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她立足於40年研究基礎,一直致力於揭示:社會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關鍵在早年,早年的重點在家庭。從上千例罪案中總結出一個關鍵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反應,因此,人的心理特徵與早期撫養有密切的關係。
01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 寶寶很小的時候,媽媽全力以赴照顧孩子,做爸爸的也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做好育兒支持。但是爸爸們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給妻子足夠的愛,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更要關心和照顧妻子。
02人的心理有發展順序 任何生命都是一個過程,生命的發展是軌跡式的。因此,心理的問題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好好發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始終認為,未成年人是被動的弱者,所有的問題是身邊的成年人造就的。
胃口是餵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03停下來,或許孩子還有救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親自陪伴。有一個案例,有一個父親很有本事,通過幾年打拼,存了家財百萬。但當他回到家時發現兒子已經長大,逃學,惹是生非。父親開始管,但根本管不了。這時候他聽說有個專家可以「挽救」這些孩子,於是馬上領著孩子到那兒去,啪,10萬塊錢拍出來,這孩子交給你了,你負責把他教育好。總結有三:
第一,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陪伴孩子的時間。
第二,給孩子存錢的努力,不如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第三,找專家幫忙帶孩子不如自己親自帶孩子。
04沒有人性的教育「殺人不眨眼」 回看馬加爵在絕境中寫給李玫瑾教授的領悟信 「大姐你一直這麼關心我,但我從來不跟你說太多,不願跟你說真心話,我這人就這點不好,心裡想的總不說出來,但現在我告訴你,我有一個問題想不通,那就是人活著究竟為什麼?現在我明白了,人活著在於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有真情,我知道我錯了。」
05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 性格這個詞,如今似乎越來越被忽略了。什麼是後天可為的呢?那就是性格。成年後,一個人在廚房裡做廚師和在實驗室裡做科學研究,本質上沒有差別,都可以養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嚴。那麼差別是什麼?是這個人可愛不可愛,能不能幫助別人,對別人是否有愛心。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雖然我們需要聰明,需要學歷,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06 不被尊重的孩子,也不會尊重別人 保護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權。 18歲就是成人了,成人什麼概念?他所有的權利都有了,爸爸媽媽只能給他建議,不能再限制和管束他了。 孩子不被尊重,他怎麼會尊重自己?又怎麼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生命呢?————天閃塑學能培優珠海運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