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會傷人》:夫妻關係決定三代人和兩個家庭的幸福

2020-12-22 劉夏幸福03

金星在採訪芳芳老師的時候問她:如果你兒子和兒媳婦當著你的面吵架,你怎麼辦?

方芳老師說:我會離開,讓他們自己處理,而且在我兒子結婚的時候,我就給他說你媳婦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真是被方芳老師的智慧折服,她懂得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夫妻關係,而不是母子關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意識不到這一點,一直把孩子或者父母放在配偶的前面,導致很多家庭矛盾,有的甚至產生嚴重的家庭悲劇。

武志紅老師這本《為何家會傷人》書中,就重點講了孩子不該是父母的最愛,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只有把這個關係擺正了,我們的生活才會幸福,家才會是港灣,是我們、父母還有孩子的避風港。如果處理不好這種關係,影響的不止我們自己的婚姻,還有孩子的擇偶標準和婚姻觀。

按照人的平均壽命80歲,我們和另一半生活的時間大概50年左右,這比母子、姐妹等關係相處的時間都長。所以夫妻關係質量的高低決定我們這一生的生活質量,那麼如何提高這個質量呢?

1. 不要愚孝,忽視另一半的感受

首先,要把夫妻關係放在所有關係的前面,作為丈夫,你的妻子在與你結婚的時候你就要知道她是你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女人,比你的媽媽的重要。這一點不論是丈夫還是婆婆都要清楚,否則會影響夫妻之間的和睦。

我的同學是一位男士,他什麼都好,工作出色,為人和善,但是就是太愚孝,對他的母親言聽計從,剛開始他老婆覺得婆婆是長輩,就順著婆婆的意思來,畢竟我們講究百善孝為先。可是後來事情發展得越來越嚴重,他婆婆不讓他們同房,讓我同學和他媽媽睡一個房間。

再後來,他媽媽總是挑兒媳婦的毛病,導致到最後我同學不能聽到他老婆抱怨一句,就大打出手,他老婆受不了就離婚了。離婚後我同學又放不下他老婆,可是人家說什麼也不回頭,最後他老婆說:我感覺我在和婆婆爭老公,你媽離不開你,受不了你和另一個女人共同生活。

在這個事件中,我同學的責任最大,他沒有改變感念,雖然媽媽很重要,可是妻子更重要。而且在處理婆媳關係時,不能總是讓妻子讓著婆婆,還要明確告訴媽媽,她需要放手了。媽媽也有很大的問題,兒子已經結婚,你的重心不能是兒子了,母子關係是一種緣分,當孩子長大的時候,作為父母要鬆開手中的風箏線,讓孩子自由的飛翔,去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2. 家是講感情的地方,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前段時間播出的《三十而已》中,顧佳是一個能進得廚房,出得廳堂的完美妻子,她畢業名校,能力強,在公司業務上也能保住中重要客戶。可是她的丈夫許幻山還是出軌了,他覺得顧佳總是把自己當兒子訓,幹什麼事都首先考慮公司利益,他實在是受不了了。

顧佳在職場絕對是一個女強人,受老闆和合作夥伴的歡迎,可是在家這個地方,她在職場那套權利規則就不適用了。她的能力太強,以至於把許幻山在公司的地位和空間都霸佔了,最可怕的是回到家仍然沒有許幻山的一點空間。

很多人罵許幻山不知道珍惜這麼完美的妻子,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強人都很難維持好家庭,因為家是談感情的地方,有時候對方和你說一下工作中的問題,並不是要你給他建議,他可能只是想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找個人傾訴一下,僅此而已。如果你總是出主意,阻止對方倒苦水,這是很嚴重的行為,有可能導致對方以後有什麼事不再願意和你交流,你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3.與孩子相處,要學會分離

其實孩子與父母總是在不斷地分離中成長的,第一次分離是分娩,這是孩子最難適應的,但又是必須進行的。如果孩子一直呆在媽媽的子宮中,對媽媽和孩子都是很大的危險。雖然分娩過程孩子大人都受苦,但這是值得的,經歷過這些,我們才能見面,孩子才能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

人類的嬰兒都是早產兒,但是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培養了母子親情,每一天的相處,都加深我們的感情,讓我們離不開彼此。有的甚至會因為孩子而忽視夫妻中的另一伴,尤其是女性,什麼都以孩子為主,把老公放在孩子後面,久而久之很多老公就會出軌。

即使有了孩子,我們也要重視對方,只有我們幸福,孩子才會開心,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完整的家。而且孩子在幾歲的時候覺得外部世界發生的什麼事都和自己有關。當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才導致爸爸媽媽吵架的,這時,孩子會有負罪感。

