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在中高考進行了改革,從北京開始2018年入學中考的英語分數從120分降到了100分,其中有40分是聽力和口語。孩子全部要參加人機對練的中考,就是在電腦裡出題,讓孩子去翻譯,回答,拼寫等等。有的同學一道題考了三場,加試三場,簡單的boy都不能拼寫下來。有的同學從考場上出去的時候淚流滿面的說,媽媽,我知道那個詞,我真的知道,但是就是聽不出來。因為他們不懂外國人發音,考試人機對練是外國人錄音,是原汁原味的英語。
初中小學是國家公立教育,免費教育,高中要考的,這個40分直接決定孩子去一類校,還是二類校的高中,甚至決定孩子是否上得了高中。高考分數聽力和口語比例比中考更高一些,英語能力不僅體現孩子是否會做填空題,筆試等題型,而是要孩子有足夠的口語和聽力,要孩子的聽力要夠好,要說得夠好。
孩子在人機對練的時候,就不再是做題,刷卷子能解決的問題了,孩子的口語和聽力為什麼不好呢。
第一我們是城市化的那種對話練習,沒有真正的語境,都是真套話。老師會給孩子一段相應的情景,甚至非常簡單的那種問候,真正的進行人機對練或者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外國人對話,這樣的情景對話的機會並不多。
第二我們會預設很多問題,具有格式化,孩子會想當然的去準備。像我們預設了how are you 是fine, thank you,and you,但是真正老外講,你很少聽到或你聽不到這樣的回話。
現在城市外五縣的孩子會越來越艱難,因為他們基本上要找一個發音很純正的老師,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當然現在的遠程教育還是給這樣孩子一定的機會。這種機會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難得了,哪裡的人可能還是缺乏這種認識和意識,就像老話說的寒門難出貴子,話聽起很不幸的,但這句話有可能慢慢的越來越現實的。
孩子12歲前大腦語言區會形成自己的母語機制,孩子學習各種語言都是母語,孩子可以自如的切換各種語言,像家裡有幾個人說不同的語言,孩子就能學幾種語言,有的小孩會跟媽媽說普通,跟爸爸說英語,和奶奶說方言,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學會,比較容易。我們的英文都有漢語的口語,熟悉了中國人的口語,等到外國人發音,發現知道英語詞,我們都聽不出來。因此孩子會聽不懂外國人的發音,在孩子12歲之前我們請純正英語發音的人,去糾正孩子的口語還是比較容易的,過了12歲要特別嚴格,艱苦的去糾正口語才能成功。
現在越來越重視英語的應用能力,在任何一個場合,孩子光靠刷題去答這40分,是絕對不是刷的出來的。
男孩子天生語言能力就差一些,兩口子吵架,沒有男的吵的過女同志,女同志會覺得聽不懂,他炒的是什麼?就是他不光語言能力差,他的理解都差一點,言外之意男孩子天生語言能力要比女孩子稍稍的弱一些,因此語文和英語是他們嚴重的拉分項。
男孩不管漢語也好,英語也好,都要抓住,它們有可能是你的拉分項,你的短板。女孩子就更要抓住,這是你特別優秀的加分項。
北京中高考英語改革已經實行,有些地區沒有實行,但是北京一定是各個省市的風向標,以前我們學的啞巴英語,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提醒家長,老師,同學們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千萬不要為了應試光給孩子學習一些技巧,刷題等等,要多給孩子一些口語,聽力的練習。
英語的聽力和口語能決定孩子,能否上一個好高中,能否上一個好大學,現在高考英語211一定不能低於120分,985一定不能低於135分,以前別的科打滿分,英語打零分,總分達標也可以上好大學,現在不行。
