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逝去是最大的悲痛,比親人逝去的更大悲痛並不是親人逝去本身,而是活著的人久久不能平息,一直在親人逝去的旋渦裡徘徊轉圈。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始終處在抑鬱與悲痛的深淵,前年父親因肺癌去世,我才三十多歲,還沒來得及孝敬他老人家,子欲孝而親不在,老人家辛苦勞作一輩子,就那麼快走了,我內心深處感覺那種愧疚的悲傷,折磨著我一年內身體出現了很多狀況,兩次心率過緩,一段時間血壓上升。
當我看到一篇文章後我才徹底的解脫出來,這篇文章說的是孫子自駕遊開車帶著奶奶去看世界,本來是想讓老人看看外面的風景,不幸的是出了車禍,更不幸的是奶奶由於受重創,受傷嚴重,醫院已經下達了最後的通知書,奶奶在彌留之際,孫子嚎啕大哭,捶胸頓足,一直抱怨自己沒有照顧好奶奶,奶奶看到孫子的痛苦,奶奶努力地睜開眼睛,示意讓孫子靠近她,在孫子的耳邊喃喃的說:「孩子,別難過,這個事不怪你,是老天讓我走的,我應該走了,你要用你以後做出的成績和做有意義的事情來紀念我,這樣我才心安。不要用痛苦來告慰我,我心不安,不用擔心我,我自知道我去往哪裡」。說完後老人微笑著閉上了雙眼。
我想,如果那位奶奶如果臨走之前不說那段話,做孫子的會不會一輩子留下陰影,會不會感覺是自己害死了奶奶呢。人都有一種心理,寧願是我死去,而不是你死去,好像自己越悲傷,越難過越能讓自己贖罪一樣,可是事情恰好相反,人越是尊重、越是謙卑、越是順應,死去的人才能安息。
不知道這位奶奶什麼學歷,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宗教哲學背景,但是她道出了我們活著的人以什麼方式來告別死去的親人,又用什麼方式紀念她們,暫且不管是不是迷信,據說人死之後靈魂不會隨時而逝,要跟隨著親人一段時間,活著的親人越是悲痛,哭的越是傷心,難過的時間越長,要走的靈魂越是不能安靜的離開。
無論親人是如何逝去,或病或意外,正常或非正常死亡,我們都應該尊重他以那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逝去都不會是偶然的,都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好的,我們只有帶著謙恭的尊重去對待死去的親人,然後用自己的努力與貢獻把自己的人生過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來紀念死去的親人,這樣逝去的親人的靈魂才能心安理得的上路,活著的人才能夠不再悲痛中度過很長時間。
我們懷著尊重與謙卑與逝去的親人告別,我們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來紀念逝去的親人,這是正確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