而且孩子在3歲以後,一定要學會和媽媽分離,要不然他的戀母情結會越來越嚴重,對以後的性別取向影響特別大。如何讓孩子不再那麼依戀媽媽,首先就是媽媽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對媽媽來說是最重要的。然後,多讓孩子與爸爸互動,尤其是男孩子,一定要在3歲以後多與爸爸接觸,這樣他才會看到男性的世界和魅力。

等到孩子上大學,這是與家的又一次分離,這次分離是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社會,以後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在這之前,基本的生活能力一定要具備,要不然會釀成悲劇。網上說有個學生上到大學還要媽媽陪讀,不會自己吃飯,雖然他十幾歲就考上大學,可是到最後還是被學校勸退。

其實,這究其根源還是沒有把夫妻關係放到第一位,如果他們重視夫妻管子就不會陪孩子讀大學,而把配偶仍在家裡了。這樣既傷害了夫妻感情又阻止了孩子的成長。

家是港灣,愛是退路。我們要學會先愛誰,怎麼愛,這樣才會讓家庭幸福美滿。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公婆和嶽父嶽母不用擔心我們,孩子覺得有我們這樣的父母是幸運,那麼我們這三代人,兩個家庭都會是被人羨慕的對象。

相關焦點

  • 《為何家會傷人》|家庭和睦的秘訣:夫妻關係是家庭的No.1
    02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No.1 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寫了一本書,名叫《為何家會傷人》。開篇第一章,武志紅老師便提出: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劉揚老師在社區講座當中提到的說法,與武志紅老師的觀點如出一轍,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 《為何家會傷人》:破壞夫妻關係的四個雷區
    曾經,有位長輩問我:你知道家的意義麼?我當然知道,家就是避風港,令人感到溫暖而有愛的地方。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偏偏,家成了越來越多人的戰場,把彼此的感情消磨殆盡,甚至兩敗俱傷,怨恨一生。為什麼兩個最初相愛的人,最後會變成一對怨偶?
  • 不要讓家傷人!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
  • 為何家會傷人?家庭中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你的排序正確了嗎?
    今天,我看了一本《為何家會傷人》的書。書中的主要內容寫了夫妻關係在家庭中起著核心地位。家庭中最重要的兩種關係,一個是夫妻關係,一個是親子關係(其中親子關係不是簡單的父母與未成年幼兒的關係,對女性來說可以再細分為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三種關係),如果把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處理好的話,家庭中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迎難而解。為什麼說夫妻關係是享有優先權的?這是因為穩定和諧的夫妻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 《為何家會傷人》:一本揭示家庭心理真相的書
    一個家庭,時刻存在矛盾與問題,或大或小,或輕或重,追根溯源,源於當事人的的觀念以及對事件的看法。芸芸眾生,人生觀,價值觀也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對生活,對家庭也有著不一樣的理解。《為何家會傷人》是武志紅老師編寫的一本關於家庭中父母在與子女相處過程中要明白的道理。
  • 明白3種錯誤親子關係的真相,你的家不再傷人|《為何家會傷人》
    古往今來,「家」總是和溫暖、快樂聯繫在一起,「家」是停靠的港灣,是心靈的驛站,「家」就是愛的代名詞。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子女卻飽受家庭暴力和精神傷害。不正確的親子關係,讓本應溫馨幸福的家變成了傷害孩子的地方。針對這點,《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詳細闡述了錯誤的親密關係對家庭造成的災難的原因、相應的後果及其解決辦法。
  • 《為何家會傷人》:婚姻,為什麼會變成愛情的墳墓?
    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家是溫暖、港灣的代名詞,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只要一回家外面的風浪都成了過眼雲煙,因為家裡有愛你的父母,可以談天說地的兄弟姐妹。可是,在有些人的眼裡,家卻成了一心想要逃離的地方,原生家庭的傷害成了一輩子都無法癒合的傷口。怎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呢?《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也許可以給你答案。
  • 《為何家會傷人》|家是港灣,愛是出路
    《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給我讀的。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覺就「家是港灣,愛是出路」。愛是有層次的,獨立的,愛是有生長力的。接下來我就從這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認識。我非常認可作者在序言中介紹時所言:這是一本有用的書,可以幫助你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關係。
  • 再讀一遍《為何家會傷人》,I明白為什麼家會傷害人真相
    《為何家會傷人》的作者是武志紅,出生於河北,是心理諮詢教師作家。他於2001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於2001畢業於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導師是著名的心理治療師錢銘怡。我曾經寫過《健康心理專欄》,因為書中的小故事太熱了,這是我們現在讀的書的續篇。
  • 適合中老年人閱讀的書籍:《為何家會傷人》
    《為何家會傷人》 01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32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包括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絡成癮等方方面面的家庭問題
