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高考,辛酸的留學生,風雨中的求學路

2020-08-27 思路電影


7月6日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突然發布了一則新通知,對在美留學生的網課學習進行了限制:申請今年秋季學期課程的留學生,如果學校僅開設網課學習,學生將無法獲得籤證,已經在美國境內的學生則必須離境,或轉學至面對面授課的學校,否則也必須離境。


簡而言之,在美或準備赴美的留學生現在的處境非常窘迫:如果你在美國境外,秋季學校選擇全部上網課,移民局不會頒發籤證,海關也不會允許入境,但是會對已有身份的學生保留籤證狀態,允許在家上網課;如果你在美國境內,秋季學校選擇全部上網課,那麼你必須離境,亦或者轉學到可以提供面授課程的學校。

由於這一新政引來眾怒,近來受到全美各大高校聯合起訴,而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終於鬆口,對該新政進行了部分修改。

修改後的規則如下:身在美國境內的國際留學生,不能全部選擇上網課;身在美國境外的國際留學生,可以在當地選擇上網課;沒有回美國返校,但仍上網課的學生,學生身份仍然有效,只需要在SEVIS中保持激活狀態。

而實際上這只是美國限制留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的一小部分新政而已,而之前宣布的政策,影響更深遠,更嚴重。

川普根據相關法律,宣布自美國東部時間6月1日下午12點起,持有學生籤證(F籤)或交流籤證(J籤)的中國公民,如果曾在支持或支持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高校或研究機構學習或從事研究,將被禁止入境

白宮在該公告中表示,與中國軍隊有或曾有聯繫、在中國學習或進行研究活動的中國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美國,將損害美國利益,並威脅美國民眾的安全保障和經濟的長久活力。


學姐認為這一禁令對中美雙方都造成了一定影響,首先引發了美國高等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反對和批評:一些將被禁止入境的學者可能正在美國承擔重要的學術研究課題,而且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下,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多所美國名校紛紛宣布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因為這些大學的正常運行大多是依靠外國留學生支付的全額學費來維持。

再者,這項決定將影響至少數千名中國留學生的籤證,中國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深造和交流計劃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而國內,剛剛結束高考的考生們,也迎來了前途與命運的一道門檻,無數考生手握著命運的號碼牌,能不能跨過這道坎走向光明的未來,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

學姐在這裡預祝所有的高考考生都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金榜題名並實現自己的理想

想到幾年前老學姐我也曾是眾多的高考考生之一,如今再回想起那一段奮鬥的青春歲月,心中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毫無例外我們每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就如同影片《風雨哈佛路》中的女主人公麗茲那樣,她以自己的堅韌不拔精神打破重重枷鎖,最終踏入哈佛大學校門的勵志經歷,感動並鼓舞了無數為夢想奮鬥著的少年們。

學姐在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去美國,去哈佛讀書,而是鼓勵那些勇於為自己目標而奮鬥的同學,哪怕無家可歸,沒有退路,也要奮鬥不息。


麗茲從小出生在貧民窟,她的父母都是癮君子,母親還患有精神病,她從小的生活就是顛沛流離,也從未有過一個像樣的家,15歲時母親因愛滋病去世,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貧窮她只能看著母親木質的棺材被隨意丟棄。之後她拒絕了朋友回到孤兒院的邀請,背上書包轉身離開,踏上了艱難的求學之路。


我永遠也忘不了麗茲在請求鄰居伊娃女士幫她上學時說的那句話:「我不想成為傻瓜,我要去上學。」由於美國的教育體制規定高中畢業前是義務教育不收學費,所以麗茲解決了學費的問題,但她解決不了生活上的問題。她沒有家,每天只能靠扒垃圾桶填飽肚子,每天晚上她是最後一個離開學校的,然後在一趟地鐵上坐四個來回,這樣就能耗掉一整晚——只是因為她沒有地方住。

學校組織的一次波士頓旅行讓麗茲下定決心要讀哈佛大學,這樣就能早點爭取大學中的獎學金並且儘快工作養活自己,但是如何支付昂貴的學費呢?她看到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項目,為了爭取到這份獎學金去讀哈佛,她決心只花兩年的時間完成四年制的高中課程,於是我們看到了影片中的她努力得令人難以想像:

比圖書館管理員更早到圖書館學習;成為閉館的最後一位學生;每晚在四個來回的地鐵上看書學習;在打工洗碗的碗槽上方掛滿學習資料,一邊洗碗一邊學習......麗茲為理想付出的努力也是無數學生的縮影:在高三教室中埋頭刷題;在宿舍挑燈夜讀;在操場上走廊上大聲背書......這些都是我們經歷過的歲月。

最後麗茲順利高中畢業並通過面試成功拿到了獎學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到:「你是怎麼做到的?」她回答:「我怎麼做不到呢?」是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當你對自己有信心並且願意付諸努力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誠然,麗茲的逆襲之路,令人豔羨,哈佛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名校和前途」的代名詞。近些年來,留學熱潮席捲中國,很多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

現在情況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在全力阻止中國留學生,尤其是敏感學科的中國學生。但是學姐想問問大家,有沒有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番:到底是該逞一時之勇,還是該審時度勢,敏銳判斷?