人機對練這種考試一定要到來的,孩子是否能夠更自信,他張嘴說孩子就可以第一反應用英文來回答這句話,這是很關鍵。用英語和孩子講長句子比較複雜的,不要去給孩子一字一句的去翻譯,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孩子會完完全全的用英文去思考,然後他會用英語回答。像人機對練時間很短,沒有時間把聽到的這句話翻譯成漢語,再把想要說的漢語翻譯成英文,完全不給孩子這個時間,英式思維很重要。
學門外語至少有2500個小時的累積,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父母怎麼把2500個小時給孩子更迅速地累積起來,我們要給孩子更多聽的時間,孩子早上上學可以聽她學校學習相關的內容東西,也可以聽一些小的生活劇,跟他生活更相近的東西,每天早上能聽到40分鐘,小學放學比較早回到家裡可以一邊做作業一邊聽,作為背景音來聽。要孩子不斷地重複聽的內容,要無數次的磨耳朵,磨耳朵肯定是有用,但是方法要對特別重要,磨耳朵要根據孩子相應的年齡段選擇聽到內容,學期班讓孩子用英文來聽歌唱歌,可選很多歌曲,各種各樣的風格,有爵士樂,輕音樂,中國風的等等,小的生活劇一定是小孩懂的故事等等,讓小孩聽了一段英文茶花女,他會全程無感。
小孩子從三歲到六七歲可以聽五到八分鐘,六歲到八歲左右可以聽十分鐘左右,八歲往上就可以15分鐘一個段落,這個段落要播放上三五個月,每天反覆的練,沒有時間限制孩子什麼時候能把這段內容,記住60%到80%,才可以給孩子往下一段內容去走。
中國人對good和ok詞的分辨非常完美,我們讓孩子反覆的聽,要確保孩子在十分鐘五分鐘的每一個單詞都像good,ok一樣的在腦海裡深深印著,只要聽到就能答出來,這個非常很關鍵。這種累計是我們可以不花錢的,現在的教材都有相對應的音頻,可以聽這種音頻,但這種音頻對應課本的,就不要特別大量的重複,因為孩子有課本的學習,聽久了他也不願意。
聽英文一定要全式英文,不要帶中文講解英語,如果聽中文講解英語,在這種情況的大腦更多自動選擇中文,放的漢語的時,大腦是特別興奮的,最後進入的是漢語。英語很厲害的中國人,如果是一段相同內容的漢語和英文同時放,大腦自動選漢語。漢語是自己的舒服區域,不需要選擇大腦自動會選漢語。
如果給孩子放中英文夾雜的音頻,孩子也會這樣,尤其大量的輸入不可能全部都是有意識的輸入,比如早上40分鐘,晚上一個小時,孩子不可能兩個小時都聽英文的,我們能夠保證孩子坐下來聽5到8分鐘認認真真的聽就好,剩下的時間他就可以做別的,像背景音反覆的放,這個時候就真的不能是中文放在裡面,每當孩子的神經興奮的時候一定是選擇的是漢語。
一門語言常用的高頻詞不是很多的,我們日常生活對成年人常用的高頻詞6到800個。孩子小學階段200多個,220個就夠了。成人想要學習好英語,可以挑一段劇就20分鐘,天天聽,聽半年每一句你都張嘴就有,而且20分鐘裡面,高頻率使用的詞,聽到的基本上60%到80%。你能夠把這20分鐘內容掌握了,不用再去特別刻意的去背誦,你會聽到上句就有下句,而且你會把每一個單詞的分辨音素的工作都完成。瑞秋,老友記就很不錯,但是要堅持住,聽過五遍就覺得很無聊了,特別是聽懂了,你要達到它說上句你接下句。美國甜心電影看上幾百遍,你的英文就出來了,用這種近乎殘忍和無聊的方式把自己的英語磨出來了。那成人有用,孩子就更有用,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強。
學習英語沒有捷徑,但是有方法。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孩子學習東西的方式不同,有一些孩子是視覺型,要看得到才行,有一些孩子是聽覺行的,還有一些孩子一定要不停的動來動去的,才能夠學的更好。有的孩子在課堂是淘氣的,也學的很好,他不一定要在那裡不動學好,每個孩子學習的方式不一樣,最根本的要孩子對英語感興趣,要他有自信才會感興趣,然後越感興趣,這個是良性循環額。
孩子英語打了99分,100分滿分,媽媽問為什麼那1分是錯的,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媽媽一定要孩子好好講講為什麼那99道題都答,要孩子去講,反覆練習,要去鼓勵,表揚他,他才會更有自信,更感興趣,做成一個良性循環,才會真的越學越上癮。學習到一定程度會出現瓶頸期,這是很自然的,要孩子多聽多講,一定要說,要大量的去說,給孩子找這種英語應用的環境。學習學到一定程度會上癮,就是不學都不行。