  • 文淵閣 | 《為何家會傷人》家是港灣,愛是退路.
    本書精選「健康·心理」專欄32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包括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絡成癮等方方面面的家庭問題。所取案例真實,分析透徹入理。專業的心理學原理與概念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鮮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進而促進為人父母者的成長,不讓家庭傷人的悲劇再次重演。中國的家庭大多會傷人。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為何家會傷人》:這3條扎心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家原本是我們溫馨的港灣,為何有時候會讓我們感覺受到了傷害?直到最近我看了《為何家會傷人》這邊書,作者是武志紅,他是知名心理學家、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已有二十多年,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等多部心理學暢銷書籍。
  • 17歲男生衝突中致母親死亡,家為何會傷人?
    讀完這個新聞,我就在想,17歲是一個心智成熟的年紀,該懂得道理都懂,為何會與母親發生肢體上的衝突呢?或許問題不在他,而在他母親身上。陪讀家庭通常都是母親一個人專職照顧孩子。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丈夫,沒有朋友,獨自一人承受著孤單,和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的成績好壞負責。
  • 為人父母一定要看的書:為何家會傷人
    家庭中不平等的愛,給渴望關愛與尊重的孩子造成的委屈與傷害。父母關係惡劣,讓孩子失去溫情,造成原生家庭的痛。家庭問題,很多很多。肉體的傷害,心靈的傷害,還有肉體心靈的雙重傷害,甚至因傷害丟掉寶貴的生命……很多傷,來自家。家,本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是在外面再苦再累,回來也能獲得溫暖與安慰,還有安全感的所在。
  • 《為何家會傷人》:如何才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長大成人後是不是幸福。工作、戀愛、結婚生子乃至於整個漫長的人生都會在童年的記憶中生活。《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以及科學地告訴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 《為何家會傷人》:如何才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長大成人後是不是幸福。工作、戀愛、結婚生子乃至於整個漫長的人生都會在童年的記憶中生活。《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以及科學地告訴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不幸的童年與我們而言終將會過去,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將我們的未來過好。本書由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寫。武志紅出生於河北,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碩士,他在中國心理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擅長心理諮詢和精神分析。
  • 25句關於心理學與親密關係,你的家庭決定了你,為何家有時會傷人
    3、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大多數人背負著家族中的幸福和不幸生活著,每個人不知不覺間承襲了父母的情緒和價值觀,在自己的婚姻中,甚至會重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4、始終抱有一顆謙卑之心,若有人能夠身體力行,必定會受益無窮,而那些自以為是或常常自滿的人,則非常容易受到損失。5、謙卑的人,勢必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由此才能節制、收斂、禮讓,也因此更懂得尊重他人。
  • 原生家庭心理療愈書《小胖君的蘑菇手記》上市,詮釋「為何家會傷人」
    一個家庭破裂,做父母的都知道,這個選擇勢必影響子女,但不知道會如何影響,並如何做出改變,在變故到來的時候依然手忙腳亂,除了自責、內疚、無助,便是絕望。最近熱播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就是例子。小胖君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從孩子的視角,打開了一個有血有肉有痛的世界。
  • 《為何家會傷人》:那些原生家庭中受傷的孩子,用一生尋找愛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阿德勒榮榮四十多歲了,經常做一個惡夢,那是她讀中學時,永生難忘的經歷。家,是一個人原始性格形成和人生路線引導的依據,但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因家庭理念錯誤而給後代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包括孩子叛逆,考試總不好,婚姻不幸福等。《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用無數案例,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一生的影響,並從中學會療愈,與過去的創傷分離,與現在的自己和解,進而重新認識自己。一、家是什麼?
  • 《為何家會傷人》:那些原生家庭中受傷的孩子,用一生尋找愛!
    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阿德勒榮榮四十多歲了,經常做一個惡夢,那是她讀中學時,永生難忘的經歷。家,是一個人原始性格形成和人生路線引導的依據,但現實社會中,我們往往因家庭理念錯誤而給後代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包括孩子叛逆,考試總不好,婚姻不幸福等。《為何家會傷人》一書用無數案例,從心理學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一生的影響,並從中學會療愈,與過去的創傷分離,與現在的自己和解,進而重新認識自己。