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很多人除了聲討馬謖之外,更偏向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事件。一般的觀點是,蜀漢北伐宜急不宜緩,像是諸葛亮那樣慢騰騰穩紮穩打的套路,根本不是蜀國國力可以支撐的。只有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樣,來一場激進冒險的突襲,這樣就可以奪佔長安,北伐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然而,這種觀點實在是太片面了。因為對於蜀國來說,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萬一真的去執行的話,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亡國被滅都是極有可能的事件。許多人不信,那麼就來推演一下。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他真的可以佔領了長安,諸葛亮也率領著主力軍隊到了長安和他匯合,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很明顯,曹魏馬上就會反應過來,必然會集合大量的精銳部隊進行反撲。從兵力上來看,諸葛亮北伐的軍隊也就8萬左右,這已經是極限了。但是,曹魏這邊至少在30萬以上。哪怕是拿出一半軍隊來和諸葛亮決戰,也可以很輕鬆獲得勝利。
更何況,關中地區地形平坦,有利於曹魏軍隊的騎兵馳騁。但是蜀漢軍隊則更多適合山地作戰,守城明顯處於劣勢。更要命的是,城池就固定在那裡,動彈不得啊!真要是曹魏軍隊把長安城包圍起來,困個一年半載的,諸葛亮這麼多的士兵去哪裡找糧食和水源呢?馬謖在街亭就是吃了這個大虧,諸葛亮這麼注重後勤保障的穩妥型統帥,自然會知道一旦被困住,那將是極其兇險的事情。
而更要命的是,萬一曹魏軍隊趁著諸葛亮被困在長安,派出軍隊攻擊蜀國的漢中,那該怎麼辦呢?要知道,蜀漢也就10萬軍隊,諸葛亮那裡有8萬,剩下的還要忙著防禦東吳和南部的少數民族叛亂,因此根本沒有能力防守漢中。如果真的後路被斷,那麼諸葛亮被困在長安城裡的蜀軍主力肯定軍心大亂,到時候不戰自潰,蜀漢也就徹底崩盤了。
所以,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實際上是要把蜀漢的全部國運、國力都賭在長安城,贏了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造成有生力量被不斷消耗。如果輸了,那就是兵敗國滅的節奏。難怪後世許多人都說,細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都懷疑他是曹魏派到諸葛亮身邊的臥底。還好,諸葛亮是一個很厲害的戰略高手,他很清楚北伐大業該怎麼一步步推進,因此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或許,魏延事後也明白了,要不然為何在之後的數次北伐中,從來不再提子午谷奇謀了呢?當然,魏延還是很有才華的,只是他更多是局限在了戰術上的激進和冒險,卻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天下大勢和蜀國的生存戰略模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