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的祭日,我們兄妹幾個早早地備好了各樣的供品去給他老人家上墳。
按照老家的習俗,按時的祭奠,算是對逝者親人的紀念。三日燒紙,五日出殯,頭七祭二七祭,接下來還要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祭,七七不過,再等百日,完了就等過周年,過二周年、三周年,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十月月祭祖節都不能少,這樣算下來,過十五個忌日一點不算多。誰家沒有至親,誰家不遇老人?各地的風俗有所不同,但對逝去親人的祭祀都一樣上心,晚輩給他們多過幾個祭日理所當然。
為啥這麼看重給逝去的親人過祭日,每回都要十五六個祭日的去紀念他們?這就是咱中國人的文化。親人去世後要「葬」,葬就要「出殯」,出殯要造「冢」,以後還要每個祭日的「上墳」。這些關鍵詞大家看看,什麼是「葬」?什麼是「殯」?什麼是「冢」?又什麼是「墳」?這些字詞真的都包含了對逝者的敬畏!「葬」在草叢中,要讓他回歸自然,「冢」和「家」差一個點兒,它其實就是圓頂的「家」。「家」在陽世,「冢」上面去點,表示陰間。為什麼要給他們再造一個家?因為他們都算是死去的先賢,陰陽兩隔,已不再是你朝夕相伴的親人,但他們卻更加的至高無上!給他們再造一個家,要重塑他們在世上的輝煌,或幫助他們實現生前無法成就的願望。這就是中國人待逝者,待「土」裡人的規矩「文」化!
世界上的文明有好多,斷頭失尾,全然不見其蹤,卻只有中華古文明傳延了下來。這不是偶然的吧?世界上的人都崇拜「神」,神在哪裡?虛無縹緲!隨著外族的入侵,國沒了,神沒了,文明也沒了。而中國人崇拜的神是人的祖先,黃帝炎帝,我們是炎黃子孫,有根可尋!而且比黃帝更早的伏羲一畫開天地,一個看似簡單的「八卦圖」卻精奧地詮釋了無窮宇宙天地人。你可以說伏羲甚至炎黃其人還無跡可查,但這「一畫」確鑿無疑。中國人就是本著這個文化活下來的。我們的冥文化哪些不是滲透了滿滿的三才相和!敬天!敬地!敬先者!
當然,中國的這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被儒家參入了很濃的奴役思想。為了統治者的皇權永固,早被統治者尊為國寶的儒學宣揚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命不可違,父嚴不可犯,君讓臣死臣不可不死,無不是的是大人,「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去三年守。這些都極大地束縛了人的自由,制約了生產的發展。如今,已沒有了「君」,父也不需要那樣的「嚴」,三年守孝已是腐朽,甚至好多條條框框都可以變通或者免除。但,慎終追遠還是不可丟的,祖宗必須留在心中。我們活到什麼時候都應該留住炎黃的根!
再過兩天又是父親的五七了,我很忙,但我不想少見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