。

 

以上四種類型是比較典型的,但在現實中,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絕不是僅僅局限於一種單一的模式,大部分屬於混合型。

 

整體而言,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對其多給予愛和關懷,並且應在這時更多地控制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家長應及時聽取孩子的想法,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多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合適的解決方案。

 

下篇文章我們會為大家推薦在家隨時就可以幫助孩子提升綜合能力的小技巧,抗疫情,贈親情,保持好心情,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爸媽心裡話》欄目開始啦!

歡迎爸媽在留言區、或者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全文」進入《爸媽心裡話提問區》,提出您心中的養育疑問,我們將抽選問題讓王輝老師幫您排憂解難。

轉發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孩子神採飛揚

掃碼關注我們

堅果媽媽,守護孩子成長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爸媽心裡話提問區》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嗎?果仁媽今天分享一本非常好玩的書,叫《教育的迷思》,作者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並不大……很顛覆,對不對?⑤人際關係(包括與父母、與朋友、與戀人)關聯著強烈的情感反應,因而往往佔據我們的思維和記憶,然而,人際關係對我們的成長並不起太大作用。友誼對人格不會產生永久的影響,相反,對群體的認同,被群體接受或排斥,則會對人格產生永久的影響。⑥父母教養子輩的方式,不太影響子輩教養孫輩的方式。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不同類型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的教養方式就是備受關注的領域。《社會心理學》中有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的性格氣質發展,道德發展以及自我概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而父母的對待子女的方法各有不同,對孩子的發展影響也不同。一、專斷型父母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給予過度的保護
  • 淺談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類: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對孩子高期待,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互動很流暢,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能體會到自己被愛和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感,很容易養成對待周圍事物的規矩意識,尊重各類規則,能按照基本要求去做,一般都比較樂觀和自信。 第二類: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
  • 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之外,更有著深層次的父母養育方式不恰當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形成的會造成哪些影響。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密切的環境,父母和主要照料者的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態度等方式對孩子的心理狀態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可能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的作用。從學術上來講,父母養育方式指的是什麼?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家長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情商的高低,你屬於什麼類型?
    想要孩子的情商更高,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訓練,以及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首先家長自己得要克服一些障礙,比如家長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兒時父母對待自己情緒的處理方式,還需要掌握傾聽孩子心聲的技巧。想要成為更好的父母,家長必須首先對自己進行審視。不同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 隔代教養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帶孩子對祖父母來說是輕車熟路,然而隔代教養也衍生了許多問題。有學者曾做過統計,在上千例青少年諮詢個案中,有超過70%的家長曾提到祖父母對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養失當。隔代教養有何優缺點?祖父母與年輕父母可能產生哪些衝突?隔代教養是否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生疏?年輕父母該如何與老一輩溝通不同的教養意見?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他把父母教養歸納為兩個維度: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態度,二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並據此,分為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專斷型」、「忽視型」、「放縱型」、「權威型」。下面,我們將結合金庸作品中的母親形象和生活案例,來分析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一張白紙,三個小孩,幾對混蛋父母,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孩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看似不經意,卻處處是惡意,一步步把匕首塞進孩子手中。今天,心小言將為大家深度剖析四種家庭教養方式,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到底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多大的影響,究竟怎樣才可以避免孩子走上歧途…01
  • 從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教育看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單位,承擔著生養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會職能,家庭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至關重要,而家庭的教養方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教養方式對兒童學業能力的影響
    提要: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而相關研究的結論卻頗具爭議。本文使用2012年清華大學「中國城鎮化與兒童發展調查」數據,運用逆概率加權回歸調整(IPWRA)方法研究了教養方式對童年中期、青少年早期兩組兒童的語文認知能力的影響。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溝通,我得出的感悟就是: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以下內容中提到的故事都是工作中碰到的,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定的思考。01教養方式的分類早在1978年,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基於要求性和反應性,將家庭教養方式劃分為四類。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建立起與孩子的關係,並創造一種持續的教養氛圍,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的教養方式有以下三種。(3)權威型權威型教養方式採取了折中的方式,權威型父母會試圖影響孩子的選擇,但並不是像專斷型父母那樣採用命令的方式,而是通過理性、問題導向的態度來引導孩子的行為。父母和孩子是經常溝通的,溝通的過程就是用說理來推進孩子價值觀的形成。
  • 孩子性格問題源於父母教養方式
    如何培養幼兒有良好的性格,我們應正確看待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注意運用正確的教養方式,給幼兒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幼兒性格有良好的發展。本文從教養方式的概念出發,對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的意義及父母教養方式類型對幼兒性格的影響進行論述,提出了運用科學的教養方式形成幼兒良好性格的策略。
  •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究其原因,還在於家長的教養方式:虎媽採用的是專制型教育,強勢高壓,對孩子要求嚴苛;貓爸則遵從西式散養式教育理念,主張民主、寬容的個性化教養方式,倡導與孩子共同成長,他尊重茜茜,並希望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空間;還有同樣主張中國高壓教育的姥爺,以及對孩子十分溺愛的奶奶。他們所採用的諸多不一致的教育方式,使茜茜承載了家人過多的希望,不知該聽誰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得了抑鬱症,不願意再開口講話。
  • 探究父母管教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在寫「父母管教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這個主題之前,我想了很多,要不要去寫,因為它足夠的沉重,我們每個做父母的每天都在面對這樣的問題。上一篇只是聊了一下父母的四種負面想法,就足夠讓我們傷痕累累的。我們每一個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好,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因為我們自己固有教育思想產生了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父母管教方式,才有了不盡人意的結果。那先來看看我們都會有什麼樣的管教方式?
  • 金庸筆下深藏的育兒觀:淺析母親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而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母親的孩子在書裡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也都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這不能不令人沉思——母親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把父母的教養方式歸納為四種:分別是「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權威型」。
  • 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學習成績的關係研究
    【關鍵詞】 父母教養方式 學習成績一、問題的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於兒童的行為有很強的模仿性和依附性,因而在以血緣關係和自然愛為基礎的家庭中,特別是父母在撫養、教育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的行為傾向即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1]。
  • 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對教育觀念理解的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也不同,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將教養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家長們可以對照看你的教養方式屬於哪種?第一種,嚴厲型。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父母制定的,不允許孩子參與決策過程,但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規則,否則會受到父母的懲罰。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沒有自由,失去了選擇的權利,被強制執行家長制定的規則。第二種,驕縱型。家長不給孩子制定任何的規則,不給孩子任何的限制,完全放縱孩子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