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

2020-12-22 騰訊網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很多人除了聲討馬謖之外,更偏向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事件。一般的觀點是,蜀漢北伐宜急不宜緩,像是諸葛亮那樣慢騰騰穩紮穩打的套路,根本不是蜀國國力可以支撐的。只有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樣,來一場激進冒險的突襲,這樣就可以奪佔長安,北伐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然而,這種觀點實在是太片面了。因為對於蜀國來說,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萬一真的去執行的話,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亡國被滅都是極有可能的事件。許多人不信,那麼就來推演一下。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他真的可以佔領了長安,諸葛亮也率領著主力軍隊到了長安和他匯合,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很明顯,曹魏馬上就會反應過來,必然會集合大量的精銳部隊進行反撲。從兵力上來看,諸葛亮北伐的軍隊也就8萬左右,這已經是極限了。但是,曹魏這邊至少在30萬以上。哪怕是拿出一半軍隊來和諸葛亮決戰,也可以很輕鬆獲得勝利。

更何況,關中地區地形平坦,有利於曹魏軍隊的騎兵馳騁。但是蜀漢軍隊則更多適合山地作戰,守城明顯處於劣勢。更要命的是,城池就固定在那裡,動彈不得啊!真要是曹魏軍隊把長安城包圍起來,困個一年半載的,諸葛亮這麼多的士兵去哪裡找糧食和水源呢?馬謖在街亭就是吃了這個大虧,諸葛亮這麼注重後勤保障的穩妥型統帥,自然會知道一旦被困住,那將是極其兇險的事情。

而更要命的是,萬一曹魏軍隊趁著諸葛亮被困在長安,派出軍隊攻擊蜀國的漢中,那該怎麼辦呢?要知道,蜀漢也就10萬軍隊,諸葛亮那裡有8萬,剩下的還要忙著防禦東吳和南部的少數民族叛亂,因此根本沒有能力防守漢中。如果真的後路被斷,那麼諸葛亮被困在長安城裡的蜀軍主力肯定軍心大亂,到時候不戰自潰,蜀漢也就徹底崩盤了。

所以,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實際上是要把蜀漢的全部國運、國力都賭在長安城,贏了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造成有生力量被不斷消耗。如果輸了,那就是兵敗國滅的節奏。難怪後世許多人都說,細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都懷疑他是曹魏派到諸葛亮身邊的臥底。還好,諸葛亮是一個很厲害的戰略高手,他很清楚北伐大業該怎麼一步步推進,因此否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或許,魏延事後也明白了,要不然為何在之後的數次北伐中,從來不再提子午谷奇謀了呢?當然,魏延還是很有才華的,只是他更多是局限在了戰術上的激進和冒險,卻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天下大勢和蜀國的生存戰略模式問題。