相關焦點

  • 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秋季學期已經開始一個多月,許多留學生沒能去海外的校園報到,他們選擇留在國內上網課,克服溝通受限、時差問題等困難,在「雲端」繼續學業。時差裡的留學生活凌晨兩點半,王志超起床洗漱,為將在半小時後開始的網課做準備。自9月份開學以來,這樣的夜間課程他每周都要上兩次。
  • 記者手記:直播高考,任風雨急驟,山高路長
    自從2006年入職報導高考開始,曾經作為教育條口的記者,幾乎年年不曾缺席。一開始,也曾焦灼於媒體大戰的激烈,高考前如考生般失眠,生怕錯過什麼現場,漏了什麼突發,後來慢慢開始學會調整,在這個過程中,體味人情,發現故事。  2013年,高考第一天,瓢潑大雨。考生進場以後,大多數家長趕緊就近找個避雨的地方。一時間,考場門口,分外喧囂。
  • 中國留學生求學路多艱難?
    雖然在各方施壓後,美國政府暫時「鬆了口」,但對於風口浪尖的留美學生來說,各種政策還會不會再變,未來將會如何,誰也沒有十足把握。15日一大早,一條重磅消息就刷爆了朋友圈:美國政府同意撤銷留學生籤證新規!美國政府同意撤銷留學生籤證新規。
  • 辛酸高考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在此分享一位父親含淚寫下的《辛酸高考路》。看後能引起共鳴的,感謝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感想。 4月初,又一次被班主任通知到了學校,班主任數落著兒子和他對立的種種行為,我擔心他們的對立會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高考在即,每一個孩子都是全家的希望,也擔心兒子再和班主任這樣對抗下去會增加過重的心理負擔,只有含恨決定把他接回家。
  • 中國版「風雨哈佛路」:哈佛學霸Molly的求學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從一個普通的客家女孩到哈佛學生會的主席,她的經歷就像一部中國版的《風雨哈佛路》。客家人堅韌的品格,不屈不撓的闖勁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現在常說「階層固化」,普通的孩子沒有上升通道,但Molly的經歷卻給我們看到了希望。
  • 留日中國女博士辛酸求學路:5年間似乎老了10歲
    劉梅是眾多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個,回想起8年留學生涯,她有不少辛酸。博士讀了5年的她,還未獲得學位。  劉梅說,到國外留學,在很多人看來是輕輕鬆鬆地鍍金,但這卻是一場「煉獄」。她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勸那些想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的家長:留學海外,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今年31歲的劉梅頭髮蓬鬆,滿面油光,厚厚的黑眼圈,很難有人相信,這是一個在日本讀博士的留學生。
  • 大學群聚感染增加 中國留學生艱難中開啟法國求學路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歐時大參」報導,近日,法國新增病例連創新高,不少大學在開學後暴發群聚感染,迫使越來越多的大學關閉改上網課。疫情對留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據法國高等教育署預估,今年高校開學,外國學生數量將減少20%,尤其是亞洲和美洲學生數量將大幅下降。今年9月來自亞洲和美洲國家留學生籤證申請數量比去年減少了40%。
  • 外媒:大學群聚感染增加 中國留學生艱難中開啟法國求學路
    疫情對留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據法國高等教育署預估,今年高校開學,外國學生數量將減少20%,尤其是亞洲和美洲學生數量將大幅下降。今年9月來自亞洲和美洲國家留學生籤證申請數量比去年減少了40%。雖然第二波疫情暴發已無可避免,仍有不少中國留學生還是堅持原計劃,繼續法國留學計劃。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路會遇到哪些曲折?留學心態上又會產生哪些變化?
  • 疫情下的求學之路怎麼走下去?留學生們還好嗎?
    中國僑網10月9日電 題:疫情下求學路在何方?留學生們還好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徹底打亂了在讀中國留學生的計劃和節奏,也給準留學生們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疫情下的求學之路怎麼走下去?來看看他們的選擇……第二批中國留學生赴英復學包機出發。
  • 《風雨哈佛路》——不要放棄尋找你的光
    《風雨哈佛路》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麗茲在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要去參加學校出資的波士頓之旅。在參觀哈佛大學時,戴維告訴麗茲考進哈佛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麗茲受到了鼓舞,為了解決上大學的費用問題,18歲生日那一天,麗茲寄出了獎學金申請信並得到了面試的機會,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她一直在努力,是為了不再屈於人下,不再回到那個熟悉的骯髒底層。
