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為題作了報導。
對非專業人士而言,唐裝與和服區別在哪裡,恐怕是一件很難說清的事情。因此,把唐裝看成和服是大概率事件。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大保衛人員沒能認出唐裝也在情理之中,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以此為理由,制止穿著類似和服的青年男子去武大賞櫻花,卻實在是沒有道理。
不應否認,近代以來,日本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創傷,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穿著日本皇軍軍服的日本軍人,對中國人民的傷害尤甚,對日本皇軍軍服的痛恨是其來由自。而近幾年,「穿日軍軍服擺拍」事件接連發生,更是引起人們的巨大公憤,人們有充分的正當的理由譴責這種行為。但反對「穿日軍軍服擺拍」並不意味著反對所有日本人,並不意味著反對日本的所有服裝。
和服作為日本文化的標記,和唐裝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把穿著和服的行為等同於穿著日本軍服的行為,顯然弄混了概念,搞錯了性質。何況,那還不是和服,是唐裝。或許,在保衛人員的眼裡,在中國土地上,穿和服賞櫻花是不合適的舉動,畢竟這不是日本。出於維護民族感情的目的,才不加區別地加以制止,甚至不惜引發肢體衝突。
且不說在法律上,保安這樣做是沒有充足理由的。單單就情理上而言,難道武大沒有足夠的胸懷歡迎穿著和服的日本人來欣賞櫻花?想必,武大的胸懷足夠寬廣,來者都是客,不必區分哪個國家,哪個種族,穿著什麼衣服。何況,在武大的櫻花樹中,就有來自日本的。
既然如此,保衛人員何必大動幹戈呢?在2017年,一對母女在武大穿和服拍照就曾引起過激烈爭議,圍觀聲討者有理由,拍照者也有理由。但是作為旁觀者,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和服是否等同於日本軍服,反對日軍軍服是否就該反對日本的一切,這樣的理由能否站住腳?
答案不言而喻。但是,在具體的場景之中,人們卻往往被狹隘的情感所綁架,往往不加思考地加以反對。而過於敏感,恰恰又是極度自卑的表現。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