相關焦點

  • 魏延子午谷奇謀算到了夏侯楙漏算了郭淮_諸葛亮
    原標題:魏延子午谷奇謀算到了夏侯楙漏算了郭淮魏延子午谷奇謀算到了夏侯楙漏算了郭淮魏延有一個子午谷奇謀,由於諸葛亮沒有採納這一建議,而這次北伐又因為馬謖失街亭而失敗,所以有人總是以此為依據,認為諸葛亮若不是過于謹慎,也許第一次北伐也就真的成功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 魏延真的提出過子午谷奇謀嗎?
    最近看到知乎裡為魏延「平反」的文章,認為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錯過了滅魏的有利時機。「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是對魏延抱有偏見,讓蜀漢錯失了大好局勢。B站紅人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採取「子午谷奇謀」成為無數後人爭論的焦點。
  • 兩朝開濟老臣心,魏延奇謀子午谷
    從三顧堂到蜀漢政權丞相,諸葛亮給後人留下智而妖,從始而終的忠君愛國的印象。令人感慨的同時又對曾經的奇思妙想感嘆不已,木牛流馬,諸葛弩,八陣圖,,,,,撓破腦袋也堪不破其中的奧秘。歷史上還是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懸念,奇兵襲擊子午谷的妙計,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同意?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及當時地圖,就會發現子午谷奇謀是異想天開,魏延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是明智決策,魏延的一句話,讓諸葛亮發現了此計的三個巨大漏洞,他一眼就看出兵出子午谷,魏延和他的五千精兵必然有去無回。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可有勝算?諸葛亮或失逆襲曹魏唯一戰機
    文:龍城胖達(作者原創授權)「高迎祥證明了子午谷行不通」,這種說法或有誤……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于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也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應當是先取涼州,然後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本文的觀點,「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不在計謀本身,而是在攻守雙方。
  • 子午谷奇謀靠譜嗎——諸葛亮北伐(3)
    我們首先來解決的一個問題,子午谷奇謀是什麼?子午谷奇謀出自《三國志·魏延傳》的裴注部分,是魏延在北伐開始前向諸葛亮獻的計策。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會持有一個觀點,那就是諸葛亮如果採納子午谷奇謀,北伐就能成功了。然而我要說,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我們來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幾個成功的必備條件:1.魏延的一萬人十天抵達長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不可行?1400年後,此牛人用5萬人命解開謎題
    也正是因為這樣,「子午谷奇謀」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至今沒有定論。話說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出徵途中,大將魏延向諸葛亮提議由自己率領「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 千多年終於有人實證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在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時候,手下名將魏延,提出了一個劍走偏鋒的軍事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沒有完成的計劃,有誰能幫他證明對錯?不用急,在後面的歲月裡,在明末,有個叫高迎祥的人,幫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子午谷奇謀的軍事行動,可以實施的正確與否!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他為什麼不敢一試?
    「子午谷奇謀」後世有人認為是偽作不無道理。魏延也是名將,難道不清楚「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不高嗎?如果魏延真以為可行,那還是勇武、謀略雙全的魏延嗎?01子午谷奇謀魏延自己帶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奔長安城下,駐守長安的夏侯楙不戰潰逃;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取郿縣,與魏延在長安回合。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多大勝算?主席5個字概括
    然而令人遺憾的,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第一次關中震動之外,其他的基本沒有多影響,最終病逝五丈原。但是在北伐過程中,大將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引起很大的爭議,那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成功率多高,有勝算嗎?可能都知道「龍鳳呈祥」牌捲菸。「龍鳳呈祥」取義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兩大祥瑞——龍與風。追求「一度兩感。價格也只要十多元。一個被獨立出來的煙。和天下我想很多人都知道。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行性有多高?歷史上真有人用了,結果很尷尬
    在中途,諸葛亮命令大軍分兵兩路前進,而此時魏延提出了第三種進軍方案,那就是走子午谷,直逼長安。魏延認為兵法貴在一個「奇」,但是諸葛亮生性謹慎,拒絕採納魏延的辦法。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成了一個很有爭議的辦法,有人說可行,也有人說不可行,那麼他的辦法到底可行嗎?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歷史上還真有一人嘗試了,結果卻出人意料。
  • 三國歷史科普系列六——「子午谷奇謀」 真的是能夠逆轉三國爭霸的遺憾之策嗎
    這時蜀國大將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因為蜀國與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一樣佔據「天府之地」所以魏延決定效仿漢初大將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自己率領精銳騎兵五千人,出子午谷襲擊魏國重鎮長安,而且魏延認為長安守將夏侯楙兵法戰術並沒有出眾的地方,所以自己可以輕而易舉的迅速攻佔長安,並且在諸葛亮出擊斜谷馳援長安時自己可以牢牢的將長安城守住
  • 魏延墓前, 為何跪著諸葛亮的石像? 專家: 沒毛病
    ,設計斬殺了魏延,魏延作為蜀國後期不可多得一位猛將,他的死實在有點可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謀這樣的策略,由此可見,魏延並非有勇無謀之輩,相反還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可惜的是諸葛亮太過謹小慎微,並沒有採納魏延的建議,這也讓魏延感到十分無奈。
  • 「子午谷奇謀」突破口,被魏延蔑視的夏侯楙,還有被妻子謀害經歷
    如果單單調出夏侯楙這個人名,可能有些人會感到陌生。不過這個人物還算是曹魏的重要人物,而且在他身上也牽扯到很多重要事件,比如"子午谷奇謀"、曹丕曹植立嗣之爭等等。夏侯楙這個人混得還是比較慘的,不僅被魏延視為草包,"子午谷奇謀"的突破口,更是有被自己親老婆,曹魏長公主清河公主謀害的經歷。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個"傳奇人物"。
  • 魏延墓前跪著一個雕像,有人說是諸葛亮這是真的嗎
    魏延這番話說得義正辭嚴,也很在道理。但是,這其中卻必定懷有私怨。魏延一向不滿諸葛亮不用其子午谷奇謀,認為自己的軍事才能沒有得到「盡用」。諸葛亮既死,魏延便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應當由自己統兵做大將,當然也就不願意做斷後將軍了。因而,魏延說:「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 魏延18字道破天機 諸葛亮:即使成功也是最大的失敗!
    在三國當中,赤壁大戰無疑就是謀略發揮到極致的一次經典戰役,前前後後運用多種計謀,諸葛亮也是那次成功大戰的重要參與者!著名的「孔明借東風」,更是將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展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在蜀國除諸葛亮之外,另外一人提出的一條妙計,被後世稱之為千古奇計謀!如若當時施行,天下將會是另一種格局!
  • 《三國演義》中腦後長反骨的魏延,歷史上卻是一生悲劇的蜀國良將
    二、詳論兵出子午谷得失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謀略:「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林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唯有御史、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 湖說三國-魏延究竟是個良將,還是個「天生反骨」的逆賊?
    論魏延的爭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魏延為何沒有進入「五虎將」名單?2、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是否可行?《三國志》: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幾千年後的網絡上,重新掀起了關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究竟是否可行的討論。
  • 漢中發現兩匹三國時期石馬,魏延的冤屈原來早已被洗清
    魏延,蜀漢大將。在諸葛亮執政時期,曾經的「五虎上將」逐漸凋零,蜀漢只有魏延仍能苦撐危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一個天生具有「反骨」的叛將。對於魏延,諸葛亮打一開始就不信任他。因此,諸葛亮在利用魏延的同時,還總想將之坑死。
  • 鄧艾偷渡陰平與子午谷奇謀相比,兩者都是兵行險招,前者高明在哪
    蜀漢中後期,有兩個計謀屢屢被提及,一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襲,二是鄧艾偷渡陰平。大家都知道,子午谷奇襲因諸葛亮反對而夭折,關於這條計策在執行時是否能成功,在後世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可有一點是肯定的,子午谷奇襲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不失為一條計策,可惜未被採納。然而,鄧艾偷渡陰平確實是成功了,它直接造成了蜀漢的滅亡。兩者相比都是兵行險招,勝負在轉瞬之間。於是,有人拿鄧艾的成功來貶低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平庸,顯然這是不正確的。「偷渡陰平」和「子午谷奇襲」,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