  • 疫情籠罩下,求學與求職大浪淘沙,留學生群體該何去何從?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而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對於近百萬的留學生們而言,疫情之下,無論求學還是求職,每一個決定背後都經歷了無數的彷徨與動搖。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071萬,較去年增長40萬人,人數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河南、廣東和四川高考報考人數位居前三,但本科錄取率連一半都不到,高考競爭壓力巨大。研究生方面,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激增,高達377萬。教育部表示,今年專升本、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51.1萬,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
  • 「疫」外留學路:海外漂流求學,準留學生等待中抉擇
    14日後,KK輾轉回到澳大利亞,令他遠遠沒有想到的是,他剛剛回到學校辦完複課事宜後,便收到了留學生公寓發給所有租戶的一封信。信中大致表示,由於疫情的蔓延,澳洲政府需要市民幫忙,所以該公寓負責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將公寓提供給澳洲弱勢群體。因此,希望留學生支持這項決定。
  • 高考路上求學途徑多,與高校擦肩而過的低分考生,路在何方?
    2020的高考已經開始進入火熱的錄取階段,高考成績揭曉後,就出現了「幾家歡樂幾家愁」,能考上好大學固然高興,但是目前還有高考不理想的同學都在為學校而奔波,他們的前路在何方呢?心理諮詢第二步準確的自我定位:求學途徑其實有很多,但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學什麼,可以接受什麼。
  • 法日增死亡311例,大學感染暴增,中國留學生艱難中開啟求學路
    疫情對留學生的影響更為明顯。據法國高等教育署預估,今年高校開學,外國學生數量將減少20%,尤其是亞洲和美洲學生數量將大幅下降。今年9月來自亞洲和美洲國家留學生籤證申請數量比去年減少了40%。雖然疫情第二波爆發已無可避免,仍有不少中國留學生還是堅持原計劃,繼續法國留學計劃。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路會遇到哪些曲折?留學心態上又會產生哪些變化?
  • 「高考專列」守護莘莘學子求學之路
    18年開行高考專列。它,就是被稱作為學成送去夢想的「高考專列」,並且是全國範圍內唯一一列。在這趟列車上,連續十八年不停歇,為成千上萬的孩子走出大山,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人生大考。迄今為止,已經有7000多名學生各自考上他們理想的大學。他們中間,有的獲得了更廣闊成長空間,有的則是深深紮根在故鄉,為那裡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人才動力。 這是一條怎樣的求學之路呢?
  •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怎樣走好未來的路
    2020年,一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世界的節奏,企業停工,學校停課,各行各業都被迫按下了暫停鍵。而受到疫情的波及,許多在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生活、學習、求職、就業等各方面的影響。從託福、雅思等語言水平考試的接連取消,到所在學校相繼停課停學,從各國籤證申請預約難度增加,到公司經營慘澹人才需求量銳減,一系列接踵而來的問題,徹底打亂了中國留學生的深造、求職之路。
  • 2020常春藤-旭輝《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
    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指導,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協辦,北京京華公益事業基金會、旭輝愛心基金支持的2020常春藤·旭輝《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將於2020年12月14日19:30在武漢琴臺大劇院舉行,武漢市電視臺、抖音等各大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 網課新政對高考後留學生的利弊解析
    加拿大網課新政對高考後留學生的利弊解析家長和學生對出國留學的顧慮大約包括對加拿大疫情控制方面的擔心加拿大是主要的留學目的地,並因為其高質量的教育和吸引人的移民政策,使得留學人數快速增加,2019年達到創紀錄的65萬留學生。疫情結束後,2020年沒有成行的學生將和2021年計劃留學的學生一起前往加拿大,形成扎堆留學的局面。由於申請人增加,名校,或熱門專業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提高,競爭將空前激烈。
  • 花甲之年成為「蘭大」研究生,跨歲月「求學路」,值得欽佩
    就在2020年8月時,一位花甲之年的學生,收到了蘭州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他就是60歲的王月朋。 王月朋在1978年,考上了江蘇師範學院的物理學專業,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大學,在畢業之後直接到高中去教學,期間他從未停歇腳步,一直在教學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 玉樹州文科第一名的北京求學路
    2020-08-17 01:27:41 來源:北京青年報為彌補教育資源匱乏 北京支持玉樹興辦異地教育 從源頭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玉樹州文科第一名的北京求學路 開篇的話:2010年玉樹「4·14」地震發生後,北京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參與玉樹災後重建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