家長不要盲目的去教孩子和糾正孩子,這個事情要專業的人來,孩子在哪裡學,那麼跟老師請教,我們這個指導實際上就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我們知道不一定對。家長願意問孩子,今天學什麼了,桌子這個單詞怎麼講?椅子的單詞怎麼說?英語有抑揚頓挫,絕對不是一兩個單詞蹦出來的,有節奏抑揚頓挫的學句子是很重要的。建議家長問單詞,問一下這單詞在那個句子裡出現,這個句子是什麼?不建議問單詞怎麼講,怎麼拼等等。
很多年過去了,我們會講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I am fine等等的句子,可見句子能記得久,但是那些單詞英語四級之前的幾千個單詞,六級之前幾千個單詞都沒了。因為他沒有句子的應用多,沒有很牢靠的基礎。
孩子學英語,第一我們要充分相信他,多鼓勵他。第二創造好的環境。第三家長孩子要堅持。
家長不要去逛街或者今天有朋友有飯局,然後英語課孩子不上行不行,表面上是在跟孩子商量,實際決定了。然後孩子說,當然好了,我很懂事,你出去應酬。但是我們會發現經過這樣的一件事情之後,孩子會覺得學英語這件事不重要,我的課程和你的應酬比,你的應酬更重要,我也可以趁機偷懶,而且更可怕的是孩子覺得這件事可以半途而廢。
爸爸媽媽不管給孩子報舞蹈,還是英語,還是圍棋等等,請你一定要堅持啊!因為孩子堅持不住都是父母沒堅持住,當你放棄了,今天不想去學英語,放棄的不是英語,而是孩子可以半途而廢。孩子會把這種品質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也會半途而廢,如果他長大了,工作也沒有堅持的品質,這樣是很難達到成人成才的標準。
學習英語的語感和語法,這兩者有前後的關係,要先有語感,再去研究語法。我們會講漢語,語法都是上學學的主謂賓等等。我們不需要去學,我走了,了是表達這個事完成了,我們沒有這樣學過,就是知道我說我走了就是我已經去了,那麼這個就是語感。
英語的語感也要走在語法之前,要走到專業那一步才會去研究語法,不然的話很多的題都可以讓語感來解決的。比如填空題給了答案,是對的,但不太講的出來為什麼。因為那就是一種習慣用法,就是知道的,這個就是語感。
語感一定要從聽力中來,一定要在聽中聽得出來的。小孩子會講很多錯誤的語法,不光是英語,漢語也會有錯誤的語法。不要去糾正孩子有錯誤的語法,如果當時把孩子糾正了,孩子會只關注那個錯誤的那個點,叫復強化,對她學語言實行了一次卡頓。
孩子英語語法有問題,漢語語法有問題,不要擔心這個事,孩子聽得夠多,說的夠多,就會好了。孩子兩三歲很多漢語講不明白,表達不出來,我們都不會發愁,他是中國人,聽得夠多,說的夠多,不用愁,長大就好了。英語也是一樣的,孩子聽得夠多,說的夠多,他自然也會有語感了。
語感不光從聽力中來,還從閱讀中來,閱讀真的是對語感特別有幫助的,小學生一定要閱讀跟得上。現在網上有大量的閱讀教材,閱讀的小故事,免費的視頻資源,信息資源太豐富,只要家長肯花一點功夫,孩子真的不一定要花很多錢的學英語。閱讀的多了,就懂了,會有這種語感出來的感覺。220個高頻詞對小學生來說,佔閱讀量的60%到80%,它能夠支撐大部分小學生的閱讀,如果孩子把220個高頻次使用單詞熟練的使用,他的課本至少能60%到80%,沒有在其他人幫助下自己都可以閱讀。
語感要從小開始培養,要從聽,說,閱讀中來,當語感累積到一定的時候,才會慢慢的總結出來語法,語法會自然而然的自己就了解了。我們沒有學過漢語語法,我們都會,而且表情達意還一點問題都沒有。像我們知道,我走了,了表示這個事情完成了。就像英語中的現在完成式,過去完成式一樣,語言背後的這種邏輯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才是習得的一種語言。如果靠學語法去學這個句子,組成這個句子的是什麼語法,在講英語時永遠要想的這個句法的語法通不通,那這個語言永遠是學的,不是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